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世泽专利>正文

柴草气化回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440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柴草气化回风炉,包括炉壳、炉芯和炉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分隔环,所述分隔环将炉壳与炉芯之间的环形空腔分隔成上部的环形回风腔与下部的环形二次供风腔,所述环形二次供风腔设有通风口,所述炉芯上部周边的壁设有数个二次进风孔隙,所述炉芯内部的下侧设有炉桥,所述炉芯下端设有进风量调节装置。一种改进是二次进风孔隙为2至6圈环形均匀分布的圆孔。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兼具普通回风炉与柴草气化炉的优点,关闭通风口即可作普通烧煤的回风炉使用,二次燃烧采用自然进风方式,不需鼓风机强制进风,尤其适于农村家庭推广,其燃料来源广,热效率高,比常规柴炉省柴70%以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柴草作燃料的回风炉结构,尤其是其 炉芯结构的改进。技术背景现有技术的柴草气化炉,是采用不完全燃烧方式预处理柴 草,使其产生可燃混合气体,再将其导入炉口进行二次燃烧供热,如号为02213624.x、 02222750.4、 02291929.5的中国专利,大多配置有鼓风机、净化器等结构,有的还需配置预处理燃料的粉碎 机、压块机等设备,其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髙,搡作不便,不适 于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使用。传统的回风炉是以煤作燃料,节能 效果显著,为满足山区人民有柴无煤,希望出现一种用柴作燃料 的回风炉的愿望,本专利技术人曾专利技术了多项燃柴回风炉产品,如号 为02223070.x、 200420060330.1、 200620033079.9的中国专利, 设计了专用柴炉芯,并作了多次改进,但在增进无烟效果和提高 热效率方面还不尽理想。目前巿场上还未出现将柴草气化炉和回 风炉结合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柴草气化回风炉,其 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不需鼓风机强制进风,热效率高,尤其4是适于农村家庭推广使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炉壳、炉芯和炉面板, 所述炉面板设有用于置放烹调锅的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 个分隔环,所述分隔环将炉壳与炉芯之间的环形空腔分隔成上部 的环形回风腔与下部的环形二次供风腔,所述环形二次供风腔设 有通风口,所述炉芯上部周边的壁设有数个二次进风孔隙,所述 炉芯内部的下侧设有炉桥,所述炉芯下端设有进风量调节装置。 其燃烧原理和搡作程序如下首先从炉芯上口置入柴草,柴草量 不超过设于炉芯壁上的二次进风孔隙的设置高度,从炉芯上口点 燃柴草,同时炉芯下端调好初次进风量,柴草从上向下反燃式燃烧,柴草通过干燥、干馏、氧化等过程以不完全燃烧方式生成烟 气状态的混合燃气,炉芯安装于底座上,分隔环将炉壳与炉芯之 间的环形空腔分隔成不通气的上下两个空间,下部的环形二次供 风腔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通风口,环形二次供风腔内的空气在炉芯 内的抽力作用下从二次进风孔隙喷入炉芯内部,喷入的空气在每 个孔隙处与混合燃气混燃,形成数个强劲有力的火柱,环形分布 向内喷入的数个火柱向上升腾从炉芯上口喷出,形成无烟火焰。 打开炉盖板即可烧水做饭;盖上炉盖板时上升的火焰受阻成喇叭 状回趺至炉壳与炉芯之间的环形回火空腔,大量热能被炉壳吸收 并缓慢向室内释放,温暖室内,实现取暖的目的,废气从炉体烟 道排出室外。同时回火空腔的一部份热能以及炉芯内的一部份热 能传至环形二次供风腔,加速了空气升温并向上流动,空气从二次进风孔隙喷入炉芯内部的燃烧区,由于供氧充足,其燃烧效果 好,充分发挥了回风炉的节能作用。根据需要可从炉芯下端调节 初次进风量,从而调节火力大小。本技术对现有技术的主要贡献在于:炉芯与炉壳之间的环形空腔(包括环形回风腔与环形 二次供风腔)的上下分隔式结构的设计,以及将设于炉口处的二 次进风孔下移至炉芯上部区域的设计,炉芯上部区域成为燃烧 区,本设计将现有技术的炉口处小范围的二次进风孔扩大后,变成炉芯上部区域的供风区,其供氧充足,实现了二次燃烧自动供 风功能,炉芯下部置放燃料的部分为亚燃烧区,燃烧区的高温增 强了亚燃烧区燃料的干僧效果,干馏产生的混合燃气上升至燃烧 区充分燃烧,达到无烟燃烧的效果。