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506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即使将充电终止电压高低压化至4.41V以上,也能够得到更良好的循环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包括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和隔膜卷绕成卷状的卷绕型电极组装体,并且充电终止电压为4.41V以上且4.47V以下的卷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整体的面积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对置部的面积的比例为100.5%以上且104.0%以下,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的间隙在所述卷绕的轴向上为0.1mm以上且0.5mm以下,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每单位重量的放电容量为169.0mAh/g以上且178.0mAh/g以下。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二次电池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电源。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配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质封入外装体的结构。特别是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锂离子经由电解质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而进行电池的充放电。近年来,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化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将充电终止电压设定得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例如专利文献1)。此外,提出了使用离子传导性良好的溶剂作为非水电解质溶剂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05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7280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562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发现产生如下新的问题:如果在以往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将充电终止电压提高到4.41V以上,则由于高电压化,促进了电池材料的劣化,循环特性恶化。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如果循环特性恶化,则由于反复充放电,放电容量下降,循环后的单元电池容量相对于初始单元电池容量的比例(容量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包括卷绕型电极组装体并且充电终止电压为4.41V以上且4.47V以下的卷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卷绕型电极组装体是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和隔膜卷绕成卷状而成的,/n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整体的面积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对置部的面积的比例为100.5%以上且104.0%以下,/n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的间隙在所述卷绕的轴向上为0.1mm以上且0.5mm以下,/n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每单位重量的放电容量为169.0mAh/g以上且178.0mAh/g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5 JP 2017-143514;20170823 JP 2017-160528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包括卷绕型电极组装体并且充电终止电压为4.41V以上且4.47V以下的卷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卷绕型电极组装体是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和隔膜卷绕成卷状而成的,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整体的面积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对置部的面积的比例为100.5%以上且104.0%以下,
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的间隙在所述卷绕的轴向上为0.1mm以上且0.5mm以下,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每单位重量的放电容量为169.0mAh/g以上且178.0mAh/g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的间隙在卷绕方向上为8.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放电容量为169.0mAh/g以上且175.5mAh/g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放电容量为169.0mAh/g以上且173mAh/g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合徹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