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背倾斜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66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椅背倾斜调整装置。为提供一种调整方便、使用安全、使用性能好的椅背倾斜调整装置,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承置座、调整架、连杆架、椅背活动座、滑位卡掣组、弹性体、插销及调整杆;滑位卡掣组包括复数间隔穿插的带圆孔的垫片、带长槽孔的滑位片及贯穿两者的并可相对滑位片滑移的轴管;承置座及连杆架分别与椅背活动座枢接;滑位卡掣组装设于与连接杆枢接的调整架内,滑位卡掣组并藉由与调整杆枢接插销枢装于承置座上。(*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椅子部件,特别是一种椅背倾斜调整装置。一般习用的椅背可依人体工学而向后微仰的座椅,其椅背架体系与椅座架体一体成型,而将椅背靠垫固定或枢设于椅背架体上。或于椅背架体与椅座架体间设置枢接结构,以便于使用者调整椅背呈适当倾斜角度。然而,就这些座椅的椅背倾斜结构而言,其在使用上常存在下列问题1/当椅背架体与椅座架体系为一体成型时,其椅背靠垫系随人体接触后仰而向后倾斜,而当人体未与椅背靠垫接触时,即因其本身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复至原位,而无法依需要将椅背调整固定于适当角度,致使在使用上较为不便。2/习用的座椅,当使用者向后靠仰时,即可因使用者的作用力而使椅背向后倾斜或调整,然而当椅背至定位后,却极有可能因使用者向后靠仰的作用力过大,而使椅背或连同座椅整体向后翻倒,不仅对座椅造成损坏,甚至令使用者的安全受到威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整方便、使用安全、使用性能好的椅背倾斜调整装置。本技术包括承置座、调整架、连杆架、椅背活动座、滑位卡掣组、弹性体、插销及调整杆;承置座中央形成容置空间;调整架后部形成承置空间;滑位卡掣组由复数中央具有圆孔的垫片及具有长槽孔的滑位片间隔穿插组合而成,并以轴管贯穿垫片及滑位片上各圆孔及长槽孔,轴管相对复数滑位片长槽孔滑移;承置座以其后端与椅背活动座外侧枢接;调整架装设于承置座容置空间内,并与连杆架枢接,连杆架的另一端与椅背活动座内侧枢接,滑位卡掣组装设于调整架承置空间内;穿过弹性体及滑位卡掣组的轴管的插销两端枢装于承置座上,其一端与调整杆枢接,其另一端则套合弹簧后以螺母螺合固定。其中承置座系由开设组装孔的前承板、两对应的侧板及顶板构成,两对应侧板于适当处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定位孔、螺孔及同轴线的销孔,并于两侧板后侧适当处开设有同轴线的枢孔;调整架系由组装板及两相对应的架体构成,组装板前端向上微曲并开设有圆孔;架体侧面由前而后依序开设有相对应的销孔、前定位孔、后定位孔及枢孔,于前定位孔与后定位孔之间设有相对应的定位槽。承置座前承板下方装置有大弹簧,并藉由螺杆由上而下套穿前承板的组装孔、调整架组装板的圆孔及大弹簧后,以一强度调整钮螺合于螺杆底端,藉由强度调整钮对大弹簧松紧度的调整。由于本技术包括承置座、调整架、连杆架、椅背活动座、滑位卡掣组、弹性体、插销及调整杆;滑位卡掣组包括复数间隔穿插的带圆孔的垫片、带长槽孔的滑位片及贯穿两者的并可相对滑位片滑移的轴管;承置座与椅背活动座枢接;调整架装设于承置座内,并与连杆架枢接,连杆架的另一端与椅背活动座内侧枢接,滑位卡掣组装设于调整架内;穿过弹性体及滑位卡掣组的轴管的插销两端枢装于承置座上,其一端与调整杆枢接,其另一端则套合弹簧后以螺母螺合固定。调整时,下扳调整杆,滑位卡掣组各滑位片及垫片间空隙加大,便可将椅背活动座向后倾斜调整,当椅背活动座倾斜至适当位置时,即将调整杆往上扳动,以使插销外拉压缩弹簧,并进而压迫弹性体,使其迫紧滑位卡掣组各滑位片及垫片间的空隙,使滑位片不能移动,从而使调整架与椅背活动座达到稳固定位,此时即使将调整杆下扳,亦不会松动。当欲将椅背调整到原位时,即向椅背活动座施以一向后的作用力,使轴管在滑位片长槽孔内上移,造成相邻滑位片与垫片间空隙加大,使得椅背活动座得以调整回原位。不仅调整方便、使用安全,而且使用性能好,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未调整时)。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图5、为图3中B部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调整倾斜角度时)。