一种改进是所述二次进风孔隙为2至6圏环形均匀分布的圆 孔。通过本专利技术人多次试验发现,二次进风孔隙设置为2至6圏 均布的圆孔最佳,这些圆孔将燃烧区由下至上分为2至6层,每 个圆孔即是一个燃烧火头,数个火头形成2至6层向上升腾的燃 烧面,这样保证了混合燃气的充分燃烧,基本上达到了无烟燃烧 的效果。另一种改进是还包括设于炉芯上端的上环罩,所述上环罩 的罩体向上延伸,所述上环罩的环形端口与所述环座的下沿之间 设有间隙。上环罩阻止了热空气直接进入烟道,可引导热空气通 过上述间隙在炉芯与炉壳之间的回风室循环,充分发挥回风炉的 节能作用。6第三种改进是所述上环罩成喇"八口形的结构。这种结构的 上环罩有集聚火力的作用,回风效果好。第四种改进是所述分隔环成喇叭口形的结构。这种结构方 式简单,其内沿与炉芯上口连接,其外沿与炉壳的内壁中部连接, 只需将炉壳与炉芯之间的环形空腔分隔成不通气的上下两个空 间即可。第五种改进是所述通风口设于炉壳的側壁或环形二次供风 腔的下端。通风口设于炉壳的侧壁便于制造,也便于进行调节搡 作。第六种改进是所述分隔环与上环罩成一体式结构。这种结 构方式简单,制造、安装方便。还有一种改进是,还包括设于炉壳側上壁与炉芯之间的用 于添加燃料的通道、及相配的炉门。再一次的改进是所述进风量调节装置为插板式结构或翻板 式结构。调整插板内侧端头的进风口的大小(或调整翻板的倾角)可调整进风量,从而控制火力;来回用力推拉插板(或翻转翻板) 兼具除灰功能。釆用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结合了回风炉与柴草气化炉的优点,其结构 简单,造价低廉,不需鼓风机强制进风,二次燃烧的进风方式采 用自然进风方式,不需电,适应地区广,适于家庭尤其是农村家 庭推广使用。2、 燃料来源广泛,秸秆、柴草、枝叶、木屑、粗柴、湿柴、 渣草、朽柴均可用作燃料,关闭二次供风腔的通风口,可作普通 烧煤的回风炉使用。3、 具有搡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调整炉芯下端的进风量调节装置即可随意调整火力大小,其除灰也很方便。4、 其热效率高,比常规烧柴炉省柴70%以上,由于釆用反 燃式燃烧方式,其燃烧彻底,炉底只留有白色灰烬,无残炭,具 有无烟、低排放、卫生、环保的效果。图例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包括炉壳1、炉芯2和 炉面板3,所述炉面板3设有用于置放烹调锅的环座4,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一个分隔环5,所述分隔环5将炉壳1与炉芯2之 间的环形空腔分隔成上部的环形回风腔6与下部的环形二次供 风腔7,所述环形二次供风腔7设有通风口 8,所述炉芯2上部 周边的壁设有数个二次进风孔隙9,所述炉芯2内部的下侧设有 炉桥10,所述炉芯2下端设有进风量调节装置11。其燃烧原理 和操作程序如下首先从炉芯2上口置入柴草,柴草量不超过设 于炉芯壁上的二次进风孔隙9的设置高度,从炉芯2上口点燃柴 草,同时炉芯2下端调好初次进风量,柴草从上向下反燃式燃烧,柴草通过干燥、干馏、氧化等过程以不完全燃烧方式生成烟气状态的混合燃气,炉芯2安装于底座上,分隔环5将炉壳1与炉芯 2之间的环形空腔分隔成不通气的上下两个空间,下部的环形二 次供风腔7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通风口 8,环形二次供风腔7内的 空气在炉芯2内的抽力作用下从二次进风孔隙9喷入炉芯2内 部,喷入的空气在每个孔隙处与混合燃气混燃,形成数个强劲有 力的火柱,环形分布向内喷入的数个火柱向上升腾从炉芯2上口 喷出,形成无烟火焰。打开炉盖板即可烧水做饭;盖上炉盖板时 上升的火焰受阻成喇叭状回趺至炉壳1与炉芯2之间的环形回火 空腔,大量热能被炉壳l吸收并缓慢向室内释放,温暖室内,实 现取暖的目的,废气从炉体烟道排出室外。同时环形回风腔6的 一部份热能以及炉芯2内的一部份热能传至环形二次供风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草气化回风炉,包括炉壳、炉芯和炉面板,所述炉面板设有用于置放烹调锅的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分隔环,所述分隔环将炉壳与炉芯之间的环形空腔分隔成上部的环形回风腔与下部的环形二次供风腔,所述环形二次供风腔设有通风口,所述炉芯上部周边的壁设有数个二次进风孔隙,所述炉芯内部的下侧设有炉桥,所述炉芯下端设有进风量调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世泽
申请(专利权)人:沈世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