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诱导蛋白6的应用及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008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扰素诱导蛋白6(IFI6)的应用及药物,具体提供了IFI6在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包含IFI6的药物,具体而言是通过构建IFI6过表达策略实现,过表达IFI6对人皮肤细胞辐射损伤具有防治作用,能增强辐射后细胞的抗凋亡和细胞增殖能力。IFI6过表达慢病毒或包含IFI6过表达慢病毒的药物可用于人类皮肤辐射损伤的防治,在应对核与辐射事故、核突发事件以及降低肿瘤放疗患者的皮肤辐射损伤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Application of interferon induced protein 6 and its dru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扰素诱导蛋白6的应用及药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扰素诱导蛋白6的应用及皮肤细胞辐射损伤防治药物,属于生物

技术介绍
放射性皮肤损伤(Radiation-inducedskininjury)是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副反应。此外,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在偶发的核辐射事故和长期的职业暴露中,皮肤也常常首当其冲受到照射,导致放射性皮肤损伤。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相当数量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反应。严重的放射性皮肤损伤会影响放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指电离辐射对皮肤直接照射所引起的炎症损伤。根据辐射剂量和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前者包括一度脱毛反应,二度红斑效应和三度水泡反应;后者包括慢性放射性皮炎,晚期放射性溃疡和放射性皮肤癌。根据反应时间,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早期毛囊萎缩不再生,局部水肿瘙痒色素沉着,以及水泡破裂后形成糜烂面;晚期皮肤干裂、粗糙,浅表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皮肤发生溃疡、坏死,功能障碍,甚至癌变。目前临床上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未见十分有效的手段和药物,一般采用抗菌消炎、敷料、表皮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但这类损伤难以治愈,长期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甚至会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已有较多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方向。XueJ等报道了电离辐射诱导的自由基及活性氧的产生是皮肤辐射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Nrf2通过调控GCH1逆转细胞内辐射诱导的ROS产生过程,改善放射性皮肤损伤(参见JInvestDermatol.2017;137(10):2059-2068.)。FischerTW等报道了当皮肤受到紫外线伤害时,褪黑素可以维持皮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抑制内源性凋亡途径的连续激活,通过激活皮肤细胞固有的特异性抗凋亡机制保护皮肤功能(参见J.PinealRes.,2008,44:397-407.)。其他治疗方法有基因治疗以及干细胞治疗等。基因治疗是通过适当的载体将基因转移到特定组织和传递治疗性基因(抗氧化基因、生长因子基因等),在此基础上抗氧化蛋白及生长因子也被深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方法已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09)建议作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参考治疗方法。尽管近年来,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因此,寻找新型有效的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治药物具有现实意义。干扰素诱导蛋白6(IFI6)是干扰素刺激基因,定位于线粒体,由单个基因编码,迄今为止仅在高等哺乳动物表达(参见ParkerNadeene,PorterAndrewCG.[J].BMCGenomics,2004,5:8.),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13kDa,在细胞凋亡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SzegediKrisztina等报道,IFI6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具有抗凋亡作用,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抑制自发性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参见Exp.Dermatol.2010,19:269-78.]。此外,GuptaRomi等报道IFI6通过E2F2调控DNA复制和和黑色素瘤的发展和生长,并且这种途径可以作为药理靶向来抑制NRAS突变的黑色素瘤(参见Elife,2016,5:undefined)。切尔诺贝利事故导致患者产生广泛的皮肤纤维化,PeterRU等报道小剂量干扰素γ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皮肤纤维化程度,成为意外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后皮肤纤维化的有效治疗方法(参见Int.J.Radiat.Oncol.Biol.Phys.,1999,45:147-52)。然而国内外迄今未见IFI6在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治中的应用,其对辐射损伤的缓解作用需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扰素诱导蛋白6的应用以及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首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扰素诱导蛋白6(IFI6)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干扰素诱导蛋白6通过抗辐射损伤作用实现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进一步的,IFI6在所述的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中过表达。优选,IFI6在所述的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中采用慢病毒进行过表达。更进一步的,IFI6过表达慢病毒是通过采用全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人IFI6编码区基因,其核酸碱基序列如SEQIDNO:1所示,然后经三质粒病毒包装系统包装得到。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其包含IFI6和/或IFI6过表达慢病毒。优选的,IFI6在所述药物中过表达。进一步的,所述IFI6采用慢病毒在药物中过表达。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IFI6过表达慢病毒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IFI6过表达慢病毒是通过采用全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人IFI6编码区基因,其核酸碱基序列如SEQIDNO:1所示,然后经三质粒病毒包装系统包装得到。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述药物还包含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辅料。所述可以药用的辅料包括但不限于药学可接受的盐,赋形剂或载体,具体的,所述药用辅料可以选自生物可容性的高分子多聚物、高分子多聚物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或多种,例如聚乳酸、聚乙醇酸和羟基乙酸的共聚物、对羧苯基丙烷与葵二酸共聚物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药物,可以制备成不同的剂型,例如片剂、水浸剂、粉剂、洗剂、酊剂、油剂、乳剂、软膏、硬膏、栓剂、或气雾剂。所述药物按照本领域常用的药物制备方法制成口服剂、注射剂、水浸剂、粉剂、洗剂、酊剂、油剂、乳剂、软膏、硬膏或气雾剂。其中,口服制剂可以做成,混悬液、片剂、缓蚀剂、颗粒剂、胶囊、丸剂等;注射剂包括但不限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冻干粉针等;上述可药用的制剂呈各种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颗粒、片状、球形、块状、针状、棒状及膜状。上述剂型和形状适用于含或不含添加剂的组合物。所述药物制剂的给药剂量可根据给药对象、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局部注射)或药物的制剂形式不同进行适当的变化,但以保证该药物组合物在哺乳动物体内能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为前提。本实验室通过实验发现IFI6在照射后的皮肤细胞内高表达。考虑到IFI6在调控细胞增殖和抗凋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选取IFI6作为潜在的辐射损伤防治靶标进行验证。实验证明,过表达IFI6具有抗辐射损伤的效果。在皮肤细胞内过表达IFI6,明显促进照射后皮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凋亡能力。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制备一种包含IFI6或IFI6过表达慢病毒的药物,该药物具有增强辐射照射后皮肤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和细胞增殖能力,对皮肤细胞的辐射损伤提供至关重要的防治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发现IFI6过表达对人皮肤细胞辐射损伤具有防治作用,能增强辐射后细胞的抗凋亡和细胞增殖能力。IFI6过表达慢病毒或包括IFI6过表达慢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干扰素诱导蛋白6(IFI6)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干扰素诱导蛋白6(IFI6)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IFI6通过抗辐射损伤作用实现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IFI6在所述的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中过表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IFI6在所述的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中采用慢病毒进行过表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IFI6过表达慢病毒是通过采用全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人IFI6编码区基因,其碱基序列如SEQIDNO:1所示,然后经三质粒病毒包装系统包装得到。


6.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细胞辐射损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含IFI6和/或IF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舒羽贾慧敏徐小慧洪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