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800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灭活疫苗领域,针对鸭体免疫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如下:由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鸭腺病毒抗原以及含有浓度为8mmol/L‑11mmol/L酪蛋白的佐剂组成,其中鸭呼肠孤病毒抗原含量为10

A triple inactivated vaccine of duck reovirus, duck tambusu virus and duck adenovirus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联灭活疫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番鸭呼肠病毒病是由鸭呼肠孤病毒(MD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因其肝脾等脏器出现白色坏死点,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者花肝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该病多发生于7-35日龄,以10-25日龄的雏番鸭最易发生,发病率30%-90%,病死率60%-80%。鸭呼肠孤病毒(MDRV)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鸭呼肠孤病毒对紫外线、温度和PH敏感,对有机溶剂不敏感。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属中的鸭坦布苏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食欲不振,产蛋量严重下降,部分病鸭还表现出神经症状,该病发病率80%以上,死亡率在2%-10%,其病理特征为卵巢的充血、出血、变形和淋巴细胞浸润,肝门管区间隙炎症,该病自爆发以来,迅速传播至东南各省份,包扩浙江,江苏,福建,安徽,并继续蔓延至山东,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I群2型腺病毒病主要是由鸭腺病毒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包积液和肝坏死,唯有发展疫苗是预防这三种病毒的关键,但是多种抗原做成疫苗很容易产生相互干扰,多种抗原之间相互竞争,降低了免疫效果,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具有较高免疫效果的优点。<b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由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鸭腺病毒抗原以及含有浓度为8mmol/L-11mmol/L酪蛋白的佐剂组成,其中鸭呼肠孤病毒抗原含量为108.0TCID50/mL-108.5TCID50/mL,鸭坦布苏病毒抗原含量为108.0TCID50/mL-108.5TCID50/mL,鸭腺病毒抗原含量为108.0TCID50/mL-108.5TCID50/mL。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鸭腺病毒抗原以及佐剂制备形成三联疫苗,使得注射了疫苗的鸭体能够产生较佳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增强鸭体免疫功能,对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有促进作用,还意外的发现了鸭腺病毒抗原与鸭坦布苏病毒抗原结合的情况下,增强了鸭呼肠孤病毒抗原的免疫效果,使得鸭体具有较佳的免疫功能,进而使得注射了该三联灭活疫苗的鸭子能够同时具备抵抗番鸭呼肠病毒病、鸭坦布苏病毒病和I群2型腺病毒病三种疾病。意外发现在佐剂中加入酪蛋白,使得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腺病毒抗原与鸭坦布苏病毒抗原三种抗原不会相互干扰,且三种抗原不产生相互竞争的情况,并且使得鸭腺病毒抗原与鸭坦布苏病毒抗原结合,促进了鸭呼肠孤病毒抗原在鸭体内的免疫效果,使得鸭体具有较佳的免疫应答,进而增加了鸭体的免疫功能,使得鸭体可同时抵抗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及鸭腺病毒抗原体积比为4: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及鸭腺病毒抗原按体积比为4:4:2接种细胞制备病毒液,较好的保护三种病毒抗原,使得制备的病毒液质量较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及鸭腺病毒抗原与佐剂的质量比为1:1-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种抗原与佐剂的质量比为1:1-2.5,使得佐剂能够更好的促进鸭腺病毒抗原与鸭坦布苏病毒抗原结合,进而使得鸭呼肠孤病毒抗原效价含量较高,增强鸭体抗鸭呼肠孤病毒的能力,同时由于三种抗原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扰,使得鸭体抵抗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效果也较为稳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佐剂包括油包水乳剂、水包油乳剂、水包油包水乳剂、脂多糖、卡波姆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佐剂为油包水乳剂、水包油乳剂、水包油包水乳剂、脂多糖、卡波姆中的一种或多种,能够非特异性的改变或增强鸭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诱发鸭体产生长期、高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了鸭体保护能力,减少免疫物质的用量,从而使得降低了三联灭活疫苗的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佐剂还包括质量份数为1%-2.5%的头孢羟氨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佐剂中加入头孢羟氨苄,使得鸭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了鸭体的保护能力,减少由于佐剂中含有脂多糖带来的毒副作用,使得增加佐剂与抗原结合的稳定性。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使得三联灭活疫苗具有较高的产量。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长满致密单层LMH细胞,将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鸭腺病毒抗原接种至LMH细胞上,在37℃条件下,加入维持液培养;S2.细胞病变达80%收获病毒,反复冻融,离心、浓缩以形成制苗病毒液;S3.对病毒液进行病毒含量和纯净性检验;S4.纯净性检验合格的病毒用于配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用LMH传代细胞作为宿主细胞,并且制备疫苗,半抗原高度澄清,浓缩较为简单的处理,非常适合进行高抗原滴度的优质灭活疫苗的生产。通过对病毒液进行病毒含量和纯净性的检查,使得得到的病毒较为稳定且病毒的质量较高,减少杂质的存在于病毒中影响配置疫苗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细胞维持液中为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细胞维持液中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避免血清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血清源性污染,并且易于纯化。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细胞维持液中还含有谷氨酰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细胞维持液中加入谷氨酰胺,使得在细胞生长中有比较重要的能源和氮源,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长代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冻融次数为3次,并将病毒保存在-25℃下条件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病毒冻融3次,使得病毒获得更高的效价,减少由于冻融次数过少使得病毒不能彻底释放的情况和由于冻融次数过多影响细胞生长活性的情况。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番鸭呼肠病毒病、鸭坦布苏病毒病和I群2型腺病毒病种的应用,使得三联灭活疫苗具有较佳的预防和治疗番鸭呼肠病毒病、鸭坦布苏病毒病和I群2型腺病毒病的效果。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番鸭呼肠病毒病、鸭坦布苏病毒病和I群2型腺病毒病的应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制备的三联灭活疫苗用于预防和治疗番鸭呼肠病毒病、鸭坦布苏病毒病和I群2型腺病毒病,使得鸭体能够同时抵抗番鸭呼肠病毒病、鸭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由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鸭腺病毒抗原以及含有浓度为8mmol/L-11mmol/L酪蛋白的佐剂组成,其中鸭呼肠孤病毒抗原含量为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由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鸭腺病毒抗原以及含有浓度为8mmol/L-11mmol/L酪蛋白的佐剂组成,其中鸭呼肠孤病毒抗原含量为108.0TCID50/mL-108.5TCID50/mL,鸭坦布苏病毒抗原含量为108.0TCID50/mL-108.5TCID50/mL,鸭腺病毒抗原含量为108.0TCID50/mL-108.5TCID50/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所述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及鸭腺病毒抗原体积比4: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所述鸭呼肠孤病毒抗原、鸭坦布苏病毒抗原及鸭腺病毒抗原与佐剂的质量比为1:1-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所述佐剂包括油包水乳剂、水包油乳剂、水包油包水乳剂、脂多糖、卡波姆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鸭呼肠孤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鸭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其特征是:所述佐剂还包括质量份数为1%-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毓金严悌昆谢秉超黄淑芬张桂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渔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