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孔错位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540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五孔错位插座,包括底座、上盖、导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接地插套、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插套、两个分别与两个导电插套相连接的导电接线端子,上盖上分别设置有二极插孔、三极插孔,且二极插孔与三极插孔相互错开,所述的导电插套包括插套本体、对应二极插孔和三极插孔处设置在插套本体两端上的插接部,该插接部包括第一接触片、折弯板,折弯板的尾部设置有与第一接触片相配合的第二接触片,且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之间形成有插接空间,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插头插入导电插套时,插头可沿着导向斜面插接在插接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成本低的优点。

A five hole dislocation so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孔错位插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具体涉及一种五孔错位插座。
技术介绍
目前,墙壁开关行业发展迅速,插座个性化追求的客户也随之增多,市场常规的五孔插座因间距过小不能同时插入二极插头与三极插头,导致五孔插座实际使用效率不高。目前市场上也存在五孔插座的二极插孔和三极插孔错位设置的插座,但是,该五孔插座内的插套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插套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且插套的通用性较差,从而增加了插套的开模成本,插座的生产成本较高,且该五孔错位插座存在性能不可靠、成本高、装配不便捷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成本低的五孔错位插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五孔错位插座,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盖、设置在底座与上盖之间的导电组件,所述的导电组件包括接地插套、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插套、两个分别与两个导电插套相连接的导电接线端子,所述的上盖上分别设置有二极插孔、三极插孔,且二极插孔与三极插孔相互错开,所述的导电插套包括插套本体、对应二极插孔和三极插孔处设置在插套本体两端上的插接部,该插接部包括设置在插套本体一端上的第一接触片、对应第一接触片的一侧处设置在插套本体一端上的折弯板,所述的折弯板的尾部设置有与第一接触片相配合的第二接触片,且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之间形成有插接空间,所述的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插头插入导电插套时,插头可沿着导向斜面插接在插接空间内。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上盖的二极插孔与三极插孔采用相互错开的结构设计,增大了二极插孔与三极插孔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实现二极插头、三极插头的同时插入,且二极插孔与三极插孔分别设置在上盖的两个对角上,有利于缩小整个插座的体积,且导电插套的结构设计简单,采用折弯成型工艺即可完成插接部的成型,导电插套采用一体式结构,导电插套两端的插接部结构相同,成型模具的通用性好,有利减少导电插套的开模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可保证插头能够顺利与导电插套相插接,便于用户使用,从而该五孔错位插座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成本低的优点。特别地,所述的上盖的内壁上对应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接线端子处分别设置有顶杆,该顶杆的截面形状呈T型,所述的上盖盖合在底座上时,各顶杆的下端分别抵触在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接线端子上,且构成顶杆与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接线端子的限位配合。在上盖内设置有用于压紧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接线端子的顶杆,可保证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接线端子不易松动、脱落,有利于提高该插座工作的可靠性。特别地,所述的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卡孔,所述的上盖上对应各卡孔处分别设置有卡勾,所述的卡勾卡合在卡孔内,且构成底座与上盖的卡扣连接配合。底座与上盖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装配,便于底座与上盖的装配,提高了该插座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导电插套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上盖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五孔错位插座,包括底座10、设置在底座10上的上盖11、设置在底座10与上盖11之间的导电组件20,所述的导电组件20包括接地插套、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插套21、两个分别与两个导电插套21相连接的导电接线端子22,所述的上盖11上分别设置有二极插孔111、三极插孔112,且二极插孔111与三极插孔112相互错开,所述的导电插套21包括插套本体211、对应二极插孔111和三极插孔112处设置在插套本体211两端上的插接部212,该插接部212包括设置在插套本体211一端上的第一接触片213、对应第一接触片213的一侧处设置在插套本体211一端上的折弯板214,所述的折弯板214的尾部设置有与第一接触片213相配合的第二接触片215,且第一接触片213与第二接触片215之间形成有插接空间200,所述的第一接触片213、第二接触片215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216,插头插入导电插套21时,插头可沿着导向斜面216插接在插接空间200内。如图4所示,所述的上盖11的内壁上对应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接线端子21处分别设置有顶杆113,该顶杆113的截面形状呈T型,所述的上盖11盖合在底座10上时,各顶杆113的下端分别抵触在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接线端子21上,且构成顶杆113与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接线端子21的限位配合。在上盖内设置有用于压紧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接线端子的顶杆,可保证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接线端子不易松动、脱落,有利于提高该插座工作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所述的底座1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卡孔101,所述的上盖11上对应各卡孔101处分别设置有卡勾114,所述的卡勾114卡合在卡孔101内,且构成底座10与上盖11的卡扣连接配合。底座与上盖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装配,便于底座与上盖的装配,提高了该插座的生产效率。上盖的二极插孔与三极插孔采用相互错开的结构设计,增大了二极插孔与三极插孔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实现二极插头、三极插头的同时插入,且二极插孔与三极插孔分别设置在上盖的两个对角上,有利于缩小整个插座的体积,且导电插套的结构设计简单,采用折弯成型工艺即可完成插接部的成型,导电插套采用一体式结构,导电插套两端的插接部结构相同,成型模具的通用性好,有利减少导电插套的开模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可保证插头能够顺利与导电插套相插接,便于用户使用,且二极插孔、三极插孔均采用扁型插孔,从而该插座可适配扁型插头,从而可增大插头与导电插套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导电性能,从而该五孔错位插座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成本低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孔错位插座,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盖、设置在底座与上盖之间的导电组件,所述的导电组件包括接地插套、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插套、两个分别与两个导电插套相连接的导电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上分别设置有二极插孔、三极插孔,且二极插孔与三极插孔相互错开,所述的导电插套包括插套本体、对应二极插孔和三极插孔处设置在插套本体两端上的插接部,该插接部包括设置在插套本体一端上的第一接触片、对应第一接触片的一侧处设置在插套本体一端上的折弯板,所述的折弯板的尾部设置有与第一接触片相配合的第二接触片,且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之间形成有插接空间,所述的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插头插入导电插套时,插头可沿着导向斜面插接在插接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孔错位插座,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盖、设置在底座与上盖之间的导电组件,所述的导电组件包括接地插套、地线接线端子、两个导电插套、两个分别与两个导电插套相连接的导电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上分别设置有二极插孔、三极插孔,且二极插孔与三极插孔相互错开,所述的导电插套包括插套本体、对应二极插孔和三极插孔处设置在插套本体两端上的插接部,该插接部包括设置在插套本体一端上的第一接触片、对应第一接触片的一侧处设置在插套本体一端上的折弯板,所述的折弯板的尾部设置有与第一接触片相配合的第二接触片,且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之间形成有插接空间,所述的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的上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亦森臧国孟施济华陈万林叶淑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诺金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