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546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包括两个以上成对布置、且呈平板状的沿面放电模块,沿面放电模块之间平行布置,成对布置的两个沿面放电模块的放电表面相对布置且二者之间保留间隙以形成气体通道,所述沿面放电模块设有与所述放电表面对应的介质冷却通道,用以对所述放电表面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实现了大气隙的放电结构,并通过再地电极处进行冷却的结构设计,确保臭氧发生器工作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减少臭氧逆反应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空气净化器的空气源需要前置脱水处理的复杂结构设计,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水分的反应生成物的有限沉积不会堵塞放电气隙,使得空气源可以作为新型臭氧发生器的气源。

Surface discharge ozone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臭氧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大通气量的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臭氧发生器的DBD放电气隙宽窄的最小化,是臭氧生产浓度和效率的关键技术条件之一。然而由于空气气源中的氮气在气隙电场中被电离产生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产生酸性粘稠物和固体颗粒物一起粘结在电极表面,阻塞放电狭窄气隙,造成设备失效。虽然有人通过加设空气除湿除尘等设备,希冀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冷冻凝结去除水分设备的造价和能耗的增加,加之空气源电离过程对氮气的无效能耗。所以目前的臭氧发生器的气源通常使用纯氧,但是使用纯氧的成本较大,并且由于DBD技术本身的限制,放电气隙较小,导致气体流通量也相对较小。使得此时的空气源臭氧发生器相比传统氧气源臭氧发生器缺乏明显竞争优势,所以今天臭氧发生器市场依然被氧气纯净气源设备所主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解决现有技术臭氧发生器通气量小、且严重依赖纯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包括两个以上成对布置、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成对布置、且呈平板状的沿面放电模块(10),沿面放电模块(10)之间平行布置,成对布置的两个沿面放电模块(10)的放电表面相对布置且二者之间保留间隙以形成气体通道(20),所述沿面放电模块(10)设有与所述放电表面对应的介质冷却通道(30),用以对所述放电表面进行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成对布置、且呈平板状的沿面放电模块(10),沿面放电模块(10)之间平行布置,成对布置的两个沿面放电模块(10)的放电表面相对布置且二者之间保留间隙以形成气体通道(20),所述沿面放电模块(10)设有与所述放电表面对应的介质冷却通道(30),用以对所述放电表面进行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沿面放电模块(10),包括地电极板(11)、介质板(12)和高压电极板(13),其中所述介质板(12)由绝缘材料制造,设置在所述地电极板(11)和所述高压电极板(13)之间,并且所述介质板(12)的边缘凸伸出所述地电极板(11)和所述高压电极板(13)的边缘;其中,所述高压电极板(13)与高频高压电源的高压电极连接,所述地电极板(11)的导电部位与地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板(12)选择陶瓷板;
所述介质板(12)与所述地电极板(11)之间、所述介质板(12)与所述高压电极板(13)之间分别通过钎焊层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冷却通道(30)设置在所述地电极板(11)的内部,并且所述介质冷却通道(30)覆盖的区域与所述高压电极板(13)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板(12)的边缘包覆有绝缘材料制造的防爬电套(14),所述防爬电套呈环形布置在所述介质板(12)的四周,并且所述防爬电套(14)的截面呈U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璐江诗谦徐宝友刘国庆勾昌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源中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