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压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470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子压装工装,包括设置于电机机座端口上的限位导圈和压圈,压圈的下段圈体外径与限位导圈的内壁间为动配合,所述的限位导圈和压圈之间设置有压圈压下行程的限位单元,在周向方向上限位单元与压圈接触部位之外的区域预留空置区域。上述方案中,通过体积较小的限位单元来调节压下行程,无需更换不同轴向尺寸限位导圈,同时压圈上的空置区域便于操作者手指抵达该区域便于发力将压圈从电机机座中取出,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压装工装
本技术涉及电机装配领域,具体就是一种定子压装工装。
技术介绍
电机装配时,首先将电机机座立式布置在工作台上,电机定子由起吊设备吊起并呈立式姿态再置入电机机座内,为了顺引电机定子进入电机机座腔室内,在电机机座的上端先布置有限位导圈,限位导圈引导电机定子先进入导圈内再向下抵达电机机座的端口位置,在电机定子的上部放置压圈,压机压下压圈将电机定子压入电机机座内,为了保证电机定子的压下位置,需要将压圈的上端设置成外置的翻边,该翻边与限位导圈的上端面接触时即为压下的极限位置。上述现有技术中,压圈上端的翻边与限位导圈的上端面构成的限位配合存在至少两方面的技术问题,其一是压下行程是确定的,即压下行程不可调节,这样就需要预备多种规格,即此处指径向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需要配备轴向尺寸各异的限位压圈;在到达压下行程终点时,外置的翻边与限位导圈的上端面直接压合在一起,两者分离时取下压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避免频繁更换压圈的定子压装工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定子压装工装,包括设置于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压装工装,包括设置于电机机座端口上的限位导圈(20)和压圈(10),压圈(10)的下段圈体外径与限位导圈(20)的内壁间为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导圈(20)和压圈(10)之间设置有压圈(10)压下行程的限位单元,在周向方向上限位单元与压圈(10)接触部位之外的区域预留空置区域(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压装工装,包括设置于电机机座端口上的限位导圈(20)和压圈(10),压圈(10)的下段圈体外径与限位导圈(20)的内壁间为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导圈(20)和压圈(10)之间设置有压圈(10)压下行程的限位单元,在周向方向上限位单元与压圈(10)接触部位之外的区域预留空置区域(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单元包括弧形板(30),弧形板(30)在压圈(10)的外壁上周向设置2~5个,弧形板(30)在轴向方向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弧形板(30)的内弧面的曲率与压圈(10)的外壁曲率相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子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弧形板(30)的径向厚度与限位导圈(20)的上端圈壁厚度相符,压圈(10)的上端有外置的翻边(11),翻边(11)的外延尺寸与弧形板(30)的径向厚度相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屹峰赵云峰侯文娟赵兴张翔李培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同华新能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