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33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压型板,静压型板上开设有相对于静压型板中心对称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的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包括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以及第二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一条长与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另一条长与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二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一条长与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静压型板,可大大提高静压铸造线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A static pressur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压型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造型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静压型板。
技术介绍
传统湿型砂造型使用两种造型设备,分别为震压造型机和气动微震压实造型机。其中震压造型机使用的型板为整铸式双面模板,气动微震压实造型机使用的型板是水平分型的上、下单面模板。这两种造型方式都比较老旧,生产时由于震动紧实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且工人劳动强度较大。较为新型的方式为使用静压造型线,该线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造型噪声低,起模精度高等优点,砂箱最大尺寸可达到1950×1500×上450×下550mm,因此静压造型线所使用的静压型板尺寸较大,生产速度也较快,具体来说,一块静压型板上可以设置多个设备模具生产设备;但是若完全重新构建设备模具则太过麻烦,因此完全可以将原来就带有设备模具的震压造型型板以及气动微震造型型板设置于静压型板上;但是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对上两种已有的型板固定于静压型板上,又采取怎样的布置形式,怎样的尺寸构建等都会影响到静压型板工作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压型板,以能够将带有设备模具的震压造型型板以及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固定于静压型板上,并提高生产的稳定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静压型板,静压型板为长方形,长与宽的比例为1.3~1.4;静压型板上开设有相对于静压型板中心对称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的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与宽的比例为1.1~1.2;两个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均与静压型板的长平行;两个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宽均与静压型板的宽平行;静压型板的宽是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宽的1.8~2倍;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包括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以及第二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一条长与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另一条长与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为正方形且其边长与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的比例为0.3~0.4;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为长方形且其长与宽的比例为1.1~1.2;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与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的比例为0.3~0.4;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与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其中一条边均与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临近静压型板中心的宽相齐;第二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一条长与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的边包括弧线;静压型板包括静压上型板和静压下型板,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以及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设置于静压上型板和静压下型板的对合面的对应位置。优选的,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与静压型板的边之间设置有设备模具。优选的,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深度为30mm。优选的,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以及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内均设置有定位器。优选的,定位器为卡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以及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可以将原有的气动微震造型型板以及震压造型型板设置于槽内,从而利用气动微震造型型板以及震压造型型板内已有的设备模具进行设备的生产;而综合考虑了各种气动微震造型型板以及震压造型型板,采取了特定尺寸的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以及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并经过计算在静压型板上的特定位置设置这些定位槽,大大增加静压造型线在生产时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在各个定位槽之间的间隙还可设置其他设备模具,更大程度增加了生产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静压型板的示意图。图中,11、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12、第二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21、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2、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3、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3、设备模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静压型板,静压型板为长方形,长与宽的比例为1.3~1.4;静压型板上开设有相对于静压型板中心对称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的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与宽的比例为1.1~1.2;两个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均与静压型板的长平行;两个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宽均与静压型板的宽平行;静压型板的宽是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宽的1.8~2倍;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包括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11以及第二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12;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11的一条长与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1,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11的另一条长与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2;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1为正方形且其边长与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11的长的比例为0.3~0.4;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2为长方形且其长与宽的比例为1.1~1.2;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2的长与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11的长的比例为0.3~0.4;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1与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2的其中一条边均与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11临近静压型板中心的宽相齐;第二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12的一条长与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3;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3的边包括弧线。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与静压型板的边之间设置有设备模具3,设备模具3用于生成设备时进行压模成型。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深度为30mm。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1、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2以及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3内均设置有定位器,定位器可设置为卡扣,用于固定设置于各个定位槽内的造型型板。静压型板包括静压上型板和静压下型板,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1、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2以及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3设置于静压上型板和静压下型板的对合面的对应位置。具体来说,因为成型设备时,将设备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由静压上型板成型,下半部分由静压下型板成型,每个凹槽对应于一个设备,因此每个凹槽在对合面上的位置应该要对应。使用时,在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内设置有气动微震造型型板;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1、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2以及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23内均设置有震压造型型板,然后利用气动微震造型型板以及震压造型型板内自带的设备模具以及静压型板上自带的设备模具3进行设备的铸造,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压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型板为长方形,长与宽的比例为1.3~1.4;/n所述静压型板上开设有相对于所述静压型板中心对称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的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与宽的比例为1.1~1.2;两个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均与所述静压型板的长平行;两个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宽均与所述静压型板的宽平行;所述静压型板的宽是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宽的1.8~2倍;/n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包括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以及第二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一条长与所述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另一条长与所述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为正方形且其边长与所述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的比例为0.3~0.4;所述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为长方形且其长与宽的比例为1.1~1.2;所述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与所述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的比例为0.3~0.4;所述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与所述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其中一条边均与所述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临近所述静压型板中心的宽相齐;/n所述第二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一条长与所述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的边包括弧线;/n所述静压型板包括静压上型板和静压下型板,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以及所述第三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设置于所述静压上型板和所述静压下型板的对合面的对应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型板为长方形,长与宽的比例为1.3~1.4;
所述静压型板上开设有相对于所述静压型板中心对称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的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与宽的比例为1.1~1.2;两个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均与所述静压型板的长平行;两个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宽均与所述静压型板的宽平行;所述静压型板的宽是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宽的1.8~2倍;
所述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包括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以及第二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一条长与所述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另一条长与所述静压型板的对应长之间设置有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所述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为正方形且其边长与所述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的比例为0.3~0.4;所述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为长方形且其长与宽的比例为1.1~1.2;所述第二震压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与所述第一气动微震造型型板定位槽的长的比例为0.3~0.4;所述第一震压造型型板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丸祐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