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091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永磁式轨压控制阀主要由电磁控制室和机械密封室组成,在结构中设置两枚适当距离的永磁材料环,通过两枚永磁材料环的吸引作用,机械密封室受到相应的作用力处于密封状态,轨压控制阀可以保持一定的初始压力,不仅可以增大轨压控制阀的最大密封能力,而且可以使共轨系统具有跛行功能,同时使得市场上目前该类型的产品减小体积,降低材料成本,有效降低功耗,增加轨压控制阀的使用寿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中的轨压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在柴油机上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柴油机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是柴油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重要手段。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以实现稳定的高压喷射以及完善的燃烧过程,还可以对喷油特性进行独立控制,使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都有极大的改善,高压共轨系统需要更加稳定的轨管压力,因此轨压控制阀对共轨泵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是提升共轨泵性能的关键部件。
[0003]现有技术中,共轨系统工作时,为了维持较高的压力,轨压控制阀衔铁需要一个较大的电磁力,才能保证密封面的密封能力。轨压控制阀受到线圈匝数、阀体积、安装空间、软磁材料磁特性等限制,密封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轨压控制阀长时间处于大电流高温的使用环境中,使用寿命大大缩减。本专利技术采用永磁体材料,设计了一款新式电磁阀结构,能在增大衔铁电磁力的同时,减小线圈所需匝数,减小电磁阀体积,大幅度降低电磁阀运行功耗,提高电磁阀寿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以减小轨压控制阀体积,降低轨压控制阀功耗,提高轨压控制阀寿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包括:电磁控制室和机械密封室;
[0006]其中所述电磁控制室包括:壳体、线圈部件、前轭套、后轭套、导向套、盖板和衔铁部件;所述线圈部件沿壳体内壁向下自由放置落座,所述盖板沿着壳体内壁垂直放入,与线圈部件贴合;后轭套和导向套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后轭套置于导向套上方,过盈压入导向套后固定;衔铁部件设置在后轭套和导向套内,位于前轭套上方,衔铁部件内置有衔铁永磁材料环,前轭套内置有前轭套永磁材料环,衔铁部件的长端沿中心孔插入前轭套的中心孔中伸入到机械控制室内,在衔铁永磁材料环和前轭套永磁材料环自由吸引后落座,前轭套采用过盈配合锁紧垂直压入导向套后固定,衔铁部件受电磁力和永磁体吸引力的共同作用运动,从而形成不同的开度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
[0007]进一步的,衔铁永磁材料环通过过盈压入衔铁部件的凹槽内,直至与衔铁部件下表面齐平
[0008]进一步的,前轭套永磁材料环通过过盈垂直压入前轭套的凹槽内,直至与前轭套上表面齐平。
[0009]进一步的,衔铁永磁材料环和前轭套永磁材料环之间间隔的距离,可以保证轨压控制阀在断电状态下,衔铁部件与前轭套仍存在合适的吸引力,使机械密封室得到密封。
[0010]进一步的,衔铁永磁材料环和前轭套永磁材料环之间间隔的距离为0.5~30丝。
[0011]进一步的,壳体、线圈部件、盖板通过铆接工艺形成一个整体部件。
[0012]进一步的,前轭套与导向套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
[0013]进一步的,后轭套与导向套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
[0014]进一步的,衔铁永磁材料环和前轭套永磁材料环都为环状结构。
[0015]进一步的,前轭套、后轭套和衔铁部件采用易切削的金属软磁材料,材料中增添钴、镍元素。
[0016]本专利技术中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具有以下优点:
[0017]1、两枚永磁材料环的吸引作用,机械密封室受到相应的作用力处于密封状态,轨压控制阀可以保持一定的初始压力,使得共轨系统具有跛行功能。
[0018]2、电磁阀线圈通电工作时,永磁材料环作为铁芯可以增大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衔铁受到更大的电磁力作用,使得机械密封室受到更大的电磁力,从而增大轨压控制阀的最大密封能力,使得市场上目前该类型的产品密封压力提高的同时,减小体积,降低材料成本。
[0019]3、轨压控制阀达到目标控制轨压时,需要的线圈部件的匝数降低,体积减小,同时可以降低线圈所需电流,可以有效降低功耗,增加轨压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该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结构的示意图。
[0021]其中:1

电磁控制室;2

机械密封室;3

线圈部件;4

衔铁;5

后轭套;6

盖板;7

壳体;8

前轭套;9

衔铁永磁材料环;10

前轭套永磁材料环;11

导向套。
[0022]图2是该永磁式轨压控制阀前轭套永磁材料环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8

前轭套;10

前轭套永磁材料环;
[0024]图3是该永磁式轨压控制阀衔铁部件永磁材料环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4

衔铁部件;9

衔铁永磁材料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8]一种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如图1所示,包括:电磁控制室1和机械密封室2;其中所述电磁控制室包括:壳体7、线圈部件3、前轭套8、后轭套5、导向套11、盖板6和衔铁部件4。前轭套8采用过盈配合锁紧垂直压入导向套11后,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前轭套
8的凹槽过盈垂直压入前轭套永磁材料环10,直至表面齐平。衔铁部件4的凹槽内过盈压入衔铁永磁材料环9,直至表面齐平。衔铁部件4的长端沿中心孔插入前轭套8中心孔中,衔铁永磁材料环9和前轭套永磁材料环10自由吸引后落座。
[0029]衔铁永磁材料环和前轭套永磁材料环之间间隔的距离,可以保证轨压控制阀在断电状态下,衔铁部件与前轭套仍存在合适的吸引力,使机械密封室得到密封。需要的初始密封压力可由公式得出F=μ0/[4S(H/δ)^2]其中,F为所需初始密封压力,μ0为真空磁导率,H为永磁体磁动势,S为永磁体表面积,δ为所述衔铁永磁材料环和前轭套永磁材料环之间间隔的距离。根据不同系统所需要的初始密封压力,可以计算出永磁材料环之间间隔的距离,轨压控制阀中这个距离一般控制在0.5丝~30丝。
[0030]后轭套5置于导向套11上方,过盈压入导向套11后通过激光焊接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控制室和机械密封室;其中所述电磁控制室包括:壳体、线圈部件、前轭套、后轭套、导向套、盖板和衔铁部件;所述线圈部件沿壳体内壁向下自由放置落座,所述盖板沿着壳体内壁垂直放入,与线圈部件贴合;后轭套和导向套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后轭套置于导向套上方,过盈压入导向套后固定;衔铁部件设置在后轭套和导向套内,位于前轭套上方,衔铁部件内置有衔铁永磁材料环,前轭套内置有前轭套永磁材料环,衔铁部件的长端沿中心孔插入前轭套的中心孔中伸入到机械控制室内,在衔铁永磁材料环和前轭套永磁材料环自由吸引后落座,前轭套采用过盈配合锁紧垂直压入导向套后固定,衔铁部件受电磁力和永磁体吸引力的共同作用运动,从而形成不同的开度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永磁材料环通过过盈压入衔铁部件的凹槽内,直至与衔铁部件下表面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轨系统用永磁式轨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轭套永磁材料环通过过盈垂直压入前轭套的凹槽内,直至与前轭套上表面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睿智胡湃陈龙李文文黄见
申请(专利权)人:思达耐精密机电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