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杂质纯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980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杂质纯化装置,物料循环槽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物料循环槽的一侧开有加水口,物料循环槽的上方与循环增压泵一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一的另一端则与阀门四的一端相连,阀门四的另一端与纳米陶瓷管一的一端相连,纳米陶瓷管一的另一端与水压计二、温度计、纳米陶瓷管二的一端相连,纳米陶瓷管二的另一端与出料口一、水压计三、循环增压泵二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二的另一端与出料口二、阀门一的一端相连,阀门一的另一端利用连接管道与物料循环槽的底面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大规模批量化处理纳米颗粒分散液,有效去除分散液中可溶性离子,实现纳米颗粒分散液的纯化。

A device for impurity purification of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杂质纯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制备
,具体的讲是一种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杂质纯化装置。
技术介绍
纳米分散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保持了纳米颗粒的纳米尺寸,有助于实现材料在纳米尺度上的均匀复合,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复合材料。制备出来纳米颗粒分散液为了保持分散液的稳定性,通常加入大量表面活性剂、酸或碱液调节其表面电荷,为了获得最佳稳定的纳米颗粒分散液通常要除去其中多余的离子或分子。目前,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洗涤纯化主要采用透析袋或超滤微滤膜包透析除去可溶性杂质离子,纯化耗时,且只能小批量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不利于规模化处理纳米分散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突破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设计了一种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杂质纯化装置,包括阀门、物料循环槽、循环增压泵、水压计、温度计、电源控制器、循环增压泵,其特征在于:物料循环槽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顶端与高速搅拌机相连接,物料循环槽的一侧开有加水口,物料循环槽的上方利用连接管道与循环增压泵一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一的另一端则与阀门四的一端相连,阀门四的另一端利用连接管道与纳米陶瓷管一的一端相连,纳米陶瓷管一的另一端分为三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水压计二、温度计、纳米陶瓷管二的一端相连,纳米陶瓷管二的另一端则分为三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出料口一、水压计三、循环增压泵二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二的另一端分两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出料口二、阀门一的一端相连,阀门一的另一端利用连接管道与物料循环槽的底面连通,纳米陶瓷管由管道和纳米陶瓷膜组成,纳米陶瓷膜包裹在管道外侧,纳米陶瓷膜相互连接之后利用连通管道与一级出水口、循环增压泵三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三的另一端与二级出水口相连。靠近出料口一的连接管道上连接安装有阀门五,靠近出料口二的连接管道上连接安装有阀门二。连接阀门四与纳米陶瓷管一的连接管道上连接安装有水压计一。靠近一级出水口的连通管道上连接安装有阀门三。所述循环增压泵二利用电线与电源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纳米陶瓷膜其中膜孔径大小在10-100n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普适性,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可以大规模批量化处理纳米颗粒分散液,有效去除分散液中可溶性离子,实现纳米颗粒分散液的纯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杂质纯化装置,包括阀门、物料循环槽、循环增压泵、水压计、温度计、电源控制器、循环增压泵,其特征在于:物料循环槽1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2,搅拌装置2的顶端与高速搅拌机3相连接,可以防止纳米颗粒的再次团聚,物料循环槽1的一侧开有加水口4,物料循环槽1的上方利用连接管道与循环增压泵一5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一5的另一端则与阀门四6的一端相连,阀门四6的另一端利用连接管道与纳米陶瓷管一7的一端相连,纳米陶瓷管一7的另一端分为三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水压计二8、温度计9、纳米陶瓷管二10的一端相连,纳米陶瓷管二10的另一端则分为三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出料口一11、水压计三12、循环增压泵二13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二13的另一端分两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出料口二14、阀门一15的一端相连,阀门一15的另一端利用连接管道与物料循环槽1的底面连通,纳米陶瓷管由管道和纳米陶瓷膜7-1组成,纳米陶瓷膜7-1包裹在管道外侧,纳米陶瓷膜7-1相互连接之后利用连通管道与一级出水口16、循环增压泵三17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三17的另一端与二级出水口18相连。