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控SMP复合薄膜驱动的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42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控SMP复合薄膜驱动的微泵,包括:泵膜、泵体、扩散器、喷嘴、泵腔和基底,所述泵体由上泵体和下泵体组成,所述下泵体两侧刻蚀有扩散器和喷嘴,所述基底位于泵体的下方,所述微泵呈圆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泵膜粘接于上泵体上;所述上泵体由双面胶和有机玻璃组成,下泵体为光刻胶,所述下泵体粘接于基底上;所述泵膜用于实现泵腔容积的扩张与收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泵可集成于电子设备中,并能够快速降低大功率电子设备的温度,具有大流量、快响应的优点。

Micropump driven by magnetic controlled SMP composit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磁控SMP复合薄膜驱动的微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机电
,具体涉及微流控
中的一种基于磁控SMP(ShapeMerroryPolyer)复合薄膜驱动的微泵,可集成于电子设备中,并快速降低大功率电子设备的温度。
技术介绍
基于微流体
中的液冷冷却方式是目前电子设备冷却的最重要的手段。微泵作为微流体系统的“心脏”,是微流体输送的动力源,能将外界输入的能量转化后,为流体提供压力或动能。微泵作为微流体领域的重要标志,可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血液运输、DNA合成、电子冷却系统、微全分析系统、微型燃料电池和微型卫星推进系统等,是整个微流体技术研究的重点。目前,微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其一是是驱动方式对微泵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驱动方式主要有压电驱动、热气驱动、热机械驱动、静电驱动和磁力驱动等。其中磁力驱动因为能够提供相对稳定、长久、较大的置动力而备受关注。磁力驱动即通过外加磁场和磁体的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具有输入电压低、频率调节方便、响应快等优点,已作为不同结构微泵的驱动方式得到研究和应用;另一个研究领域是考虑泵膜对微泵的泵送能力、响应时间、可靠性、加工制备方式的影响。微泵的泵膜采用硅基材料虽然具有较好的化学惰性、光学透明度和刚度高的特点,但是难以产生大挠度的变形。泵膜采用聚合物材料具有加工方便、生物兼容性好、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但聚合物材料的变形量难以控制。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在其申请的名称为一种基于PVC-gel柔性驱动的微泵结构(申请号:201810738081.3,申请公布号:CN108953123A)的专利文献中,该申请的专利文献包括泵体和PVC-gel柔性驱动单元,泵体上设置凹槽、进水口和出水口,PVC-gel柔性驱动单元设置在凹槽内构成密闭微泵结构,PVC-gel柔性驱动单元用于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蠕变变形,从而引起泵体内部容积和压力变化实现流体泵送,但是这种微泵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该微泵无阀门控制,会造成流体的回流;2)当泵腔的容积产生较大的变化量时,所需驱动电压较大。例如,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在其申请的名称为一种气压驱动精密微泵(申请号:201811167111.6,申请公布号:CN109351367A)的专利文献中,该申请的专利文献包括气压模块,单向阀组,蓄液模块,调流模块。微泵工作时,按压气压模块的气囊产生压力气体,利用单向阀组的气体单向导通功能,将气体输入蓄液模块进行加压充气,充气完成后,蓄液模块在膜片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释放气体压力,驱动其内部的样品液流入调流模块。利用调流模块的微流体精确控制功能,实现微量样品液的连续、精确驱动、控制与输运。但这种微泵存在以下问题:1)结构复杂,流道较曲折,会造成流体流动性较差;2)由于采用气压驱动的方式,微泵响应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已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磁控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薄膜驱动的微泵,以解决微泵响应慢、驱动能量高和驱动频率低的技术问题,提高微泵的泵流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磁控SMP复合薄膜驱动的微泵,包括泵膜、泵体、扩散器、喷嘴、泵腔和基底;所述泵体由上泵体和下泵体组成;所述下泵体两侧刻蚀有扩散器和喷嘴;所述基底位于泵体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泵呈圆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泵膜粘接于上泵体上;所述上泵体由双面胶和有机玻璃组成,下泵体为光刻胶,所述下泵体粘接于基底上;所述泵膜用于实现泵腔容积的扩张与收缩;所述泵膜和泵体与基底,关于a-a轴线对称分布。上述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泵膜为磁控SMP复合薄膜,该磁控SMP复合薄膜由SMP薄膜与Fe3O4纳米链复合而成,其中,Fe3O4纳米链的长径比在10-30范围内。