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880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要解决的是现有电梯井集水坑有积水和渗水残留的问题。本产品包括防水层、过滤层和水泵,所述过滤层上方设置有第二垫层,第二垫层中预埋有连接管的一端并且连接管与第二垫层的连接处采用覆盖膜覆盖,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相连并且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第二垫层的上方铺设有第一垫层,第一垫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层。本产品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水泵、过滤层、第二垫层、覆盖膜等部件的配合,可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的集水坑内无积水和渗水残留现象,使用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

A dewatering structure of elevator well s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电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电梯井是安装电梯的井道,井道的尺寸是按照电梯选型来确定的,井壁上安装电梯轨道和配重轨道,预留的门洞安装电梯门,井道顶部有电梯机房,电梯井的正常与否关系电梯能否正常运行,电梯井中通常都会设置集水坑,但是现有的电梯井集水坑在浇筑混凝土时会有积水和渗水残留的现象,人们也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包括防水层、过滤层和水泵,所述过滤层上方设置有第二垫层,第二垫层中预埋有连接管的一端并且连接管与第二垫层的连接处采用覆盖膜覆盖,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相连并且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第二垫层的上方铺设有第一垫层,第一垫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位于集水坑底部的下方,覆盖膜可以防止第二垫层的水泥浆堵塞连接管,保证吸水的正常进行,在集水坑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将大量积水抽走,然后在集水坑底部浇筑混凝土,且边浇筑边抽刚刚渗出的小部分水,待初凝后关闭阀门,再迅速在集水坑顶部浇筑混凝土,将连接管掩埋,保证了浇筑混凝土时的集水坑内无积水和渗水残留现象,攻克了多年来在施工电梯井集水坑时底部渗水抽不净的质量难题。作为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过滤层采用砾石过滤层,第二垫层采用砾石垫层,连接管采用钢管,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作为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水泵采用自吸式水泵,覆盖膜采用塑料材质制作,市场易购得,操作简单。作为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过滤层的厚度为15-30mm,连接管的直径为40-55mm,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厚度,适用范围广。作为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覆盖膜与集水坑底部的间距为900mm,过滤层为900mm的正方形,进一步保证集水坑内无积水和渗水残留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水泵、过滤层、第二垫层、覆盖膜等部件的配合,可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的集水坑内无积水和渗水残留现象,使用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防水层,2-第一垫层,3-第二垫层,4-过滤层,5-连接管,6-覆盖膜,7-阀门,8-水泵,9-集水坑,10-止水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包括防水层1、过滤层4和水泵8,所述过滤层4上方设置有第二垫层3,第二垫层3中预埋有连接管5的一端并且连接管5与第二垫层3的连接处采用覆盖膜6覆盖,连接管5的另一端与水泵8相连并且连接管5上设置有阀门7,第二垫层3的上方铺设有第一垫层2,第一垫层2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层1,防水层1位于集水坑9底部的下方,覆盖膜6可以防止第二垫层3的水泥浆堵塞连接管5,保证吸水的正常进行,在集水坑9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将大量积水抽走,然后在集水坑9底部浇筑混凝土,连接管5上设置有止水节10,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完成无渗水隐患,将连接管5掩埋,保证了浇筑混凝土时的集水坑9内无积水和渗水残留现象,攻克了多年来在施工电梯井集水坑9时底部渗水抽不净的质量难题。为了保证使用效果,过滤层4采用砾石过滤层,第二垫层3采用砾石垫层,连接管5采用钢管,原料易得,成本低廉。进一步的,水泵8采用自吸式水泵,覆盖膜6采用塑料材质制作,市场易购得,操作简单。实施例2一种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包括防水层1、过滤层4和水泵8,所述过滤层4上方设置有第二垫层3,第二垫层3中预埋有连接管5的一端并且连接管5与第二垫层3的连接处采用覆盖膜6覆盖,连接管5的另一端与水泵8相连并且连接管5上设置有阀门7,第二垫层3的上方铺设有第一垫层2,第一垫层2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层1,防水层1位于集水坑9底部的下方,覆盖膜6可以防止第二垫层3的水泥浆堵塞连接管5,保证吸水的正常进行,在集水坑9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将大量积水抽走,然后在集水坑9底部浇筑混凝土,且边浇筑边抽刚刚渗出的小部分水,待初凝后关闭阀门7,再迅速在集水坑9顶部浇筑混凝土,将连接管5掩埋,保证了浇筑混凝土时的集水坑9内无积水和渗水残留现象,攻克了多年来在施工电梯井集水坑9时底部渗水抽不净的质量难题。为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过滤层4的厚度为15-30mm,连接管5的直径为40-55mm,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厚度。进一步的,覆盖膜6与集水坑9底部的间距为900mm,过滤层4为900mm的正方形,进一步保证集水坑9内无积水和渗水残留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包括防水层(1)、过滤层(4)和水泵(8),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上方设置有第二垫层(3),第二垫层(3)中预埋有连接管(5)的一端并且连接管(5)与第二垫层(3)的连接处采用覆盖膜(6)覆盖,连接管(5)的另一端与水泵(8)相连并且连接管(5)上设置有阀门(7),第二垫层(3)的上方铺设有第一垫层(2),第一垫层(2)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层(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包括防水层(1)、过滤层(4)和水泵(8),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上方设置有第二垫层(3),第二垫层(3)中预埋有连接管(5)的一端并且连接管(5)与第二垫层(3)的连接处采用覆盖膜(6)覆盖,连接管(5)的另一端与水泵(8)相连并且连接管(5)上设置有阀门(7),第二垫层(3)的上方铺设有第一垫层(2),第一垫层(2)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层(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集水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采用砾石过滤层,第二垫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龙徐瑜洵郭华东刘婧苏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