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批量验证油封产品耐久性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591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批量验证油封产品耐久性的装置,包括前端盖,被测油封,油封板,测漏板,后轴承板,驱动轴,后盖,测漏接头,进油接头,密封圈,出油接头;所述前端盖用于连接实验台、安装轴承;所述油封板用于安装被测油封,每个油封板上可以对称压装两个被测油封,油封密封的方向为油封内部流向外部方向;所述测漏板与所述油封板配对使用,用于测量从被测油封处泄漏的燃油;所述后轴承板用于安装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简单,加工方便,安装拆卸容易,验证效率高,极大降低验证成本,可以改变验证实验工况。

A device for batch verifying the durability of oil seal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批量验证油封产品耐久性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泵
,具体地说是一种批量验证油封产品耐久性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柴油机上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柴油机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高压共轨燃油泵作为燃油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高压共轨泵需要高速旋转运动,必然涉及旋转轴内部和泵外部的密封。而高压共轨泵一般采用油封的密封方式。油封需要高速旋转运动,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耐久实验,目前常见的方法是和高压共轨泵一起做耐久实验。由于高压共轨泵本身功率高,再加上实验台架能耗更高,一次只能验证一个油封,实验用油需要经常更换,因此,将油封装在高压共轨泵上和泵一起验证的方式效率低,验证周期长,验证成本高。油封的运行工况受高压共轨泵影响,不能自由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批量验证油封产品耐久性的装置,包括前端盖,被测油封,油封板,测漏板,后轴承板,驱动轴,后盖,测漏接头,进油接头,密封圈,出油接头;所述前端盖用于连接实验台、安装轴承;所述油封板用于安装被测油封,每个油封板上可以对称压装两个被测油封,增加油封板的数量,可以相应增加被测油封的数量,油封密封的方向为油封内部流向外部方向;每一对所述油封板上有一个进油接头和一个出油接头;所述测漏板与所述油封板配对使用,用于测量从被测油封处泄漏的燃油;所述后轴承板用于安装轴承;所述驱动轴用于连接电机端,给该装置提供传递动力;所述后盖用于密封该装置的后部;所述测漏接头用于连接外接测量油量的设备;所述进油接头用于连接进油接头;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油封板与测漏板之间的泄漏;所述出油接头用于连接出油接头。进一步的,所述油封板和测漏板优选为4-8个,所述被测油封优选为8-16个。一般在燃油泵上验证油封时每次只能验证一个油封,每台泵的功率为15KW,验证时间为1000小时,验证一个油封能耗为15000千瓦时;而在该装置上验证时,一次可验证多个油封,当验证8个被测油封时,总功率为0.01KW,验证时间为1000小时,平均验证一个油封耗能为1.25千瓦时。因此,本技术验证油封的效率高:一次可以装载多个被测油封一起验证;验证成本低:本技术可用普通电机驱动,能耗低,实验用油无需更换,整体验证成本非常低;本技术同样可以改变验证实验的工况:在高压共轨泵上验证,油封工作压力和轴旋转速度由泵决定。在本技术上,工况不受高压共轨泵限制,通过调节进油口压力,可以任意调节油封工作压力,通过调节电机转速可以任意调节油封工作转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附图1中的C-C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附图2中的A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2和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批量验证油封产品耐久性的装置,包括前端盖1,被测油封2,油封板3,测漏板4,后轴承板5,驱动轴6,后盖7,测漏接头8,进油接头9,密封圈10,出油接头11;所述前端盖1用于连接实验台、安装轴承;所述油封板3用于安装被测油封2,每个油封板3上可以对称压装两个被测油封2,增加油封板3的数量,可以相应增加被测油封2的数量,油封密封的方向为油封内部流向外部方向;每一对所述油封板3上有一个进油接头9和一个出油接头11;所述测漏板4与所述油封板3配对使用,用于测量从被测油封2处泄漏的燃油;所述后轴承板5用于安装轴承;所述驱动轴6用于连接电机端,给该装置提供传递动力;所述后盖7用于密封该装置的后部;所述测漏接头8用于连接外接测量油量的设备;所述进油接头9用于连接进油接头;所述密封圈10用于密封油封板2与测漏板4之间的泄漏;所述出油接头11用于连接出油接头。