上述权利要求中,所述上泵体由激光加工而成。上述权利要求中,所述下泵体、扩散器和喷嘴采用光刻蚀法制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微泵包括泵膜、泵体、扩散器、喷嘴、泵腔和基底,泵膜由一种磁控SMP复合薄膜制成,由于SMP薄膜本身具有大变形特性,并且加入了Fe3O4纳米链,故该SMP复合薄膜对于磁场的响应快,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微泵流量小、响应慢的技术问题,使得微泵流量增大,响应快。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泵体由上泵体和下泵体组成,下泵体两侧刻蚀有扩散器和喷嘴,该微泵属于无阀微泵,流体主要由扩散器和喷嘴泵入泵出,克服现有技术中无阀微泵流体回流的问题,与有阀微泵相比,结构简单,流体流动性好。3)本专利技术的微泵采用光刻蚀法制备,可批量生产,并且可以贴装在PCB板上,易于集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微泵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微泵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喷嘴、扩散器和泵腔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块状磁控SMP复合材料变形示意图。图5为块状磁控SMP复合材料回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基于磁控SMP复合薄膜驱动的微泵,包括泵膜1、泵体2、扩散器3、喷嘴4、泵腔5和基底6;所述泵体2由上泵体21和下泵体22组成;所述下泵体22两侧刻蚀有扩散器3和喷嘴4;所述基底6位于泵体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泵呈圆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泵膜1粘接于上泵体21上;所述上泵体21由双面胶和有机玻璃组成,下泵体22为光刻胶,所述下泵体22粘接于基底6上;所述泵膜1用于实现泵腔5容积的扩张与收缩;所述泵膜1和泵体2与基底6,关于a-a轴线对称分布。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将本专利技术贴装在PCB板上,由PCB板上的电磁线圈驱动,当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该线圈会产生交变磁场。由于泵膜1采用的材料为具有磁致形状记忆效应的SMP复合薄膜,该泵膜会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向外扩张,向内收缩,从而引起泵腔5体积的变化。当泵膜1向外扩张时,泵腔5体积增大,吸取液体从扩散器3进入泵腔5。当泵膜1向内收缩时,泵腔5体积减小,压缩泵腔5中的液体从喷嘴4排出。泵膜1在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下,不断的向外扩张,向内收缩,实现泵腔5体积的不断增大和减小,从而实现流体的泵入和泵出。所述的泵膜1为磁控SMP复合薄膜,该磁控SMP复合薄膜由SMP薄膜与Fe3O4纳米链复合而成,其中,Fe3O4纳米链的长径比在10-30范围内。泵膜1采用的SMP复合薄膜制备过程为:采用FeCl3·6H2O在高温高压的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使用磁场进行分离,得到单分散的Fe3O4纳米微球。然后,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通过对磁偶极矩施加一个扭矩,将已被磁化的纳米微球沿磁场方向排列,于是可得到线性规格的磁性纳米链,纳米链的长径比约为10-30,这种纳米链是理想结构的磁性纳米链。接着将Fe3O4纳米链与SMP薄膜复合,在SMP薄膜上形成无取向的Fe3O4纳米链。最后,将继续通过外加磁场的诱导,将磁性纳米链进行定向取向,制备有取向磁控SMP薄膜。由于SMP薄膜本身具有大变形特性,并且加入了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磁控SMP复合薄膜驱动的微泵,包括泵膜(1)、泵体(2)、扩散器(3)、喷嘴(4)、泵腔(5)和基底(6);所述泵体(2)由上泵体(21)和下泵体(22)组成;所述下泵体(22)两侧刻蚀有扩散器(3)和喷嘴(4);所述基底(6)位于泵体(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泵呈圆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泵膜(1)粘接于上泵体(21)上;所述上泵体(21)由双面胶和有机玻璃组成,下泵体(22)为光刻胶,所述下泵体(22)粘接于基底(6)上;所述泵膜(1)用于实现泵腔(5)容积的扩张与收缩;/n所述泵膜(1)和泵体(2)与基底(6),关于a-a轴线对称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磁控SMP复合薄膜驱动的微泵,包括泵膜(1)、泵体(2)、扩散器(3)、喷嘴(4)、泵腔(5)和基底(6);所述泵体(2)由上泵体(21)和下泵体(22)组成;所述下泵体(22)两侧刻蚀有扩散器(3)和喷嘴(4);所述基底(6)位于泵体(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泵呈圆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泵膜(1)粘接于上泵体(21)上;所述上泵体(21)由双面胶和有机玻璃组成,下泵体(22)为光刻胶,所述下泵体(22)粘接于基底(6)上;所述泵膜(1)用于实现泵腔(5)容积的扩张与收缩;
所述泵膜(1)和泵体(2)与基底(6),关于a-a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坤张雨婷田文超时婧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