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及防砸防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412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天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它包括卷筒、挡网、滑条A、弹簧A、电驱模块、滑条B、滑条C、弹簧B、滑块、涡卷弹簧、楔形块B和弹簧C等,其中卷筒通过两端对称旋转配合有两个滑块的轴B安装在车厢顶部内天窗模块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挡网的自动关闭和手动开合两种模式;当车门关闭时,车内的控制系统控制电驱模块运行并通过滑条A带动挡网对天窗口进行遮挡;防止车主离开后天窗模块中的天窗玻璃被高空坠物或人为砸碎损坏后掉入车内,避免天窗玻璃碎裂后的渣滓落入车内后对车辆内部形成二次损坏,同时也避免了车主对落入车内的玻璃碎片进行繁琐的清理。

A skylight safety net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anti smashing and anti leaking for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及防砸防漏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天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及一种汽车天窗防砸防漏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自带天窗的车辆内在天窗的下方均具有遮挡阳关的挡板,此挡板可手动关闭也可自动关闭;但是,在车主下车关闭车门离开后,车主很多时候忘记关闭挡板;此时,如果高空坠物或人为原因造成天窗玻璃碎裂,那么碎裂的天窗玻璃就会全部掉入未被关闭挡板的车内,落入车内的玻璃碎片有可能进入车内的运动或操作部件上的缝隙,导致运动或操作部件的运动受到影响,从而对车辆形成二次损坏;另外,落入车内的玻璃碎片清理起来也比较麻烦。针对上述天窗挡板无法有效及时地车辆天窗被高空坠物或人为方式破坏后形成的碎片形成有效阻挡的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在车主离开后对天窗口自动遮挡且可以手动进行开合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卷筒、挡网、滑条A、楔形板A、楔形板B、L板A、弹簧A、同步带、带轮A、带轮B、轴A、电驱模块、滑条B、滑条C、齿块、板簧、楔形块A、弹簧B、滑块、轴B、涡卷弹簧、楔形块B、弹簧C,其中卷筒通过两端对称旋转配合有两个滑块的轴B安装在车厢顶部内天窗模块的下方,轴B垂直于天窗模块打开或关闭的方向,两个滑块沿天窗模块打开或关闭的方向同步滑动于天窗模块下方;缠绕于卷筒上的挡网一端安装有滑条A,滑条A水平滑动于天窗口内壁上的滑槽A中;楔形板A竖直滑动于滑条A中,与楔形块A配合的楔形板B水平滑动于滑条A内底部,楔形板A被手动驱动;楔形板A的两端对称固装有两个L板A,两个L板A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A。平行于轴B且被电驱模块驱动旋转的轴A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带轮A,每个带轮A通过同步带与安装在车厢顶部内同侧的带轮B传动连接;L板A位于同侧带轮A与带轮B之间,且L板A水平段上的齿纹与同侧同步带配合;两个同步带两侧对称竖直滑动有两个垂直于滑条A且位于滑条A上方的滑条B,每个滑条B上均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B;滑条B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滑动有滑条C;滑条C上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板簧,滑条C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与挡网同侧边沿上的若干限位槽配合的齿块。滑条B两端安装有两个楔形块A,一个楔形块A与安装在同侧滑块上的楔形块B配合,另一个楔形块A与滑条A配合;两个楔形块B上均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轴B上安装有两个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滑块对称水平滑动于车厢顶部内;两个滑条B对称竖直滑动于对称分布且与滑槽A相通的滑槽B中;两个楔形块A分别通过L板B安装在滑条B两端,且两个楔形块A随滑条B竖直运动于滑槽B两端底部的两个活动槽C中;两个同步带分别位于两个对称分布且与滑槽A相通的容纳槽内。活动槽B为两个滑块和卷筒提供活动空间,活动槽C为楔形块A和楔形块B提供活动空间,容纳槽为同步带提供容纳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条B的侧面上对称安装有四个梯形导块A,四个梯形导块A分别竖直滑动于相应滑槽B内壁上的四个梯形导槽A中;楔形块B底部安装有梯形导块B,梯形导块B水平滑动于相应活动槽C底部的梯形导槽B中;滑条B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C;滑条C上安装有梯形导块C,梯形导块C滑动于相应滑槽C顶部的梯形导槽C中;对滑条C复位的两个板簧对称安装在相应滑条C的两端,且两个板簧位于相应滑槽C内;板簧一端与相应滑槽C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滑条C的一端端面连接。