所述油封板3和测漏板4优选为4-8个,所述被测油封2优选为8-16个。如图2所示,前端盖1连接实验台、并安装轴承,前端盖1和后轴承板5之间安装有四对油封板3和测漏板4,油封板3和测漏板4配对使用,如图3所示,油封密封的方向为油封内部流向外部方向,每个油封板3上对称压装两个被测油封2,每一对油封板3上有一个进油接头9和一个出油接头11,工作时两个被测油封2之间充满一定压力的油液。每对油封板3和测漏板4压装好被测油封2后从驱动轴6上穿过,被测油封2用来密封从油封内部经由驱动轴6流向油封外部的油液。由于油封板3端面有密封圈10,如果被测油封2发生泄漏只能由驱动轴6流向相邻的测漏板4上的测漏接头8流出装置外。该装置工作时,所述驱动轴6由发动机端带动,产生旋转运动,油液从上面的进油接头9进入油封板3内,给被测油封2提供一定的工作压力,所述压力可通过进油口调节,油液通过下部的出油接头11回到邮箱。所述测漏板4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油封板3之间,测漏板4上安装测漏接头8,测漏接头8外连接测量泄漏流量的设备。当某个被测油封2发生失效而产生泄漏时,就会由邻近的测漏板4上的测漏接头8流出装置外,一定时间内当泄漏流量超过允许值时则证明被测油封2已经发生磨损失效;当没有被测油封2发生泄漏时,测漏接头8处没有燃油漏出。当需要增加被测油封2数量时,只需增加一对油封板3和测漏板4,以及将驱动轴6加长一定的长度,其他零件正常使用。如被测油封2数量为12个时,对应油封板3和测漏板4增加到6个。当被测油封2数量为16个时,对应油封板3和测漏板4增加到8个。当同时验证8个被测油封时,总功率为0.01KW,验证时间为1000小时,平均验证一个油封耗能为1.25千瓦时。当同时验证12个被测油封时,总功率为0.015KW,验证时间为1000小时,平均验证一个油封耗能为1.875千瓦时。当同时验证16个被测油封时,总功率为0.02KW,验证时间为1000小时,平均验证一个油封耗能为2.5千瓦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批量验证油封产品耐久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1),被测油封(2),油封板(3),测漏板(4),后轴承板(5),驱动轴(6),后盖(7),测漏接头(8),进油接头(9),密封圈(10),出油接头(11);所述前端盖(1)用于连接实验台、安装轴承;所述油封板(3)用于安装被测油封(2),每个油封板(3)上可以对称压装两个被测油封(2),增加油封板(3)的数量,可以相应增加被测油封(2)的数量,油封密封的方向为油封内部流向外部方向;每一对所述油封板(3)上有一个进油接头(9)和一个出油接头(11);所述测漏板(4)与所述油封板(3)配对使用,用于测量从被测油封(2)处泄漏的燃油;所述后轴承板(5)用于安装轴承;所述驱动轴(6)用于连接电机端,给该装置提供传递动力;所述后盖(7)用于密封该装置的后部;所述测漏接头(8)用于连接外接测量油量的设备;所述进油接头(9)用于连接进油接头;所述密封圈(10)用于密封油封板(3)与测漏板(4)之间的泄漏;所述出油接头(11)用于连接出油接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批量验证油封产品耐久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1),被测油封(2),油封板(3),测漏板(4),后轴承板(5),驱动轴(6),后盖(7),测漏接头(8),进油接头(9),密封圈(10),出油接头(11);所述前端盖(1)用于连接实验台、安装轴承;所述油封板(3)用于安装被测油封(2),每个油封板(3)上可以对称压装两个被测油封(2),增加油封板(3)的数量,可以相应增加被测油封(2)的数量,油封密封的方向为油封内部流向外部方向;每一对所述油封板(3)上有一个进油接头(9)和一个出油接头(11);所述测漏板(4)与所述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思宇陈义王伟黄见
申请(专利权)人:思达耐精密机电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