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雨篷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6541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雨篷梁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包括雨篷梁(做成箱形截面),钢管,数字孪生设备。首先是通过建模平台(BIM技术)构建虚拟模型,此模型可真实反映物理构件,能做到彻底的技术交底,各专业协同工作,在运维阶段可做到反映构件的受力和寿命的预测,在工厂预制箱形截面的钢管混凝土梁,其中在箱形截面的长边配置一定数量的受扭纵筋。本发明专利技术指出的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雨篷梁新型设计方法,特别采用了数字孪生,箱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材料,各种技术、材料优势互补解决了传统雨篷梁的不足,切实做到了对受扭构件的优化设计。

Method of assembling awning beam based on digital tw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雨篷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利用数字孪生优化雨篷梁的设计并通过新材料、新形式提高其力学性能。
技术介绍
雨篷梁是典型的受扭构件,在传统的设计施工运维阶段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设计阶段:利用PKPM等建模软件,建立结构模型,进而导出结构施工图,为提高其受扭能力一般在梁中配置一定数量的受扭纵筋和受扭箍筋;施工阶段:一般在现浇式建筑物中经过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等;运维阶段:由监理部门检测混凝土强度、钢筋间距、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等进而确保构件的合格。在这些阶段中传统的方法存在缺陷和不足。(1)在设计阶段,没有借用数字孪生等虚拟模型,不能确保各专业的相互协调,也无法做到对施工方的技术交底,可视化程度不高,单纯的钢筋混凝土抵抗扭转的能力也不足。(2)在施工阶段,由于技术交底不透彻,施工精细程度不高等原因会大大降低雨篷梁的承载力,而且传统的现浇式受天气影响程度大,施工周期较长,导致施工成本提高。(3)在运维阶段,由于没有利用数字孪生手段不能做出虚拟模型,也就无法预测构件的使用状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雨篷梁方法,其特征在于:/n(1)利用Revit软件进行装配式雨篷梁结构的模型建立,同时对建立的装配式雨篷梁模型进行碰撞检测;雨篷梁为钢管混凝土箱形截面;/n(2)将步骤(1)得到的结构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应力、位移的分析计算;并得出需要监测的受力点;/n(3)基于BIM平台建立结构模型的传感器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三维展示子系统;/n(4)对步骤(2)处理后的结构模型导入BIM平台中;同时,工厂预制雨篷梁时装入应力应变传感器,并由无线设备将应力应变传感器的数据传到BIM平台的传感器子系统及数据处理子系统中;由三维展示子系统做到对工厂预制的雨篷梁进行实时应力、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雨篷梁方法,其特征在于:
(1)利用Revit软件进行装配式雨篷梁结构的模型建立,同时对建立的装配式雨篷梁模型进行碰撞检测;雨篷梁为钢管混凝土箱形截面;
(2)将步骤(1)得到的结构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应力、位移的分析计算;并得出需要监测的受力点;
(3)基于BIM平台建立结构模型的传感器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三维展示子系统;
(4)对步骤(2)处理后的结构模型导入BIM平台中;同时,工厂预制雨篷梁时装入应力应变传感器,并由无线设备将应力应变传感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省史国梁黄春王京京霍宏元邢泽众张安山刘習美蒋安桐王宇波孙佳佳刘子圣矫悦悦孟鑫桐白文燕侯笑曹存发蔺宏远李文杰杨希温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