梯形导槽A与梯形导块B的配合对滑条B在滑槽B中的竖直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梯形导槽B与梯形导块B的配合对楔形块B在活动槽C中的水平运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梯形导槽C与梯形导块C的配合对滑条C在滑条B下表面的水平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挡网的两侧边沿均安装有压边,压边上的限位槽与挡网侧边沿的限位槽一一对应;每个限位槽内均安装有支撑套,支撑套的顶端具有截面为尖角的凸起;相邻两个支撑条上的凸起尖角紧贴。压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挡网边沿的硬度,便于滑条C上的齿块顺利进入挡网边沿上的限位槽内并对挡网两侧形成有效的拉动。支撑套上的尖角凸起可以引导齿块顺利进入限位槽内对挡网两侧形成拉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弹簧A、弹簧B和弹簧C均为拉伸弹簧;弹簧B上端与相应滑槽B的内壁连接,下端与相应滑条B连接;弹簧C一端与相应楔形块C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活动槽C的内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楔形板B的下表面中部安装有拨板A,滑条A的下表面中部安装有拨板B;拨板A与拨板B与天窗口侧壁上的活动槽A配合;每个L板A上端侧面均安装有拉簧板;弹簧A一端与同侧拉簧板连接,另一端与滑条A同侧端的上表面连接;楔形块B通过L杆安装在相应滑块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电驱模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A,齿轮A与安装在轴A上的齿轮B啮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块与轴B转转配合的轴孔内壁上开有环槽;两个涡卷弹簧分别位于同侧滑块上的环槽内;涡卷弹簧一端与轴B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滑块上的环槽内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涡卷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弹簧C的弹性系数,避免在卷筒带动转轴B旋转过程中,由于涡卷弹簧进一步压缩储能而导致轴B在挡网拉动下通过涡卷弹簧、滑块和L杆克服弹簧C的拉力带动楔形块B产生运动。相对于传统的汽车天窗,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挡网的自动关闭和手动开合两种模式;当车门关闭时,车内的控制系统控制电驱模块运行并通过滑条A带动挡网对天窗口进行遮挡;防止车主离开后天窗模块中的天窗玻璃被高空坠物或人为砸碎损坏后掉入车内,避免天窗玻璃碎裂后的渣滓落入车内后对车辆内部形成二次损坏,同时也避免了车主对落入车内的玻璃碎片进行繁琐的清理。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与车厢顶部和天窗模块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图2是车厢顶部、挡网、滑条A、楔形板A与楔形板B配合剖面示意图。图3是轴A、带轮B、同步带与L板A配合剖面示意图。图4是车型顶部、滑条B、滑条C、齿块与挡网配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滑条C、齿块、支撑套、压边与挡网配合剖面示意图。图6是车厢顶部、滑条B、滑条C、齿块、支撑套、压边与挡网配合剖面示意图。图7是楔形板B、楔形板A、L板A与同步带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卷筒、挡网、滑条A、楔形板A、楔形板B、L板A、弹簧A、同步带、带轮A、带轮B、轴A、电驱模块、滑条B、滑条C、齿块、板簧、楔形块A、弹簧B、滑块、轴B、涡卷弹簧、楔形块B、弹簧C,其中卷筒通过两端对称旋转配合有两个滑块的轴B安装在车厢顶部内天窗模块的下方,轴B垂直于天窗模块打开或关闭的方向,两个滑块沿天窗模块打开或关闭的方向同步滑动于天窗模块下方;缠绕于卷筒上的挡网一端安装有滑条A,滑条A水平滑动于天窗口内壁上的滑槽A中;楔形板A竖直滑动于滑条A中,与楔形块A配合的楔形板B水平滑动于滑条A内底部,楔形板A被手动驱动;楔形板A的两端对称固装有两个L板A,两个L板A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A;/n平行于轴B且被电驱模块驱动旋转的轴A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带轮A,每个带轮A通过同步带与安装在车厢顶部内同侧的带轮B传动连接;L板A位于同侧带轮A与带轮B之间,且L板A水平段上的齿纹与同侧同步带配合;两个同步带两侧对称竖直滑动有两个垂直于滑条A且位于滑条A上方的滑条B,每个滑条B上均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