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39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件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左管件和右管件,左管件和右管件之间设置有内环,内环的两端分别与左管件和右管件螺纹连接,内环上固定有两端面分别与左管件端面和右管件端面抵接的连接环,连接环的外径大于左管件,内环上分别固定有与左管件抵接和与右管件抵接的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内环的端口处,内环上位于连接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环槽,连接环和内环上设置有与环槽连通的注胶孔,注胶孔远离环槽的端部位于连接环的外圆周面上且可拆卸固定有封堵件,连接环上旋转连接有封闭环,封闭环套设在连接环上,封闭环上设置有供使用者穿过拆安封堵件并向注胶孔内灌注密封胶料的开口,连接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封闭环旋转的控制装置。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pipe fit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件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件的
,尤其是涉及管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管件连接是指按照设计图的要求,将已经加工预制好的管段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施工中,应根据连接需求和施工条件选择不同的连接方法,管道连接结构通常包括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连接、承插连接、管道黏合连接等。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234514U的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及管组件,用于连接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管件连接结构包括内侧密封部和外侧固定部,内侧密封部与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端面连接,且被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夹紧固定,第一管件和内侧密封部之间,以及第二管件和内侧密封部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外侧固定部用以在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外表面将二者固定,通过内侧密封部和密封结构隔离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端面与输送介质,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内侧密封部上的密封圈,通过密封圈阻止输送介质的渗入,有效防止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端面上的金属材料因接触输送介质而生锈或腐蚀,提高管件的使用寿命。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密封圈长久使用后会老化变形,进而密闭效果不佳,紧靠密封圈拦截输送介质的话,一旦使用者检修不及时,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端面依旧会因接触输送介质而生锈或腐蚀,密封结构的稳定性不够,而要更换密封圈的话则必须拆卸该连接结构且清空输送介质,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管件的连接结构,可以在不清空输送介质的状态下加强密封结构,防止连接的管件双方的相对端面锈蚀。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管件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左管件和右管件,所述左管件和右管件之间设置有内环,所述内环的两端分别与左管件和右管件螺纹连接,所述内环上固定有两端面分别与左管件端面和右管件端面抵接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径大于左管件的外径,所述内环上分别固定有与左管件抵接和与右管件抵接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内环的端口处,所述内环上位于连接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环槽,所述连接环和内环上设置有与环槽连通的注胶孔,所述注胶孔远离环槽的端部位于连接环的外圆周面上且可拆卸固定有封堵件,所述连接环上旋转连接有封闭环,所述封闭环套设在连接环上,所述封闭环上设置有供使用者穿过拆安封堵件并向注胶孔内灌注密封胶料的开口,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封闭环旋转的控制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左管件和右管件螺纹连接在内环的两端上,当密封圈因长久使用而老化,输送介质有渗入环槽处的可能时,使用者通过控制装置旋转封闭环至开口与封堵件区域重合,拆下封堵件并向注胶孔内填充防水封堵剂,防水封堵剂填充环槽和注胶孔,即使有输送介质渗入至环槽处也会被防水封堵剂拦截,复位封堵件和封闭环,通过上述操作实现了不需要清空输送介质的就可以加固密封结构,方便使用者检修并延长连接的管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堵件包括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塞体和固定在塞体一端面上的基座,所述塞体和注胶孔过盈配合,所述基座呈弧形板状设置且基座远离塞体的面上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呈弧形设置且嵌设在基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只需要抓持把手并手动插拔塞体即可控制注胶孔端部的封闭情况,拆安方便,密闭性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在连接环外圆周面上的若干弹簧滚珠,所述弹簧滚珠绕连接环的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所述封闭环的内圆周面上对应弹簧滚珠设置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弹簧滚珠和限位孔嵌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滚珠和限位孔的嵌合使得封闭环在无外力驱动下不会自转,使用者手动旋转封闭环并松开即可完成封闭环旋转角度的调整,操作简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环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弧形的拨动槽,所述拨动槽沿封闭环的轴线圆周阵列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通过拨动拨动槽来驱动封闭环旋转,更方便驱动封闭环旋