本技术中靠近出料口一11的连接管道上连接安装有阀门五23,靠近出料口二14的连接管道上连接安装有阀门二19。本技术中连接阀门四6与纳米陶瓷管一7的连接管道上连接安装有水压计一20。本技术中靠近一级出水口16的连通管道上连接安装有阀门三21。本技术中循环增压泵二13利用电线与电源控制器22相连接。本技术中纳米陶瓷膜7-1其中膜孔径大小在10-100nm,可以防止纳米颗粒的流失,同时有效去除可溶性离子及分子。在具体实施中,纳米颗粒分散液由物料循环槽1加入,在循环增压泵三的作用下,由转子流量计24控制流速进入纳米陶瓷膜,本技术中还设置有循环水控制器,安装在加水口附近图中未标出,其可以控制进水流速,循环水不断通入到装置中,经过纳米陶瓷膜的渗透作用,将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的可溶性离子除去,高速搅拌系统可以防止在洗涤过程中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纳米颗粒的团聚,为了达到有效纯化,而两个纳米陶瓷机构的纳米陶瓷膜则将粒子进行过两级纯化,提高粒子纯化程度。工作时,将粗得到的纳米颗粒分散液倒入物料循环槽中,开启高速搅拌机,提升纳米颗粒分散液的分散性,打开循环增压泵,开启电源控制器,纳米颗粒分散液在循环增压泵的作用下,进入到纳米陶瓷膜中,进行纯化,纳米颗粒分散液由循环系统继续在设备中循环纯化,渗透出来的离子及分子由出水口同废水一起排出。本技术装置具有普适性,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可以大规模批量化处理纳米颗粒分散液,有效去除分散液中可溶性离子,实现纳米颗粒分散液的纯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杂质纯化装置,包括阀门、物料循环槽、循环增压泵、水压计、温度计、电源控制器、循环增压泵,其特征在于:物料循环槽(1)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2),搅拌装置(2)的顶端与高速搅拌机(3)相连接,物料循环槽(1)的一侧开有加水口(4),物料循环槽(1)的上方利用连接管道与循环增压泵一(5)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一(5)的另一端则与阀门四(6)的一端相连,阀门四(6)的另一端利用连接管道与纳米陶瓷管一(7)的一端相连,纳米陶瓷管一(7)的另一端分为三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水压计二(8)、温度计(9)、纳米陶瓷管二(10)的一端相连,纳米陶瓷管二(10)的另一端则分为三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出料口一(11)、水压计三(12)、循环增压泵二(13)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二(13)的另一端分两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出料口二(14)、阀门一(15)的一端相连,阀门一(15)的另一端利用连接管道与物料循环槽(1)的底面连通,纳米陶瓷管由管道和纳米陶瓷膜(7-1)组成,纳米陶瓷膜(7-1)包裹在管道外侧,纳米陶瓷膜(7-1)相互连接之后利用连通管道与一级出水口(16)、循环增压泵三(17)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三(17)的另一端与二级出水口(18)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杂质纯化装置,包括阀门、物料循环槽、循环增压泵、水压计、温度计、电源控制器、循环增压泵,其特征在于:物料循环槽(1)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2),搅拌装置(2)的顶端与高速搅拌机(3)相连接,物料循环槽(1)的一侧开有加水口(4),物料循环槽(1)的上方利用连接管道与循环增压泵一(5)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一(5)的另一端则与阀门四(6)的一端相连,阀门四(6)的另一端利用连接管道与纳米陶瓷管一(7)的一端相连,纳米陶瓷管一(7)的另一端分为三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水压计二(8)、温度计(9)、纳米陶瓷管二(10)的一端相连,纳米陶瓷管二(10)的另一端则分为三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出料口一(11)、水压计三(12)、循环增压泵二(13)的一端相连,循环增压泵二(13)的另一端分两路,利用连接管道分别与出料口二(14)、阀门一(15)的一端相连,阀门一(15)的另一端利用连接管道与物料循环槽(1)的底面连通,纳米陶瓷管由管道和纳米陶瓷膜(7-1)组成,纳米陶瓷膜(7-1)包裹在管道外侧,纳米陶瓷膜(7-1)相互连接之后利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利毅颜婷婷张登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上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