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织物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21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织物标签,应用在标签防伪技术领域,其包括织物基层和射频识别芯片,织物基层上设有玻纤垫片,玻纤垫片上设有胶体衬片,射频识别芯片固定连接在胶体衬片上,射频识别芯片的天线线圈排列在胶体衬片表面且与胶体衬片固定连接,织物基层上固设有外饰层,外饰层覆盖织物基层表面且覆盖射频识别芯片、胶体衬片及玻纤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设置相对于织物基层不易变形的玻纤垫片和胶体衬片逐步将形变的传递程度减少,从而减少了射频识别芯片的天线产生错位弯折造成射频识别芯片失效的情况,同时玻纤垫片与胶体衬片均非坚硬材质材料,不易划伤穿戴者的效果。

A label of anti fake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伪织物标签
本技术涉及标签防伪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伪织物标签。
技术介绍
目前防伪标签学名(国家标准名称)防伪标识,又名防伪商标,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的防伪特征以及识别的方法是防伪标签的灵魂,防伪是对那些以欺骗为目的且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活动所采取的防止措施。。现有的使用在衣物等贴身物品上为了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通常采用织物标签,现有的织物标签防伪技术除了使用图形防伪外,为了提升防伪技术的可靠性通常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织物标签收到外力拉扯时易发生大幅度形变,导致RFID芯片中直接与织物接触的天线由于织物变形而受到拉扯或断裂或脱落,使芯片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织物标签其优点在于将RFID芯片与织物基层之间设置缓冲层,由于缓冲层相对于织物基层不易变形,从而减少了织物被拉扯时射频识别芯片的天线发生脱落或断裂造成芯片失效的情况。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伪织物标签,包括织物基层和射频识别芯片,所述织物基层上设有玻纤垫片,所述玻纤垫片上设有胶体衬片,所述射频识别芯片固定连接在胶体衬片上,所述射频识别芯片的天线线圈排列在胶体衬片表面且与胶体衬片固定连接,所述织物基层上固设有外饰层,所述外饰层覆盖织物基层表面且覆盖射频识别芯片、胶体衬片及玻纤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射频识别芯片固定连接在胶体衬片上,并将胶体衬片与玻纤垫片固定连接,最后将玻纤垫片固定连接在织物基层上,当织物基层由于外力拉扯发生形变时,相对于织物基层不易变形的玻纤垫片和胶体衬片逐步将形变的传递程度减少,从而减少了射频识别芯片的天线产生错位弯折造成射频识别芯片失效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织物基层上设有软质衬垫,所述软质衬垫位于玻纤垫片与织物基层之间且分别与玻纤垫片和织物基层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软质衬垫,将织物基层与玻纤垫片隔离开,减少了设置玻纤垫片和胶体衬片对使用该织物标签的衣物等织物舒适性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织物基层上固定连接有织物凸起,所述织物凸起位于软质衬垫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饰层的着当下设置织物凸起,为防伪织物标签增加了触感防伪功能,使用者可通过用手直接接触织物标签感受凸起的形状尺寸,并参考外饰层图案判断织物凸起位置,从而加强了织物标签的防伪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织物凸起远离织物基层的侧面上设有荧光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被外饰层遮挡的织物凸起上设置荧光层,当将防伪织物标签放置到暗处时,荧光透过外饰层显现出织物凸起的轮廓,增加了视觉防伪功能的同时与触觉防伪功能结合提升了防伪织物标签的方为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饰层朝向织物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热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层减少了外界温度过高(例如熨烫衣物时),内部胶体衬片及射频识别芯片融化,而使标签的防伪功能失效的情况,并使防伪织物标签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提升了标签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饰层远离织物基层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防污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污层减少了油污和尘灰等进入标签内部的情况,提升了织物标签的便利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饰层远离隔热层的方向上设有耐磨