图7、为图6中C-C剖视图。图8、为图6中D部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调整倾斜角度后)。图10、为图9中E-E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欲重新调整倾斜角度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承置座1、调整架2、连杆架3、椅背活动座4、滑位卡掣组5、弹性体6、插销7及调整杆8。其中,承置座1系由开设组装孔14的前承板14、两对应的侧板16、16’及顶板15构成,其中央形成容置空间18,承置座1上方承置座椅坐垫,两对应侧板16、16’于适当处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定位孔161、螺孔162及同轴线的销孔163、163’,并于两侧板16、16’后侧适当处开设有同轴线的枢孔164、164’,藉以将其枢接于椅背活动座4的枢孔42上。调整架2系由组装板21及两相对应的架体22、22’构成,组装板21前端向上微曲并开设有圆孔211,调整架2间形成承置空间27。架体22、22’侧面由前而后依序开设有相对应的销孔223、223’、前定位孔222、222’、后定位孔221、221’及枢孔225、225’,于前定位孔222、222’与后定位孔221、221’之间设有相对应的定位槽224、224’。滑位卡掣组5由复数中央具有圆孔的垫片52及具有长槽孔511的滑位片51间隔穿插组合而成,并以轴管53贯穿垫片52上各圆孔及滑位片51上各长槽孔511,复数滑位片51以其长槽孔511相对轴管53滑移。滑位片51下端适当处开设有组装孔512、512’。滑位卡掣组5系装设于调整架2的承置空间27内,其上轴管53置于调整架2两架体22、22’的定位槽224、224’上。组装时,调整架2装设于承置座1中央的容置空间18内,滑位卡掣组5置于调整架2的承置空间27内,并以两定位销23、24分别贯穿调整架2两架体22、22’的前定位孔222、222’、后定位孔221、221’及滑位片51的组装孔512、512’,使滑位卡掣组5的滑位片51能固定于调整架2内,并随调整架2动作而连动,以插销7套穿弹性体6及滑位卡掣组5的轴管53,使插销7两端套穿固定于承置座1的定位孔161及螺孔162内,并在其一端枢接调整杆8,其另一端则套合弹簧71后以螺母72螺合固定,藉由调整杆8控制调整椅背活动座4,并带动滑位卡掣组5以达稳固定位。连杆架3于上端开设有相对称的枢孔32、32’,并藉由定位销26套穿其上枢孔32、32’及调整架2两架体22、22’上枢孔225、225’以与调整架2枢接,连杆架3下端则开设有相对称的枢孔31、31’,并藉由定位销33套穿其上枢孔31、31’及椅背活动座4上枢孔41而与椅背活动座4枢接,另以定位销25套穿承置座1两侧板16、16’上销孔163、163’及调整架2两架体22、22’上销孔223、223’,以将调整架2枢装于承置座1内。承置座1前承板14下方装置有大弹簧12,并藉由螺杆11由上而下套穿前承板14的组装孔17、调整架2组装板21的圆孔211及大弹簧12后,以一强度调整钮13螺合于螺杆11底端,藉由强度调整钮13对大弹簧12松紧度的调整,使可控制调整架2移动所需作用力。如图3、图4、图5所示,当调整杆8为下扳状态时,滑位卡掣组5与弹性体6于调整架2内呈松弛状态,即相邻滑位片51与垫片52间空隙较大,从而使得椅背活动座4得以调整,此时轴管53则位于滑位片51长槽孔511上半部。如图6、图7、图8所示,当将椅背活动座4向后倾斜调整时,即带动连杆架3,并继而带动调整架2向后向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椅背倾斜调整装置,它包括椅背活动座及调整杆,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承置座、调整架、连杆架、滑位卡掣组、弹性体及插销;承置座中央形成容置空间;调整架后部形成承置空间;滑位卡掣组由复数中央具有圆孔的垫片及具有长槽孔的滑位片间隔穿插组合而成,并以轴管贯穿垫片及滑位片上各圆孔及长槽孔,轴管相对复数滑位片长槽孔滑移;承置座以其后端与椅背活动座外侧枢接;调整架装设于承置座容置空间内,并与连杆架枢接,连杆架的另一端与椅背活动座内侧枢接,滑位卡掣组装设于调整架承置空间内;穿过弹性体及滑位卡掣组的轴管的插销两端枢装于承置座上,其一端与调整杆枢接,其另一端则套合弹簧后以螺母螺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根
申请(专利权)人:泰桦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