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源监测检测数据的集成耦合模型生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检测数据处理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源监测检测数据的集成耦合模型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长距离引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因此,保证引水工程结构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长距离引水工程一般为线性工程,具有输水线路长、跨域范围广、建筑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地理环境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给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将原有工程实测资料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并根据处理分析后的资料对引水工程运行期的结构安全状态进行准确评估,保证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是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期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长距离引水工程运行期的结构安全状态评估,如果仍以传感器监测为主的安全监测数据或以巡视检查为主人工检测信息等单一数据源为基础资料,必然会使评价结果偏离实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测数据可靠性不高:由于长距离引水工程本身及其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受传感器精度、质量和寿命等因素的限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源监测检测数据的集成耦合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数据级融合:/nS11:原始监测数据自处理:消除原始监测数据序列中的单点误差;/nS12:结合人工检测信息的互处理:结合人工检测信息,在处理完单点误差后,对监测数据序列中的多点连续误差进行处理,得到结构化监测信息;/n步骤二:特征级融合:/nS21:对人工检测信息进行分级化处理,制定符合长距离引水工程安全运行实际情况的检测指标评定标准;/nS22:基于检测指标评定标准,采用最危险原则确定检测项的评定结果,得到结构化检测信息;/n步骤三:构建监测检测融合模型:将结构化监测信息和结构化检测信息进行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源监测检测数据的集成耦合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数据级融合:
S11:原始监测数据自处理:消除原始监测数据序列中的单点误差;
S12:结合人工检测信息的互处理:结合人工检测信息,在处理完单点误差后,对监测数据序列中的多点连续误差进行处理,得到结构化监测信息;
步骤二:特征级融合:
S21:对人工检测信息进行分级化处理,制定符合长距离引水工程安全运行实际情况的检测指标评定标准;
S22:基于检测指标评定标准,采用最危险原则确定检测项的评定结果,得到结构化检测信息;
步骤三:构建监测检测融合模型:将结构化监测信息和结构化检测信息进行融合,构建多层级指标体系,得到监测检测融合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监测检测数据的集成耦合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具体包括:
采用忽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张社荣,郭宝航,刘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