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投料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455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投料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第三混合池、沉淀池、第一隔离墙、第二隔离墙、分隔墙和搅拌机构;设置的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和第三混合池能将与污水反应的物料分开进行投放,而且设置的搅拌机构能够对污水进行搅拌,从而加快了混合的速度,提高了混合效率,而且设置的挡水板能够将储水槽中的水挡住,使得水沿着池体壁流入到池体的底部,在水流的作用下将污泥冲到池体的中间位置,方便了污泥的排出,而且整个过程不需要采用刮泥装置就能完成,因此不但降低了建筑成本,而且降低了建筑成本,过滤网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将没有彻底沉淀的物质过滤掉,使得排出的水中不含有杂质。

A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with continuous f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投料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连续投料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处理污水时需要往污水中放置与污水反应的物料,由于现有的物料都是一次性放入混合池中的,因此这样就会造成物料不能很好的与污水混合,而且还会增加物料的使用量,造成了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物料多次连续投入到混合池,而且混合效果好,混合效率高的连续投料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续投料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第三混合池、沉淀池、第一隔离墙、第二隔离墙、分隔墙和搅拌机构,第一隔离墙设置在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混合池之间,第二隔离墙设置在第二混合池和第三混合池之间,分隔墙设置在第三混合池和沉淀池之间,第二隔离墙的下端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混合池和第三混合池的连通口,第一隔离墙的上端连通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混合池,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泥口,池体的内部设置有挡水墙,挡水墙与池体的内壁通过流水墙连接,流水墙上均匀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投料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第三混合池、沉淀池、第一隔离墙、第二隔离墙、分隔墙和搅拌机构,第一隔离墙设置在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混合池之间,第二隔离墙设置在第二混合池和第三混合池之间,分隔墙设置在第三混合池和沉淀池之间,第二隔离墙的下端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混合池和第三混合池的连通口,第一隔离墙的上端连通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混合池,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泥口,池体的内部设置有挡水墙,挡水墙与池体的内壁通过流水墙连接,流水墙上均匀开设有流水孔,流水墙、池体和挡水墙之间上部分构成储水槽,其下部分构成挡水区,分隔墙上端连通储水槽,挡水墙位于储水槽的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投料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第三混合池、沉淀池、第一隔离墙、第二隔离墙、分隔墙和搅拌机构,第一隔离墙设置在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混合池之间,第二隔离墙设置在第二混合池和第三混合池之间,分隔墙设置在第三混合池和沉淀池之间,第二隔离墙的下端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混合池和第三混合池的连通口,第一隔离墙的上端连通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混合池,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泥口,池体的内部设置有挡水墙,挡水墙与池体的内壁通过流水墙连接,流水墙上均匀开设有流水孔,流水墙、池体和挡水墙之间上部分构成储水槽,其下部分构成挡水区,分隔墙上端连通储水槽,挡水墙位于储水槽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到池体外侧,挡水墙远离流水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红秀刘玉民刘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新太平洋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