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管件和右管件上均套设有加固卡箍,所述加固卡箍包括两个旋转连接的半圆形的卡套,所述卡套的自由端上固定有矩形板状的加固边,两个所述卡套的加固边抵接且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所述左管件和右管件均与对应的卡套抵接,所述卡套的内圆周面上固定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橡胶层,所述卡套和连接环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卡套组合并套设在左管件或右管件上后,通过螺钉将卡套和连接环固定,通过左管件和右管件与对应卡套之间的摩擦力和卡套与连接环之间的固定连接实现左管件和右管件之间的加固,且有橡胶层加大摩擦力并作为进一步的防渗保护,连接稳定性更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卡套的加固边相对的面上设置有锯齿槽,两个所述卡套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时锯齿槽相互嵌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槽可以增大两个加固边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保证两卡套之间的连接稳定,保证卡套夹紧左管件或右管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塞体靠近基座的端面直径大于塞体远离基座的端面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曲的母线更有利于使用者将塞体塞入注胶孔内,插拔更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动槽内固定有若干橡胶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凸起可以增大使用者拨动拨动槽时的摩擦力,驱动更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可以在不清空输送介质的情况下便捷加固密封结构;2.连接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针对内环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针对控制装置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左管件;11、右管件;2、内环;21、密封圈;22、环槽;23、注胶孔;3、连接环;31、封堵件;311、塞体;312、基座;313、把手;32、弹簧滚珠;4、封闭环;41、开口;42、拨动槽;421、橡胶凸起;43、限位孔;5、卡套;51、加固边;52、锯齿槽;53、橡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2,为本技术公开的管件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左管件1和右管件11,左管件1和右管件11的外径和内径均相同且轴线重合,内环2的两端分别与左管件1和右管件11螺纹连接,内环2的中段处固定有连接环3,连接环3的外径大于左管件1的外径,连接环3的两端面分别与左管件1的端面和右管件11的端面抵接,内环2的两端部上均固定有密封圈21,两个密封圈21分别与左管件1的内壁和右管件11的内壁抵接,内环2的外圆周面上位于连接环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环槽22,环槽22设置在密封圈21和连接环3之间,连接环3和环槽22上设置有与两个环槽22同时连通的T形注胶孔23,注胶孔23远离环槽22的端部位于连接环3的外圆周面上,连接环3上套设有与连接环3同轴线的封闭环4,封闭环4与连接环3旋转连接且旋转面垂直于连接环3轴线,注胶孔23远离环槽22的端部可拆卸固定有用于封堵注胶孔23的封堵件31,封闭环4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件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左管件(1)和右管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件(1)和右管件(11)之间设置有内环(2),所述内环(2)的两端分别与左管件(1)和右管件(11)螺纹连接,所述内环(2)上固定有两端面分别与左管件(1)端面和右管件(11)端面抵接的连接环(3),所述连接环(3)的外径大于左管件(1)的外径,所述内环(2)上分别固定有与左管件(1)抵接和与右管件(11)抵接的密封圈(21),所述密封圈(21)设置在内环(2)的端口处,所述内环(2)上位于连接环(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环槽(22),所述连接环(3)和内环(2)上设置有与环槽(22)连通的注胶孔(23),所述注胶孔(23)远离环槽(22)的端部位于连接环(3)的外圆周面上且可拆卸固定有封堵件(31),所述连接环(3)上旋转连接有封闭环(4),所述封闭环(4)套设在连接环(3)上,所述封闭环(4)上设置有供使用者穿过拆安封堵件(31)并向注胶孔(23)内灌注密封胶料的开口(41),所述连接环(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封闭环(4)旋转的控制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件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左管件(1)和右管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件(1)和右管件(11)之间设置有内环(2),所述内环(2)的两端分别与左管件(1)和右管件(11)螺纹连接,所述内环(2)上固定有两端面分别与左管件(1)端面和右管件(11)端面抵接的连接环(3),所述连接环(3)的外径大于左管件(1)的外径,所述内环(2)上分别固定有与左管件(1)抵接和与右管件(11)抵接的密封圈(21),所述密封圈(21)设置在内环(2)的端口处,所述内环(2)上位于连接环(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环槽(22),所述连接环(3)和内环(2)上设置有与环槽(22)连通的注胶孔(23),所述注胶孔(23)远离环槽(22)的端部位于连接环(3)的外圆周面上且可拆卸固定有封堵件(31),所述连接环(3)上旋转连接有封闭环(4),所述封闭环(4)套设在连接环(3)上,所述封闭环(4)上设置有供使用者穿过拆安封堵件(31)并向注胶孔(23)内灌注密封胶料的开口(41),所述连接环(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封闭环(4)旋转的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31)包括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塞体(311)和固定在塞体(311)一端面上的基座(312),所述塞体(311)和注胶孔(23)过盈配合,所述基座(312)呈弧形板状设置且基座(312)远离塞体(311)的面上固定有把手(313),所述把手(313)呈弧形设置且嵌设在基座(3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大春陶彩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涵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