B;滑条B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滑动有滑条C;滑条C上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板簧,滑条C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与挡网同侧边沿上的若干限位槽配合的齿块;/n滑条B两端安装有两个楔形块A,一个楔形块A与安装在同侧滑块上的楔形块B配合,另一个楔形块A与滑条A配合;两个楔形块B上均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轴B上安装有两个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卷筒、挡网、滑条A、楔形板A、楔形板B、L板A、弹簧A、同步带、带轮A、带轮B、轴A、电驱模块、滑条B、滑条C、齿块、板簧、楔形块A、弹簧B、滑块、轴B、涡卷弹簧、楔形块B、弹簧C,其中卷筒通过两端对称旋转配合有两个滑块的轴B安装在车厢顶部内天窗模块的下方,轴B垂直于天窗模块打开或关闭的方向,两个滑块沿天窗模块打开或关闭的方向同步滑动于天窗模块下方;缠绕于卷筒上的挡网一端安装有滑条A,滑条A水平滑动于天窗口内壁上的滑槽A中;楔形板A竖直滑动于滑条A中,与楔形块A配合的楔形板B水平滑动于滑条A内底部,楔形板A被手动驱动;楔形板A的两端对称固装有两个L板A,两个L板A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A;
平行于轴B且被电驱模块驱动旋转的轴A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带轮A,每个带轮A通过同步带与安装在车厢顶部内同侧的带轮B传动连接;L板A位于同侧带轮A与带轮B之间,且L板A水平段上的齿纹与同侧同步带配合;两个同步带两侧对称竖直滑动有两个垂直于滑条A且位于滑条A上方的滑条B,每个滑条B上均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B;滑条B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滑动有滑条C;滑条C上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板簧,滑条C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与挡网同侧边沿上的若干限位槽配合的齿块;
滑条B两端安装有两个楔形块A,一个楔形块A与安装在同侧滑块上的楔形块B配合,另一个楔形块A与滑条A配合;两个楔形块B上均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轴B上安装有两个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滑块对称水平滑动于车厢顶部内;两个滑条B对称竖直滑动于对称分布且与滑槽A相通的滑槽B中;两个楔形块A分别通过L板B安装在滑条B两端,且两个楔形块A随滑条B竖直运动于滑槽B两端底部的两个活动槽C中;两个同步带分别位于两个对称分布且与滑槽A相通的容纳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滑条B的侧面上对称安装有四个梯形导块A,四个梯形导块A分别竖直滑动于相应滑槽B内壁上的四个梯形导槽A中;楔形块B底部安装有梯形导块B,梯形导块B水平滑动于相应活动槽C底部的梯形导槽B中;滑条B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C;滑条C上安装有梯形导块C,梯形导块C滑动于相应滑槽C顶部的梯形导槽C中;对滑条C复位的两个板簧对称安装在相应滑条C的两端,且两个板簧位于相应滑槽C内;板簧一端与相应滑槽C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滑条C的一端端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挡网的两侧边沿均安装有压边,压边上的限位槽与挡网侧边沿的限位槽一一对应;每个限位槽内均安装有支撑套,支撑套的顶端具有截面为尖角的凸起;相邻两个支撑条上的凸起尖角紧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弹簧A、弹簧B和弹簧C均为拉伸弹簧;弹簧B上端与相应滑槽B的内壁连接,下端与相应滑条B连接;弹簧C一端与相应楔形块C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活动槽C的内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楔形板B的下表面中部安装有拨板A,滑条A的下表面中部安装有拨板B;拨板A与拨板B与天窗口侧壁上的活动槽A配合;每个L板A上端侧面均安装有拉簧板;弹簧A一端与同侧拉簧板连接,另一端与滑条A同侧端的上表面连接;楔形块B通过L杆安装在相应滑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驱模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A,齿轮A与安装在轴A上的齿轮B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块与轴B转转配合的轴孔内壁上开有环槽;两个涡卷弹簧分别位于同侧滑块上的环槽内;涡卷弹簧一端与轴B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滑块上的环槽内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涡卷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弹簧C的弹性系数。


