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5240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横梁和钢筋桁架楼承板,新型吊筋抗剪件;其特征在于,钢横梁为U型钢梁,底板设于钢横梁的两侧,与钢横梁固定连接;钢筋桁架铺设在钢横梁上,其下弦钢筋与钢横梁的上翼缘焊接连接;该钢筋桁架上对应钢横梁的两上翼缘之间的间隙处分布有至少一固定钢筋。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抗剪吊筋替代栓钉,将抗剪吊筋直接挂在固定钢筋上,进行简单绑扎,降低焊接工人的工作量,同时,抗剪吊筋固定后不会对后续施工操作造成妨碍,在保持原有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施工成本。

A shear member of U-shap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结构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在建筑行业中,钢-混凝土组合梁是指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梁和混凝土板连接成整体的受弯构件。其中,钢梁在与混凝土楼板连接时,普遍采用在H型钢梁上翼缘焊接抗剪连接件的方式将钢梁与混凝土楼板连接起来,也有采用在U型钢梁上翼缘焊接抗剪连接件将两者连接起来,抗剪连接件普遍采用栓钉,也有采用角钢等。但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一定问题:1)抗剪连接件与钢梁的连接主要通过焊接完成,而抗剪连接件的数量很多,这也增加了焊接工人的工作量;2)现有抗剪连接件普遍采用栓钉,并且栓钉的用量较大,增加了施工成本;3)对钢梁的厚度以及焊接工人的技术都有一定要求,如果焊接技术不好很容易将钢梁焊穿,尤其是钢梁厚度较薄的U型钢梁;4)栓钉或角钢连接件的存在对施工工人的其他操作有一定影响,如楼板钢筋的铺设和绑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及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包括钢横梁(1)和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钢筋桁架(3)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钢横梁(1)为U型钢梁,钢横梁(1)的两侧壁的上侧边缘分别朝相向的方向弯折并延伸形成上翼缘;底板(2)水平设于钢横梁(1)的两侧,并靠近钢横梁(1)的上翼缘,且与钢横梁(1)固定连接;钢筋桁架(3)铺设在钢横梁(1)上,其长度方向与钢横梁(1)的长度方向垂直,该钢筋桁架(3)与钢横梁(1)接触处固定连接,且钢筋桁架(3)的下侧与底板固定连接;该钢筋桁架(3)上对应钢横梁(1)的两上翼缘之间的间隙处分布有至少一固定钢筋(4),且该固定钢筋(4)的长度方向与钢横梁(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包括钢横梁(1)和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钢筋桁架(3)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钢横梁(1)为U型钢梁,钢横梁(1)的两侧壁的上侧边缘分别朝相向的方向弯折并延伸形成上翼缘;底板(2)水平设于钢横梁(1)的两侧,并靠近钢横梁(1)的上翼缘,且与钢横梁(1)固定连接;钢筋桁架(3)铺设在钢横梁(1)上,其长度方向与钢横梁(1)的长度方向垂直,该钢筋桁架(3)与钢横梁(1)接触处固定连接,且钢筋桁架(3)的下侧与底板固定连接;该钢筋桁架(3)上对应钢横梁(1)的两上翼缘之间的间隙处分布有至少一固定钢筋(4),且该固定钢筋(4)的长度方向与钢横梁(1)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固定钢筋(4)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数个抗剪吊筋(5),抗剪吊筋(5)的中部挂设在固定钢筋(4)上,其两端均向下延伸并伸入钢横梁(1)内部,然后弯折形成弯折段;在钢横梁内(1)浇注有混凝土,使混凝土与钢筋桁架(3)整体形成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底板(2)上也浇注有混凝土,且底板(2)上混凝土浇注至钢筋桁架(3)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位于所述钢横梁(1)上翼缘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吊筋(5)的两端分别朝向相向的方向弯折形成弯折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吊筋(5)的两端分别朝向相反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基成江世永崔佳胥兴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建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