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300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56
一种轿车电动尾门撑杆机构,包括驱动组件(1)以及壳体组件(2),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1)还包括直接键合在电机减速器总成(11)上的主动齿轮(13)、通过传动轴(141)限位的传动齿轮(14)、键合在丝杠一端的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3)上密封套设电机衬套(12),从动齿轮(15)上密封套设丝杠衬套(164)。具有简单可靠、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Strut structure of car electric tailg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轿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摆动翼扇的由旋转电机驱动的采用丝杠和丝杠螺母的动力操纵机构,尤其作为安装空间受限的小型撑杆机构,具体说是一种轿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其可能涉及的IPC分类号为E05F15/622。
技术介绍
轿车尾门电动撑杆可实现轿车尾门的自动开启与自动关闭,即通过弹簧平衡尾门重量,电机驱动撑杆轴向伸缩实现尾门的自动开闭。因轿车行李箱尺寸限制,传统的单轴电动撑杆布置空间不足,无法应用于轿车行李箱。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曾设计了短型电动尾门撑杆。现有的短型电动尾门撑杆,如IPC分类号E05F15/622(2005.01),申请公布号CN108825040A公开的一种用于三厢轿车自动开闭尾门的电动撑杆,其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彼此通过第一空腔连通的内中空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外套设一拉簧;第一壳体内同轴安装电机,电机带动位于第一壳体内的主动轮转动;第二壳体一端内安装有从动轮;从动轮内部套设有从动轮固定轴,从动轮固定轴一端通过丝杆轴套连接丝杆一端;丝杆远离螺母的一端固定于与其相邻的第二壳体的一端,主动轮通过过桥齿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但上述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电机通过底部的凹槽直接卡合在上部壳体的多个凸起上,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震动,由于缺乏有效的减振或隔音手段,导致电机运行噪音过大。丝杆一端通过丝杆轴套与固定轴一端连接,从动齿轮设置在固定轴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轿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具有简单可靠、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该轿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包括驱动组件(1)以及壳体组件(2),壳体组件(2)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壳体(29)和下壳体(26)和电机盖(21)、端部设置簧端套(271)的拉簧(27)、球套组件(28),主壳体(29)包括分设于两侧的拉簧(27)连接部和电机安装部(292);驱动组件(1)包括限位在电机安装部(292)内的电机减速器总成(11)、丝杠组件(16)、导向管组件(165)、限位在主壳体(29)内的轴承座(166)、限位在轴承座(166)内的轴承;丝杠组件(16)包括位于导向管(1651)内的丝杠(161)和丝杠螺母(163),导向管组件(165)包括一端设有包塑(1651a)的限位在主壳体(29)内的导向管(1651),其技术要点是:驱动组件(1)还包括直接键合在电机减速器总成(11)上的主动齿轮(13)、通过传动轴(141)限位的传动齿轮(14)、键合在丝杠一端的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3)上密封套设电机衬套(12),从动齿轮(15)上密封套设丝杠衬套(164)。电机减速器总成(11)的一端设有与主动齿轮(13)配合的前减振套(24),另一端设有与接线总成配合的后减振套(22),后减震套包括与电机外缘配合的环形部、留有接线口的主连接筋(221)、沿周向设置的若干侧支撑筋(222)。前减振套(24)包括与电机减速器总成(11)配合的环形盖结构,其底部设有环形的支撑唇边(242),其内侧设有若干与电机减速器总成(11)配合的内凹部(241)。电机衬套(12)或/和丝杠衬套(164)沿周向设有若干卡接筋,下壳体(26)内设有用于限位卡接筋的设有尖状凸起的凹槽(261)。前减振套(24)或后减振套(22)由EPDM制成。球套组件(28)包括与簧端套(271)配合的上球座组件(285)、与下壳体(26)配合的下球座组件(283),下球座组件(283)包括带有定位柱的球头支架(282)、位于球头支架(282)内的缓冲垫(28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整体布局上,电机减速器总成与丝杠组件布置方式,采用了与现有技术相似的平行式布局,较电机减速器总成与丝杠组件同轴设置,轴向空间有效节省了缩短约1/3,从而可用于轴向空间有限的轿车行李箱。通过三颗齿轮将电机减速器总成输出的扭矩传递至丝杠组件。导向管组件与主壳体的分体式结构,有效解决了导向管直接包塑于主壳体内导致的包塑模具复杂,导向管定位难度大的问题。丝杠衬套和电机衬套通过外缘设置的凸起结构限位在下壳体内,使其周向限位。衬套内周面与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末端之间紧密贴合形成密封,避免雨水或洗车水进入电机减速器总成或丝杠螺母组件之间,有效保证了电机性能和丝杠性能,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衬套外缘设有若干卡接筋,衬套通过该凸起配合下壳体上带有三角形凸起的凹槽牢靠的限位在下壳体内,简化了装配工艺。此外,丝杠衬套和电机衬套分别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端部滑动配合,作为阻尼结构,防止尾门重量。