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位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330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转位钻头(100),包括前端刃铣部,所述前端刃铣部当从侧面观察时包括薄化部切削刃(10)和凹槽部切削刃(20),所述薄化部切削刃(10)和凹槽部切削刃(20)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轮廓形状,从而具有提高加工初始进入时的定心,减少进入方向的切削负荷,并提高切屑处理性的效果。

indexable dr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转位钻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钢架结构物的可转位钻头,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改善薄化部切削刃和凹槽部切削刃的形状来提高加工初始进入时的定心,减少进入方向的切削负荷,并提高切屑处理性,且通过变更油孔的位置来提高加工稳定性和寿命的可转位钻头。
技术介绍
以往的可转位钻头的前端部切削刃形成为与旋转轴具有一个角的前端角,根据该前端角的大小,决定加工时的推进力、定心、毛刺的大小等。近来,由于建筑产业的景气,用于加工较薄且较宽的形状的钢架结构物的工具的需求增加,但以往的可转位钻头具有一个前端角,前端角较小虽然具有易于钻进加工件的效果,但所存在的问题是,贯通部毛刺的大小增加且末期切屑生成得较长而降低加工孔的品质等级,而前端角较大所存在的问题是,会成为初始进入时的定心变差,切削负荷较大,且因抖动而降低加工稳定性的同时减少把持部的寿命的原因。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的可转位钻头的问题,美国专利公报第7147414号中公开了近来使薄化部切削刃具有不同于凹槽部切削刃的前端倾斜角,使得薄化部切削刃具有相比凹槽部切削刃凸出的形状的可转位钻头(参照图1)。然而,这样的可转位钻头在提高加工时的推进力及改善定心方面存在局限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报第7147414号(2006年12月12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善薄化部切削刃和凹槽部切削刃的形状来提高加工初始进入时的定心,减少进入方向的切削负荷,并提高切屑处理性,且通过变更油孔的位置来提高加工稳定性和寿命的可转位钻头。技术方案就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而言,可以包括前端刃铣部,所述前端刃铣部当从侧面观察时包括薄化部切削刃和凹槽部切削刃,所述薄化部切削刃和所述凹槽部切削刃可以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轮廓形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部切削刃可以形成为具有曲率的曲面,且比所述凹槽部切削刃凸出而形成。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的凹槽部切削刃可以以与和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正交线具有倾斜角的方式形成为直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的所述薄化部切削刃和所述凹槽部切削刃可以形成为彼此相接。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部切削刃的曲率半径可以形成为在钻头直径的75~85%的范围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部切削刃的曲率半径的中心与旋转中心轴的距离可以形成为在钻头直径的30~34%的范围内。此外,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部下部形成槽,以形成为向旋转轴方向引导加工时所生成的切屑,且连接于插入凹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的所述槽可以形成为曲率半径是在薄化部末端形成于薄化倾斜面与薄化后刀面之间的薄化凹曲面的曲率半径的2.8~3.8倍。此外,所述槽与旋转轴线所具有的角可以形成得小于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凹曲面与旋转轴线所具有的薄化后角。此外,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的把持部的铲齿面形成油孔,所述油孔与和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正交线具有倾斜角。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的所述油孔可以形成为连接于中心油孔及前端油孔。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具有如下优点,即,通过使薄化部切削刃与凹槽部切削刃具有彼此不同的轮廓,改善加工初始进入时的定心,减少进入方向的切削负荷,并提高切屑处理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钻头还具有如下优点,即,通过在把持部的铲齿面形成油孔,防止切屑碎渣沉积于把持部的铲齿面,从而提高稳定性和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以往的具有薄化部切削刃相比凹槽部切削刃凸出的形状的钻头的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部切削刃和凹槽部切削刃的形状的侧面图。图3是示出以往的钻头和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部前端角的图。图4和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部末端的形状的侧面图和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的前端部中心的放大平面图。图7是图4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的把持部的铲齿面形成有油孔的图。图9是更详细地示出图8的油孔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2至图9对本专利技术的钻头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100的薄化部切削刃和凹槽部切削刃的形状的侧面图。参照图2,就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100而言,包括前端刃铣部,所述前端刃铣部当从侧面观察时包括薄化部切削刃10和凹槽部切削刃20,所述薄化部切削刃10和所述凹槽部切削刃20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轮廓形状。使薄化部切削刃10形成为具有曲率的曲面形状,且相比凹槽部切削刃20凸出,从而能够改善加工初始进入时的定心和推进力,减少进入方向的切削负荷,从而能够提高加工稳定性。另外,通过使凹槽部切削刃20形成为与和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正交线具有倾斜角β的直线,使末期切屑变短,并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扭矩。优选该倾斜角β在5°~10°的范围内。所述薄化部切削刃10和所述凹槽部切削刃20彼此相接。优选所述薄化部切削刃10的曲率半径R0为钻头直径D的75~85%,优选曲率半径R0的中心与旋转中心轴的距离L为钻头直径D的30~34%。由所述曲率半径R0和距离L决定钻头前尖端的凸出高度H。将与旋转中心轴的距离L固定在所述钻头直径D的30~34%范围内后,若曲率半径R0大于钻头直径D的85%,则由于薄化部切削刃10的凸出部小,不会大大有助于初始定心和减少切削负荷,若曲率半径R0小于钻头直径D的75%,则初始进入时发生碎屑或因高度H变大而发生末期切屑变长的现象。图3是示出以往的钻头和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部前端角的图。如图1所示的以往的钻头使薄化部切削刃具有不同于凹槽部切削刃的前端倾斜角,从而具有薄化部切削刃相比凹槽部切削刃凸出的形状。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100的薄化部切削刃被生成为曲率形状,当具有相同的高度H时,相比以往的钻头,薄化部切削刃尖锐地凸出,从而进一步改善加工时的推进力及定心,且减少切削负荷。即,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100的薄化部前端角α小于以往的钻头的薄化部前端角αo,因而改善加工初始进入时的定心及推进力,使得进入方向的切削负荷减少,从而能够提高加工稳定性。就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而言,当进行加工件的厚度较薄且较宽的钢架结构物的加工时,对改善定心、减少进入方向的切削负荷、提高切屑处理性及去除毛刺有效。图4和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部末端的形状的侧面图及立体图,图6是前端部中心的放大平面图,图7是图4的沿A-A线的剖视图。参照图4和图5,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可转位钻头的薄化部末端而言,在薄化倾斜面30与薄化后刀面40之间形成有薄化凹曲面50。该薄化凹曲面50具有R1的曲率半径,对加工时与被削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转位钻头,其特征在于,/n包括前端刃铣部,所述前端刃铣部当从侧面观察时包括薄化部切削刃(10)和凹槽部切削刃(20),/n所述薄化部切削刃(10)和所述凹槽部切削刃(20)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轮廓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09 KR 10-2017-01009881.一种可转位钻头,其特征在于,
包括前端刃铣部,所述前端刃铣部当从侧面观察时包括薄化部切削刃(10)和凹槽部切削刃(20),
所述薄化部切削刃(10)和所述凹槽部切削刃(20)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轮廓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位钻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化部切削刃(10)形成为具有曲率的曲面,且比所述凹槽部切削刃(20)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位钻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部切削刃(20)以与和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正交线具有倾斜角(β)的方式形成为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位钻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化部切削刃(10)和所述凹槽部切削刃(20)彼此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位钻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化部切削刃(10)的曲率半径(R0)在钻头直径(D)的75~85%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转位钻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贤孙洪升金哮山金永钦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冶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