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耐磨层减少了标签表面由于磨损而使射频识别芯片漏出,导致芯片已损坏的情况,提升了织物标签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织物基层与耐磨层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防水薄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织物基层和耐磨层内侧设置防水薄膜,减少了水分进入防伪织物标签造成芯片线路短路的情况,提升了织物标签工作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相对于织物基层不易变形的玻纤垫片和胶体衬片逐步将形变的传递程度减少,从而减少了射频识别芯片的天线产生错位弯折造成射频识别芯片失效的情况,同时玻纤垫片与胶体衬片均非坚硬材质材料,不易划伤穿戴者;2.通过设置织物凸起和荧光层,增加了防伪织物标签的视觉防伪功能和触觉防伪功能,提升了防伪织物标签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织物标签整体外部示意图。图2是织物标签各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2、射频识别芯片;21、胶体衬片;3、玻纤垫片;4、外饰层;5、软质衬垫;6、织物凸起;61、荧光层;7、隔热层;8、防污层;9、耐磨层;10、防水薄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伪织物标签,包括织物基层1和射频识别芯片2,织物基层1与服装缝合,织物基层1远离服装表面的一侧表面设有防水薄膜10,防水薄膜10上粘接有棉质密织材料的软质衬垫5,软质衬垫5上缝合连接有玻纤垫片3,胶体衬片21与软质衬垫5缝合连接,射频识别芯片2(RFID芯片)嵌设在胶体衬片21表面,且射频识别芯片2的天线排列在胶体衬片21表面与胶体衬片21粘接,在位于射频识别芯片2远离织物基层1的一侧上设有外饰层4,外饰层4与织物基层1的周向各边缝合,外饰层4用于装饰防伪织物标签或设置商标图案,当服装由于外力拉扯而发生形变时,织物基层1将变形依次传递至软质衬垫5、玻纤垫片3和胶体衬片21上,通过形变能力远小于织物基层1的玻纤垫片3和胶体衬片21减少了与射频识别芯片2天线接触表面的形变程度,从而减大幅度减少了射频识别芯片2的天线收到拉扯发生断裂或脱落的可能性。参照图2,织物基层1上设有若干织物凸起6,织物凸起6在织物基层1编织生产过程中同步织成,织物凸起6远离织物基层1的表面上均涂有油性荧光涂料形成荧光层61,使用者抚摸织物标签表面,并参照外饰层4的图案及手部的触感判断凸起位置从而判断织物标签的真伪,当使用者将织物标签移动到暗处时,荧光涂料发出荧光且透过表面外饰层4形成光亮图案,使用者通过光亮图案图形判断标签真伪。为防伪织物标签增加了触感防伪和视觉防伪功能,提升了标签的实用性。参照图2,外饰层4远离织物基层1的表面上设有耐磨层9,耐磨层9为锦纶丝网,通过锦纶丝网减少了外饰层4与外界物体接触而发生磨损的情况,延长了防伪织物标签的寿命。参照图2,耐磨层9朝向织物基层1的表面和织物基层1朝向耐磨层9的表面均粘贴有塑料防水薄膜10,减少了水分进入织物标签内部对射频识别芯片2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参照图2,外饰层4远离织物基层1的表面上粘接有塑料质透明的防污层8,防污层8位于耐磨层9与外饰层4之间,外饰层4朝向织物基层1的一侧缝合有隔热层7,隔热层7为涂抹在外饰层4内侧的水性热反射隔热涂料,防污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伪织物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织物基层(1)和射频识别芯片(2),所述织物基层(1)上设有玻纤垫片(3),所述玻纤垫片(3)上设有胶体衬片(21),所述射频识别芯片(2)固定连接在胶体衬片(21)上,所述射频识别芯片(2)的天线线圈排列在胶体衬片(21)表面且与胶体衬片(21)固定连接,所述织物基层(1)上固设有外饰层(4),所述外饰层(4)覆盖织物基层(1)表面且覆盖射频识别芯片(2)、胶体衬片(21)及玻纤垫片(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伪织物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织物基层(1)和射频识别芯片(2),所述织物基层(1)上设有玻纤垫片(3),所述玻纤垫片(3)上设有胶体衬片(21),所述射频识别芯片(2)固定连接在胶体衬片(21)上,所述射频识别芯片(2)的天线线圈排列在胶体衬片(21)表面且与胶体衬片(21)固定连接,所述织物基层(1)上固设有外饰层(4),所述外饰层(4)覆盖织物基层(1)表面且覆盖射频识别芯片(2)、胶体衬片(21)及玻纤垫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织物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基层(1)上设有软质衬垫(5),所述软质衬垫(5)位于玻纤垫片(3)与织物基层(1)之间且分别与玻纤垫片(3)和织物基层(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伪织物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基层(1)上固定连接有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伟景靓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川璟电脑商标印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