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身-地基结合面非线性弹簧单元的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6540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床身‑地基结合面非线性弹簧单元的建模方法,针对床身‑地基之间的结合面接触特性,本方法考虑了地基混凝土材料的应力软化阶段,通过引入混凝土材料的单轴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得到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塑性变形与破碎的临界接触面积,将表面接触微凸体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以及破碎三种。基于统计学理论得到弹性变形的各个微凸体接触刚度,并把整个栓接结合面的接触刚度看做各个微凸体接触刚度并联的结果;通过得到的外加载荷与两平面之间距离的非线性关系,建立机床与基础之间的各个垫铁位置非线性弹簧单元模型。解决实际工程中有限元仿真的接触问题,通过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A modeling method of nonlinear spring element for bed foundation inte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床身-地基结合面非线性弹簧单元的建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合面动力学领域,涉及一种床身-地基结合面非线性弹簧单元的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地基通常由混凝土材料组成,并通过地脚螺栓与床身相连,床身-地基结合面的连接特性对整个机床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重型机床具有大尺寸、大变形和大扭矩等特点,所以考虑床身-地基结合面的接触特性对提高整个机床的加工性能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结合面的研究多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对结合面参数进行辨识,这样无法定性、定量地分析各参数对结果的影响规律,所以考虑混凝土材料的破碎阶段,对床身-地基结合面接触特性建模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床身-地基之间的结合面接触特性,本方法考虑了地基混凝土材料的应力软化阶段,通过引入混凝土材料的单轴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得到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塑性变形与破碎的临界接触面积,将表面接触微凸体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以及破碎三种。基于统计学理论得到弹性变形的各个微凸体接触刚度,并把整个栓接结合面的接触刚度看做各个微凸体接触刚度并联的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床身-地基结合面非线性弹簧单元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通过混凝土材料单轴实验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和赫兹接触理论得到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的临界变形量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身-地基结合面非线性弹簧单元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混凝土材料单轴实验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和赫兹接触理论得到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的临界变形量δ1以及塑性变形到破碎的临界变形量δ2;
S2.通过名义面积上微凸体的分布密度函数,得到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接触载荷Fe、Fp,以及弹性变形微凸体的接触刚度K;
S3.对所得分布密度函数的关系式进行量纲归一化处理,得到接触载荷与两平面距离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刚度与两平面距离的非线性关系;
S4.通过绘制平面之间力-位移的曲线,对床身-地基之间的垫铁位置添加非线性弹簧接触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身-地基结合面非线性弹簧单元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Popovics公式考虑了E/E0的变化,,E为初始弹性模量,E0为极限应力σ0时的割线模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力应变曲线随混凝土标号变化的特点;采用此曲线进行计算;通过试验的方法获得不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数据,通过数据与不同曲线方程的拟合,找到适合特定混凝土标号的曲线方程;



式中:
n=5.7×10-3σ0+1;
α=n+β;
β-曲线弯度调整常数;σ0-混凝土抗压强度;ε0-峰值应变;
当混凝土在单轴受压情况下,由开始加载到失效经历混凝土弹性变形、微凸体塑性变形和破碎变形三个阶段;峰点C应力值即抗压强度为σ0,则有:
1)混凝土弹性变形阶段,该阶段的最大应力值σc称为比例极限,普通混凝土比例极限为σc=(0.3~0.5)σ0,C60标号混凝土取值σc=0.408σ0,
2)微凸体塑性变形,当超过破碎临界应力σu=(0.88~0.97)σ0时,微凸体出现屈服和破碎变形,C60标号混凝土取值σu=0.902σ0,
3)应力值大于0.9020将发生破碎,由于发生破碎的微凸体无法继续承受载荷,应力应变曲线急剧下降;
由赫兹接触理论可得弹性变形阶段接触载荷和接触面积分别为:



ae=πRδ
fe-弹性变形单个微凸体弹性接触力;
ae-弹性变形单个微凸体的真实接触面积;
E*-等效弹性模量,E1、E2、v1、v2分别为接触两表面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R-微凸体的曲率半径;
δ-微凸体变形量;
由此可得微凸体由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的临界变形量:



δ1-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的临界变形量;
k-平均接触压力系数;
H-软材料的硬度;
塑性变形阶段接触载荷及接触面积:
ap=2πRδ
fp=Hap
fp-塑性变形单个微凸体弹性接触力;
ap-塑性变形单个微凸体的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胜牛娜娜刘志峰左伟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