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56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酸性厌氧菌将废水中生物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B/C比至0.26~0.30;好氧菌将废水中的生物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

Treatment of lincomycin antibiotic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尤其涉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因具有COD浓度高、存在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可生化性差、SS浓度较高、含盐浓度较高等特点而成为制药行业废水处理的难点之一。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要求越来越严格和法治化,制药行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提升显得越来越迫切。多年以来,为取得好的处理效果,合理的林可霉素类生产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模式基本一致为“厌氧+好氧”的生化法与气浮、沉淀、吸附、膜分离等的物化法之组合,间或辅以铁-碳微电解法、Fenton试剂法、湿式氧化法等技术;能否成功地运用“厌氧+好氧”生化技术,直接决定了林可霉素类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的好坏与处理成本的高低。为保证我国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林可霉素类生产废水的生化法处理技术的研究一直未停止,Fenton试剂法、电解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法技术也逐渐被采用。“厌氧+好氧”生化法处理林可霉素类生产废水的技术突破在于以合理的运行成本为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1)生产车间排出的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自流进入埋置于地下的调节池;/n2)将调节池内的废水进入加热池,由通入加热池内的蒸汽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温控制在34~36℃;/n3)加热池出水重力自流进入厌氧反应沉淀池,进水口位于池底,厌氧反应沉淀池布置于地面上;/n向厌氧反应沉淀池内投加复合碳源,该复合碳源为生物易降解的有机物,在共代谢的作用下,酸性厌氧菌将废水中生物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出水B/C比达到0.26~0.30;/n厌氧反应沉淀池产生的厌氧剩余污泥重力自流排入集泥井;/n4)厌氧反应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生产车间排出的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自流进入埋置于地下的调节池;
2)将调节池内的废水进入加热池,由通入加热池内的蒸汽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温控制在34~36℃;
3)加热池出水重力自流进入厌氧反应沉淀池,进水口位于池底,厌氧反应沉淀池布置于地面上;
向厌氧反应沉淀池内投加复合碳源,该复合碳源为生物易降解的有机物,在共代谢的作用下,酸性厌氧菌将废水中生物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出水B/C比达到0.26~0.30;
厌氧反应沉淀池产生的厌氧剩余污泥重力自流排入集泥井;
4)厌氧反应沉淀池出水重力自流进入好氧反应沉淀池,进水口位于池上部,好氧反应沉淀池布置于地面上;水平方向,沿着水流,池内依次有好氧反应区、沉淀区2个区;
向好氧反应区供给压缩空气,保持池内溶解氧浓度介于4.0~6.0mg/L,好氧菌将废水中的生物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H2O,有效地完成COD的去除;
好氧反应区内悬挂半软性弹性填料,用作好氧菌的载体;好氧反应区的出水进入后续的沉淀区,完成泥、水的分离,好氧反应沉淀池的好氧剩余污泥重力自流排入调节池;
5)好氧反应沉淀池出水重力自流排入臭氧接触池,向臭氧接触池中通入臭氧,接触池来水中的大部分残余有机物被臭氧氧化分解为无机物;
6)臭氧接触池出水接入活性炭滤池上部的配水槽,能有效地吸附去除来水中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氨氮无机物,活性炭滤池的反冲洗排泥重力自流排入集泥井;
7)埋置于地下的集泥井中所接纳的厌氧剩余污泥、反冲水沉淀排泥,一并由安装于井底的污泥提升泵抽送至污泥浓缩池,通过重力浓缩作用,污泥的含水率由99%以上降低至97%~98%;
污泥浓缩池的出泥,重力自流进入污泥均质池,投加复合调理剂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污泥均质池出泥由安装于池外的污泥进料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航王永广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