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涌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922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涌水处理装置,将管桩插入基坑底部,由于管桩的外表面与基坑底部之间封堵配合,因此,使得管桩的外表面与基坑底部紧密结合,从而使得承压水无法从管桩与基坑底部之间的间隙涌入基坑中。又由于管桩内设有引水通道,因此,承压水会沿着引水通道流出,流出的承压水则进入集水筒中,如此,使得流出的承压水得到有效收集,避免流出的承压水无法收集而再次涌入基坑中,这样,有效保证基坑内始终处于干爽状态,提高基坑周边地面及基坑周边环境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建筑施工稳定进行。同时,当进入集水筒中的承压水上升至承压水位时,涌入的承压水在集水筒内则保持稳定状态,保证基坑周边地面及基坑周边环境结构更加稳定。

Foundation pit water gushing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涌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涌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基坑涌水一直是困扰基坑工程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基底存在富含地下水的深厚砂层以及砾石、卵石层,浅层开挖基坑由于基底位于不透水层,在基坑设计中只需满足基坑底上覆土层满足承压水抗突涌设计即可。但是在地下室基础为管桩基础时,在管桩基础施工进入持力层过程中,管桩穿透基底承压水上覆土层进入承压水层时,承压水沿着管桩与桩、土之间间隙上渗出,引起基坑底涌水,导致基坑周边地面沉降,从而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地下室基础为管桩基础时的浅层基坑开挖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承压水涌入基坑中,并对承压水有效处理的问题,对于建筑稳定施工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坑涌水处理装置,有效防止承压水涌入基坑中,并对承压水进行有效收集,保证建筑稳定施工。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坑涌水处理装置,包括:管桩,所述管桩一端用于插入基坑底部,且所述管桩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基坑底部之间封堵配合,所述管桩内设有引水通道;与集水筒,所述集水筒设置在所述管桩上,且所述集水筒内与所述引水通道连通。上述的基坑涌水处理装置,将管桩插入基坑底部,由于管桩的外表面与基坑底部之间封堵配合,因此,使得管桩的外表面与基坑底部紧密结合,从而使得承压水无法从管桩与基坑底部之间的间隙涌入基坑中。又由于管桩内设有引水通道,因此,承压水会沿着引水通道流出,流出的承压水则进入集水筒中,如此,使得流出的承压水得到有效收集,避免流出的承压水无法收集而再次涌入基坑中,这样,有效保证基坑内始终处于干爽状态,提高基坑周边地面及基坑周边环境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建筑施工稳定进行。同时,当进入集水筒中的承压水上升至承压水位时,涌入的承压水在集水筒内则保持稳定状态,避免承压水继续涌出,保证基坑周边地面及基坑周边环境结构更加稳定。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坑涌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用于插入所述基坑底部,所述注浆管用于向所述基坑底部内注入泥浆,并通过所述泥浆将所述管桩的外表面与所述基坑底部之间封堵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浆管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注浆管沿着所述管桩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坑涌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用于对所述集水筒进行支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坑涌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插入所述基坑底部上,所述压板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压板与所述集水筒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板上设有穿孔,所述压板通过所述穿孔套接在所述集水筒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坑涌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压板与所述集水筒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坑涌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用于收集所述集水筒内的承压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坑涌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所述集水井通过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集水筒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筒上设有开口,所述集水筒通过所述开口套设在所述管桩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基坑涌水处理装置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隐藏压板的基坑涌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压板的基坑涌水处理装置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集水井的基坑涌水处理装置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基坑涌水处理装置,110、管桩,111、引水通道,120、集水筒,121、开口,130、注浆管,140、压板,141、穿孔,150、支撑件,160、集水井,170、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基坑涌水处理装置100,包括:管桩110与集水筒120。管桩110一端用于插入基坑底部,且管桩110的外表面用于与基坑底部之间封堵配合,管桩110内设有引水通道111。集水筒120设置在管桩110上,且集水筒120内与引水通道111连通。上述的基坑涌水处理装置100,将管桩110插入基坑底部,由于管桩110的外表面与基坑底部之间封堵配合,因此,使得管桩110的外表面与基坑底部紧密结合,从而使得承压水无法从管桩110与基坑底部之间的间隙涌入基坑中。又由于管桩110内设有引水通道111,因此,承压水会沿着引水通道111流出,流出的承压水则进入集水筒120中,如此,使得流出的承压水得到有效收集,避免流出的承压水无法收集而再次涌入基坑中,这样,有效保证基坑内始终处于干爽状态,提高基坑周边地面及基坑周边环境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建筑施工稳定进行。同时,当进入集水筒120中的承压水上升至承压水位时,涌入的承压水在集水筒120内则保持稳定状态,避免承压水继续涌出,保证基坑周边地面及基坑周边环境结构更加稳定。需要说明的是,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而承压水位亦称测压水位,在钻探工作中,当钻孔揭穿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便可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髙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即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集水筒120的高度设计可根据实际的承压水头,其中,承压水头为承压含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也即是,承压水位与初见水位之间的高度差值。同时,本实施例的承压水头测量步骤具体为:首先通过地质勘察报告初步确定场地内地层特性,明确基坑底部以下含水层的厚度以及含水层距基坑底部的距离,从而确定地下承压水的埋深;接着,在管桩110试桩过程中,通过桩间的涌水量来确定承压水头。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管桩110的外表面与基坑底部之间封堵配合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施:在基坑底部插入管件,再通过注浆机将泥浆注入管件中,使得管桩110的外表面与基坑底部之间进行封堵;或者,直接在管桩110的外表面与基坑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桩,所述管桩一端用于插入基坑底部,且所述管桩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基坑底部之间封堵配合,所述管桩内设有引水通道;与/n集水筒,所述集水筒设置在所述管桩上,且所述集水筒内与所述引水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桩,所述管桩一端用于插入基坑底部,且所述管桩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基坑底部之间封堵配合,所述管桩内设有引水通道;与
集水筒,所述集水筒设置在所述管桩上,且所述集水筒内与所述引水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用于插入所述基坑底部,所述注浆管用于向所述基坑底部内注入泥浆,并通过所述泥浆将所述管桩的外表面与所述基坑底部之间封堵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注浆管沿着所述管桩的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用于对所述集水筒进行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涌水处理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长江艾万民曾林海杨思谋李俊陈勇谭芳玉蔡维龙陈思煌潘艺丁诗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