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剑希专利>正文

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325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包括上部机构,上部结构上设有活动挂钩,活动挂钩一侧设有气压平衡口,上部结构下设有溶媒液体仓,溶媒液体仓内设有药品通道,溶媒液体仓下方连接有输液器连接口,上部结构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内设有螺纹一,下盖上设有与螺纹一规格尺寸相适配的螺纹二,上部机构通过连接件一连接有投放开关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自动投放、使用便捷、结构简单精巧、外形美观大方、隔绝药品配比时的污染。

An automatic infusion device for drug deli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用具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输液瓶是用于病人输液时装所输人体内医用配置的液体的瓶子,在国外,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使用了化学稳定性好,气密性优异,且能耐高温的PP或PE塑料瓶来分装大输液,较好地改善了药品的封装质量和保质储存期,但塑料瓶输液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形成空气回路药液才能滴出,空气中的微粒、细菌仍可通过空气回路进入药液,二次污染的机率仍然较高,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危害仍然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聚氯乙烯PVC软袋输液应运而生,软袋输液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依靠自身张力压迫药液滴出,无须形成空气回路,大大降低了二次污染的机率。但PVC材料在聚合过程中为改变其性能加入了增塑剂DEHP。研究表明,PVC软袋在使用时可能有微量DEHP溶出,DEHP是一种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次,PVC软袋质地较厚,不利于加工,其对氧气、水蒸汽的透过量较高,温度适应性差,高温灭菌易变形,抗拉强度较差等,这些缺陷严重限制了它在输液包装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聚烯烃多层共挤膜非PVC膜应运而生。非PVC多层共挤膜国际上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研制成功,聚烯烃多层共挤膜的结构和严格控制的生产过程决定了其不仅有玻璃瓶、塑料瓶、PVC膜所有的优点,而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是输液产品理想的包装材料。目前的输液瓶结构功能单一,使用起来不够便捷,存在诸多弊端,因此设计出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所有的医护人员对小容量注射药实施加药时,首先要通过普通注射器抽取西林瓶或者安瓿瓶中的药品,在对注射用粉针实施加药时,需要用普通注射器反复穿刺抽取足够量的注射液等溶媒,到粉针剂瓶内,振摇溶解后再抽取溶解液到输液瓶中。以上操作反复穿刺抽取药品,可以导致橡胶微粒进入输液瓶,工作复杂、效率低。药品多次和空气接触容易污染药液。对于,院感管控也不能保证输液安全,而且,在掰开安瓿时也容易割伤手指,增加职业暴露风险,甚至,在繁忙时会出现加错药的情况,增加医疗差错风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包括上部机构,上部结构上设有活动挂钩,活动挂钩一侧设有气压平衡口,上部结构下设有溶媒液体仓,溶媒液体仓内设有药品通道,溶媒液体仓下方连接有输液器连接口,上部结构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内设有螺纹一,下盖上设有与螺纹一规格尺寸相适配的螺纹二,上部机构通过连接件一连接有投放开关装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自始至终药品的加注全程在无菌密闭的环境下操作加注成功,不与空气发生直接接触,所以有效避免了药品在加药过程受到污染的可能。该装置省略了医护人员频繁抽取药品的操作流程,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强度,在临床上的大部分输液需要加注药品的情况,省略了频繁抽取药品的操作流程,也杜绝出现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的可能,特别是西林瓶需要反复地穿刺抽取药液,出现橡皮微粒进入输液瓶的情况,危及患者的输液安全,而且,节省了配药工作流程,同时就节约了配药输液器的使用,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医疗垃圾的排放。另外,在工作量较大的时候,临床医护人员,经常会出现配错药品的情况,进而增加患者输液的风险,且浪费药品的现象,避免了以上的各种途径的药品污染和差错事故发生,有效避免了在配药、加药环节中出现的药品液污染的可能,省略了加药工作环节,有效解放临床配药工作者劳动力,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患者的服务工作中,有效节约了注药器的使用,减少了医疗废物的产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忙中出错,在临床上引起不必要的差错纠纷。