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系统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6152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系统及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极损坏后不易更换、携带不便、成本较高的问题,其在便于携带的同时,增加了电极组合的灵活性,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信号质量;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齿状电极、折弯型导线,所述齿状电极安装于电极固定装置外侧,电极固定装置内侧插装密封管;其中,所述折弯型导线的两端分别具有裸露接片,折弯型导线一端的裸露接片从密封管端部伸出,且折弯型导线绕过电极固定装置使其另一端裸露接片与齿状电极相连。

An electrod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oss hole CT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跨孔CT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测手段,用超高密电法仪器做跨孔试验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试验过程中将两条带有电极的测线放入两个预先钻好的地质孔中,并给测线通电在地层不同深度处营造人工直流电场,进而对地层的地质构造进行勘探。电极是用超高密电法进行跨孔CT试验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设备均将所需要的不同数量的电极与测线一体化加工,但每次试验都需要根据试验实际所需要的电极数量重新定电缆,制作成本昂贵,若电极损坏将很难更换,且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精度高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系统,电极单元组合灵活性高,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能够根据试验所需要的电极个数快速组装。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包括齿状电极、折弯型导线,所述齿状电极安装于电极固定装置外侧,电极固定装置内侧插装密封管;其中,所述折弯型导线的两端分别具有裸露接片,折弯型导线一端的裸露接片从密封管端部伸出,且折弯型导线绕过电极固定装置使其另一端裸露接片与齿状电极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齿状电极的横截面为圆环且圆环外侧具有齿形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齿状电极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用于配合裸露接片的非贯穿孔。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固定装置、密封管内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固定折弯型导线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管内部具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用于安装螺栓使折弯型导线与相邻导线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折弯型导线一端竖直,另一端具有两个U型拐角。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管插入电极固定装置内部设定深度。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的电极装置,相邻电极装置通过折弯型导线相连;位于首端的电极装置尾部套设密封套管,位于末端的电极装置通过折弯型导线连接超高密电法仪。进一步的,相邻折弯型导线在密封管内部通过螺栓连接。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不同长度和数量的密封管、折弯型导线;将齿状电极固定于电极固定装置外部,把折弯型导线前端卡在电极固定装置的凹槽内,将密封管插入电极固定装置内;折弯型导线末端从密封管内伸出并嵌在密封管内部的凹槽中,形成一个电极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对电极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电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受到水压力而变形,增加了电极接触表面积,有利于电流的注入,提高了信号质量,大幅度提高跨孔CT试验的效率和准确性;(2)本专利技术在便于携带的同时,增加了电极组合的灵活性,可以自由增加或者减少电极单元的数量,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采用PVC材质,有效解决了电极的防水需求并且降低了制作成本,适应于各种各样的水文地质条件。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电极固定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电极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折弯型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导线、密封管、固定装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齿状电极,2.电极固定装置,3.密封管,4.折弯型导线,5.凹槽,6.非贯穿孔,7.螺栓,8.裸漏接片,9.异常体,10.电极单元,11.密封管套,12.相邻折弯型导线,13.地面。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解释部分:本申请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含义。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极损坏后不易更换、携带不便、成本较高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系统及方法。实施例一:下面结合附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结构如下:本实施提供了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包括齿状电极1、电极固定装置2、密封管3和折弯型导线4,如图1和图2所示,齿状电极1固定于电极固定装置2外侧,密封管3插装于电极固定装置2内侧。如图5所示,齿状电极1的横截面为圆环且圆环外侧具有齿形的结构,即:齿状电极1的内侧截面为圆形,外侧具有多个齿形。所述齿状电极1的偏心位置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用于连接折弯型导线4的非贯穿孔6。齿状电极1采用不锈钢材质,在保证电极硬度强度的情况下,增加了电极接触面积,确保在进行井间高密度电法试验时,将电流充分注入介质中,提高信噪比。电极固定装置2固定于齿状电极1的内侧,如图3和图4所示,电极固定装置2整体呈圆柱形,且其外表面设置螺纹,通过设置螺纹增大摩擦力,使齿形电极1与电极固定装置2之间固定牢靠。电极固定装置2由PVC材料构成,其内壁开始有凹槽5,凹槽5可以使折弯型导线4嵌入,不仅增加了电极间的连接强度,而且保证电极的密封性,防止由于试验过程中水压力过大,水通过电极流入管中造成短路。所述密封管3插入电极固定装置2内部一定深度,并不穿透电极固定装置2。密封管3起到支撑折弯型导线4的作用,同时使支撑折弯型导线4主体与外界隔开。密封管3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固定折弯型导线4的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状电极、折弯型导线,所述齿状电极安装于电极固定装置外侧,电极固定装置内侧插装密封管;/n其中,所述折弯型导线的两端分别具有裸露接片,折弯型导线一端的裸露接片从密封管端部伸出,且折弯型导线绕过电极固定装置使其另一端裸露接片与齿状电极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状电极、折弯型导线,所述齿状电极安装于电极固定装置外侧,电极固定装置内侧插装密封管;
其中,所述折弯型导线的两端分别具有裸露接片,折弯型导线一端的裸露接片从密封管端部伸出,且折弯型导线绕过电极固定装置使其另一端裸露接片与齿状电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电极的横截面为圆环且圆环外侧具有齿形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电极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用于配合裸露接片的非贯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装置、密封管内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固定折弯型导线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孔CT试验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内部具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用于安装螺栓使折弯型导线与相邻导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瑞超毛德强赵瑞珏胡开友夏腾孟健刘正达王亚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