10.一种汽车天窗防砸防漏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了一种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所述汽车防砸防漏的天窗安全挡网机构包括:卷筒、挡网、滑条A、楔形板A、楔形板B、L板A、弹簧A、同步带、带轮A、带轮B、轴A、电驱模块、滑条B、滑条C、齿块、板簧、楔形块A、弹簧B、滑块、轴B、涡卷弹簧、楔形块B、弹簧C,其中卷筒通过两端对称旋转配合有两个滑块的轴B安装在车厢顶部内天窗模块的下方,轴B垂直于天窗模块打开或关闭的方向,两个滑块沿天窗模块打开或关闭的方向同步滑动于天窗模块下方;缠绕于卷筒上的挡网一端安装有滑条A,滑条A水平滑动于天窗口内壁上的滑槽A中;楔形板A竖直滑动于滑条A中,与楔形块A配合的楔形板B水平滑动于滑条A内底部,楔形板A被手动驱动;楔形板A的两端对称固装有两个L板A,两个L板A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A;平行于轴B且被电驱模块驱动旋转的轴A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带轮A,每个带轮A通过同步带与安装在车厢顶部内同侧的带轮B传动连接;L板A位于同侧带轮A与带轮B之间,且L板A水平段上的齿纹与同侧同步带配合;两个同步带两侧对称竖直滑动有两个垂直于滑条A且位于滑条A上方的滑条B,每个滑条B上均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B;滑条B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滑动有滑条C;滑条C上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板簧,滑条C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与挡网同侧边沿上的若干限位槽配合的齿块;滑条B两端安装有两个楔形块A,一个楔形块A与安装在同侧滑块上的楔形块B配合,另一个楔形块A与滑条A配合;两个楔形块B上均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轴B上安装有两个对其旋转复位的涡卷弹簧;
所述两个滑块对称水平滑动于车厢顶部内;两个滑条B对称竖直滑动于对称分布且与滑槽A相通的滑槽B中;两个楔形块A分别通过L板B安装在滑条B两端,且两个楔形块A随滑条B竖直运动于滑槽B两端底部的两个活动槽C中;两个同步带分别位于两个对称分布且与滑槽A相通的容纳槽内;所述滑条B的侧面上对称安装有四个梯形导块A,四个梯形导块A分别竖直滑动于相应滑槽B内壁上的四个梯形导槽A中;楔形块B底部安装有梯形导块B,梯形导块B水平滑动于相应活动槽C底部的梯形导槽B中;滑条B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C;滑条C上安装有梯形导块C,梯形导块C滑动于相应滑槽C顶部的梯形导槽C中;对滑条C复位的两个板簧对称安装在相应滑条C的两端,且两个板簧位于相应滑槽C内;板簧一端与相应滑槽C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滑条C的一端端面连接;所述挡网的两侧边沿均安装有压边,压边上的限位槽与挡网侧边沿的限位槽一一对应;每个限位槽内均安装有支撑套,支撑套的顶端具有截面为尖角的凸起;相邻两个支撑条上的凸起尖角紧贴;所述弹簧A、弹簧B和弹簧C均为拉伸弹簧;弹簧B上端与相应滑槽B的内壁连接,下端与相应滑条B连接;弹簧C一端与相应楔形块C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活动槽C的内壁连接;所述楔形板B的下表面中部安装有拨板A,滑条A的下表面中部安装有拨板B;拨板A与拨板B与天窗口侧壁上的活动槽A配合;每个L板A上端侧面均安装有拉簧板;弹簧A一端与同侧拉簧板连接,另一端与滑条A同侧端的上表面连接;楔形块B通过L杆安装在相应滑块上;所述电驱模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A,齿轮A与安装在轴A上的齿轮B啮合;所述滑块与轴B转转配合的轴孔内壁上开有环槽;两个涡卷弹簧分别位于同侧滑块上的环槽内;涡卷弹簧一端与轴B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滑块上的环槽内壁连接;所述涡卷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弹簧C的弹性系数;
所述汽车天窗防砸防漏的方法为:将挡网(12)完全打开的状态作为其初始状态;此时,挡网(12)全部缠绕于卷筒(11)上为对天窗口(53)进行遮挡,滑条(A13)位于滑槽(A2)上靠近卷筒(11)的的极限位置处;涡卷弹簧(47)处于预压缩储能状态;两个L板(A17)上的齿纹(18)分别与两个同步带(23)啮合,两个弹簧(A19)均处于预拉伸储能状态;楔形板(A15)与楔形板(B16)接触,楔形板(A15)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姿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高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