作为改进,活动挂钩包括挂钩主体,挂钩主体一端通过连接件二连接有主轴。作为改进,投放开关装置内设有药物投放口,药物投放口下方设有隔离装置。作为改进,药物投放口主体为两端是圆形孔的通槽。作为改进,隔离装置采用X型旋转闭合设计,逆时针旋转为药物投放口开启状态,顺时针旋转为药物投放口关闭状态。作为改进,气压平衡口主体为设有可闭合盖子的盖口。作为改进,隔离装置通过连接件一与上盖同步旋转运动。作为改进,药品通道主体为倒圆锥形构造,药品通道上端部分直径规格与下盖直径规格一致,药品通道上端部分直径规格与隔离装置直径规格一致。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的投放开关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是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的投放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的活动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一的提拉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二的药品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二的溶媒液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二的药品仓与溶媒液仓的结合安装示意图。如图所示:1、上部机构,2、活动挂钩,3、气压平衡口,4、药品通道,5、溶媒液体仓,6、输液器连接口,7、上盖,8、螺纹一,9、下盖,10、螺纹二,11、连接件一,12、投放开关装置,13、药物投放口,14、隔离装置,15、挂钩主体,16、连接件二,17、主轴,18、提拉棒机构,19、连接件三,20、提拉棒主体,21、螺旋锥形隔离塞,22、药品仓,23、螺旋凸接口,24、溶媒液仓,25、螺旋凹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包括上部机构1,所述的上部结构1上设有活动挂钩2,所述的活动挂钩2一侧设有气压平衡口3,所述的上部结构1下设有溶媒液体仓5,所述的溶媒液体仓5内设有药品通道4,所述的溶媒液体仓5下方连接有输液器连接口6,所述的上部结构1包括上盖7和下盖9,所述的上盖7内设有螺纹一8,所述的下盖9上设有与所述的螺纹一8规格尺寸相适配的螺纹二10,所述的上部机构1通过连接件一11连接有投放开关装置12。所述的活动挂钩2包括挂钩主体15,所述的挂钩主体15一端通过连接件二16连接有主轴17。所述的投放开关装置12内设有药物投放口13,所述的药物投放口13下方设有隔离装置14。所述的药物投放口13主体为两端是圆形孔的通槽。所述的隔离装置14采用X型旋转闭合设计,逆时针旋转为所述的药物投放口13开启状态,顺时针旋转为所述的药物投放口13关闭状态。所述的气压平衡口3主体为设有可闭合盖子的盖口。所述的隔离装置14通过所述的连接件一11与所述的上盖7同步旋转运动。所述的药品通道4主体为倒圆锥形构造,所述的药品通道4上端部分直径规格与所述的下盖9直径规格一致,所述的药品通道4上端部分直径规格与所述的隔离装置14直径规格一致。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逆时针旋转上盖,在螺纹一和螺纹二的啮合下,上盖在下盖上旋转运动,隔离装置通过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包括上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结构(1)上设有活动挂钩(2),所述的活动挂钩(2)一侧设有气压平衡口(3),所述的上部结构(1)下设有溶媒液体仓(5),所述的溶媒液体仓(5)内设有药品通道(4),所述的溶媒液体仓(5)下方连接有输液器连接口(6),所述的上部结构(1)包括上盖(7)和下盖(9),所述的上盖(7)内设有螺纹一(8),所述的下盖(9)上设有与所述的螺纹一(8)规格尺寸相适配的螺纹二(10),所述的上部机构(1)通过连接件一(11)连接有投放开关装置(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包括上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结构(1)上设有活动挂钩(2),所述的活动挂钩(2)一侧设有气压平衡口(3),所述的上部结构(1)下设有溶媒液体仓(5),所述的溶媒液体仓(5)内设有药品通道(4),所述的溶媒液体仓(5)下方连接有输液器连接口(6),所述的上部结构(1)包括上盖(7)和下盖(9),所述的上盖(7)内设有螺纹一(8),所述的下盖(9)上设有与所述的螺纹一(8)规格尺寸相适配的螺纹二(10),所述的上部机构(1)通过连接件一(11)连接有投放开关装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挂钩(2)包括挂钩主体(15),所述的挂钩主体(15)一端通过连接件二(16)连接有主轴(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品自动投放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放开关装置(12)内设有药物投放口(13),所述的药物投放口(13)下方设有隔离装置(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剑希
申请(专利权)人:林剑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