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053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包括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第一扁环主体、第二扁环主体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第一扁环主体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一螺纹槽,第二扁环主体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槽,第一扁环主体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第二扁环主体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内弯弧形筋板,第一扁环主体通过塑料螺钉与第二扁环主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扁环主体、第二扁环主体、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第二内弯弧形筋板、塑料螺钉、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结构,解决了扁环制造用的材质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和单一扁环无法满足高通量的强度需求的问题。

A high flux flat ring with inner ri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
本技术涉及扁环填料
,具体为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
技术介绍
扁环填料是在参考了国外各种填料的基础上,优选最佳设计,进一步降低了填料的阻力降,具有机械强度高、处理能力大、返混小、传质效率高等优点。扁环填料的高径比为0.2-0.4,取消了阶梯环的翻边,采用内弯弧形筋片来提高填料强度,在乱堆时能有序排列,流道结构合理,压降低,在处理能力和传质性能上均有所改善,一般由金属做成。但是金属扁环的材料成本耗费过大,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完善。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1、一般由金属做成的扁环由冲压内弯弧形筋片来提高填料强度,塑料做成的扁环则采用注塑内六边形直筋一次成型,金属扁环成本过高,而塑料扁环的结构强度较差,都不够实用;2、在进行扁环填料的利用时,流道的通量越大越好,但是单一的扁环无法满足高通量的强度需求,需要多组扁环加以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解决了扁环制造所用的材质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和单一扁环无法满足高通量的强度需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包括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第一扁环主体、第二扁环主体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所述第一扁环主体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二扁环主体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一扁环主体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内弯弧形筋板,所述第二扁环主体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内弯弧形筋板,所述第一扁环主体通过塑料螺钉与第二扁环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弯弧形筋板外侧的第一扁环主体表面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二内弯弧形筋板外侧的第二扁环主体表面开设有第二开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扁环主体内壁上的第一内弯弧形筋板共设有三组,以第一扁环主体的圆形环绕均匀分布,且第一扁环主体与第二扁环主体的结构完全一致。优选的,所述第一扁环主体内的三组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的内侧形成第一流道,三组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的外侧与第一扁环主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优选的,所述第一扁环主体上方的塑料螺钉穿过第一螺纹槽与第二扁环主体内的第二螺纹槽转动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扁环主体、第二扁环主体、第一内弯弧形筋板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皆为PTFE材料制造,且第一扁环主体和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第二扁环主体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之间采用模压成型制成。(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扁环主体、第二扁环主体、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第二内弯弧形筋板,使本技术采用更加经济实用的材料进行扁环的加工,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效果,强度高,成本低,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扁环制造所用的材质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本技术中第一扁环主体、第二扁环主体、第一内弯弧形筋板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皆为PTFE材料制造,且第一扁环主体和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第二扁环主体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之间采用模压成型技术加工合成,由PTFE材质制成的扁环填料,在一些工程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PTFE材料无法注塑成型,只能通过机械加工方式制造,通常只能二次加工增加填料强度,而本技术采用了新型模压成型技术加工工艺,第一扁环主体内成型三道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类似于金属扁环的结构来提高填料强度,在乱堆时能够有序排列,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结构更加合理,压降低,在处理能力和传质性能上均有所改善,同时避免二次加工的缺陷,成本得以降低,同时增加了结构上的强度,更具有经济效益。(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扁环主体、第二扁环主体、第一内弯弧形筋板、第二内弯弧形筋板、塑料螺钉、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使本技术具有较高的通量以及强度,满足高通量的强度需求,两组扁环更加容易结合,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单一扁环无法满足高通量的强度需求的问题,在利用本技术进行高通量的传质作业时,单一的一组扁环无法满足高通量的强度需求,将第一扁环主体上方的塑料螺钉穿过第一螺纹槽与第二扁环主体内的第二螺纹槽转动连接固定,使第一扁环主体和第二扁环主体固定连接,双重结构固定,同时第一扁环主体和第二扁环主体内的第一内弯弧形筋板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当外界的流体通过时,在第一扁环主体和第二扁环主体内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快速通过,而第一扁环主体和第二扁环主体的结合便提高了结构强度,满足高通量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扁环主体的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塑料螺钉;2、第一螺纹槽;3、第一内弯弧形筋板;4、第一扁环主体;5、第二扁环主体;6、第二内弯弧形筋板;7、第二螺纹槽;8、第一流道;9、第二流道;10、第一开槽;11、第二开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包括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第一扁环主体4、第二扁环主体5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第一扁环主体4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一螺纹槽2,第二扁环主体5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槽7,第一扁环主体4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第一扁环主体4内的三组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的内侧形成第一流道8,三组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的外侧与第一扁环主体4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9,第二扁环主体5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第一扁环主体4内壁上的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共设有三组,以第一扁环主体4的圆形环绕均匀分布,且第一扁环主体4与第二扁环主体5的结构完全一致,第一扁环主体4通过塑料螺钉1与第二扁环主体5固定连接,第一扁环主体4上方的塑料螺钉1穿过第一螺纹槽2与第二扁环主体5内的第二螺纹槽7转动连接固定,在利用本技术进行高通量的传质作业时,单一的一组扁环无法满足高通量的强度需求,将第一扁环主体4上方的塑料螺钉1穿过第一螺纹槽2与第二扁环主体5内的第二螺纹槽7转动连接固定,使第一扁环主体4和第二扁环主体5固定连接,双重结构固定,同时第一扁环主体4和第二扁环主体5内的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当外界的流体通过时,在第一扁环主体4和第二扁环主体5内的第一流道8和第二流道9内快速通过,而第一扁环主体4和第二扁环主体5的结合便提高了结构强度,满足高通量的需求,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外侧的第一扁环主体4表面开设有第一开槽10,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外侧的第二扁环主体5表面开设有第二开槽11,第一扁环主体4、第二扁环主体5、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皆为PTF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包括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第一扁环主体(4)、第二扁环主体(5)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环主体(4)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一螺纹槽(2),所述第二扁环主体(5)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槽(7),所述第一扁环主体(4)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所述第二扁环主体(5)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所述第一扁环主体(4)通过塑料螺钉(1)与第二扁环主体(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外侧的第一扁环主体(4)表面开设有第一开槽(10),所述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外侧的第二扁环主体(5)表面开设有第二开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包括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第一扁环主体(4)、第二扁环主体(5)和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环主体(4)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一螺纹槽(2),所述第二扁环主体(5)的内部对称开设有第二螺纹槽(7),所述第一扁环主体(4)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所述第二扁环主体(5)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所述第一扁环主体(4)通过塑料螺钉(1)与第二扁环主体(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外侧的第一扁环主体(4)表面开设有第一开槽(10),所述第二内弯弧形筋板(6)外侧的第二扁环主体(5)表面开设有第二开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通量的内筋四氟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环主体(4)内壁上的第一内弯弧形筋板(3)共设有三组,以第一扁环主体(4)的圆形环绕均匀分布,且第一扁环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伟民李仁姚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力久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