本专利技术直接将从动齿轮键合在丝杠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结构,将固定轴和丝杠整合,省略了联轴器(现有技术中采用丝杠轴套)结构;通过采用紧凑型的电机减速器总成,直接将驱动齿轮限位在减速机内,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通过键合在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衔接。通过上述结构,尽可能地减少了零件数量,优化了整体结构布局,在保证密封性的前提下,使结构更简单紧凑。相对于采用了防堵转减震器的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撑杆,由于其工作原理的限制,与减震器衔接的主动轮转轴势必采用与电机输出轴相分离的分体式结构。具体而言,该防堵转结构依靠减震器内设置的弹簧使减震器带动分离的转轴暂时(滑动)脱离电机的输出轴。为保证电机运行的稳定性,电机输出轴必须采用固定结构。因此,为实现防堵转的目的,必须采用分体式结构,即不存在将分体式结构进行整合的技术启示。为保证电机减速器总成运行时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其噪音,在电机减速器总成前后端分别设置了前、后减震套。其中,前减振套设置在轴承座与电机减速器总成的减速机之间,有效的缓冲了传动机构以及轴承座施加在减速机上的反作用力。后减振套为镂空结构,侧面设置若干主连接筋连接上下环状部分,下环装部分与主壳体接触位置设有纵向分布的侧支撑筋,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电机减速器总成的降噪功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尾门撑杆采用了更精简的部件数量、更紧凑的结构布局,使得装配更加简单、产率更高、故障率更低,有效降低了产品的推广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装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a为图4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图5中簧端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沿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c为图5沿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d为图5沿D-D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壳体与丝杠衬套、电机衬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机安装组件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后减振套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前减振套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下球座组件与下壳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球头支架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轿车电动尾门撑杆机构,包括驱动组件(1)以及壳体组件(2),壳体组件(2)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壳体(29)和下壳体(26)和电机盖(21)、端部设置簧端套(271)的拉簧(27)、球套组件(28),主壳体(29)包括分设于两侧的拉簧(27)连接部和电机安装部(292);驱动组件(1)包括限位在电机安装部(292)内的电机减速器总成(11)、丝杠组件(16)、导向管组件(165)、限位在主壳体(29)内的轴承座(166)、限位在轴承座(166)内的轴承;丝杠组件(16)包括位于导向管(1651)内的丝杠(161)和丝杠螺母(163),导向管组件(165)包括一端设有包塑(1651a)的限位在主壳体(29)内的导向管(1651),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1)还包括直接键合在电机减速器总成(11)上的主动齿轮(13)、通过传动轴(141)限位的传动齿轮(14)、键合在丝杠一端的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3)上密封套设电机衬套(12),从动齿轮(15)上密封套设丝杠衬套(16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车电动尾门撑杆机构,包括驱动组件(1)以及壳体组件(2),壳体组件(2)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壳体(29)和下壳体(26)和电机盖(21)、端部设置簧端套(271)的拉簧(27)、球套组件(28),主壳体(29)包括分设于两侧的拉簧(27)连接部和电机安装部(292);驱动组件(1)包括限位在电机安装部(292)内的电机减速器总成(11)、丝杠组件(16)、导向管组件(165)、限位在主壳体(29)内的轴承座(166)、限位在轴承座(166)内的轴承;丝杠组件(16)包括位于导向管(1651)内的丝杠(161)和丝杠螺母(163),导向管组件(165)包括一端设有包塑(1651a)的限位在主壳体(29)内的导向管(1651),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1)还包括直接键合在电机减速器总成(11)上的主动齿轮(13)、通过传动轴(141)限位的传动齿轮(14)、键合在丝杠一端的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3)上密封套设电机衬套(12),从动齿轮(15)上密封套设丝杠衬套(1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电动尾门撑杆机构,其特征在于:电机减速器总成(11)的一端设有与主动齿轮(13)配合的前减振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帅周军朱波涛张克伟贾公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超汽车天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