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及其竖直的发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71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及其竖直的发射板,包括充电接收板板体,所述充电接收板板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充电接收线圈,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标记物,所述转轴一上活动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转轴一的一端活动设置在转轴二上,所述转轴二固定设置在滑块上,所述滑块上对称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之间活动啮合设置有调节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使用时可向外移动,使用后可收回,不占用空间,使得充电接收线圈和充电发射线圈尽可能接近,降低能量损失,充电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基于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的竖直的发射板,高度可调,能够适应不同车型,非常值得推广。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board and its vertical transmitting board at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及其竖直的发射板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为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及其竖直的发射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11056014.X”的一种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循环接收装置,包括有转动安装在电动汽车底盘前、后两端的伸缩杆,伸缩杆的活动端底部均固定有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调节板,调节板的内侧均开有凹槽,两个凹槽中分别放置有驱动滚筒和从动滚筒,驱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直杆,直杆外端均转动安装在对应凹槽上对应的端面上;驱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之间套装有可循环转动的具有弹性的传送履带,传送履带的外表面上分布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接收线圈,通过传送履带产生电动汽车与接收线圈的相对速度,使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相对静止,并时刻保持正对,极大地提高动态无线充电效率,减少了能量损耗。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1、使用上述装置为电动车进行充电时,需要多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耗费的材料较多,而且安装过程繁琐,使用不便;2、上述装置中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间距较大,能量损失较高,传输效率低,充电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及其竖直的发射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包括充电接收板板体,所述充电接收板板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充电接收线圈,所述充电接收线圈中连通设置有充电传导电线,所述充电传导电线连通设置于集成电线上,所述充电接收板板体固定设置在防护板中,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标记物,所述防护板远离充电接收板板体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前凹块,所述前凹块的凹槽中连接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前凹块的一端固定于后凹块的凹槽中,所述后凹块固定设置在推板上,所述推板远离后凹块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上活动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转轴一的一端活动设置在转轴二上,所述转轴二固定设置在滑块上,所述滑块活动贯穿设置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固定设置在电动车的车尾中,所述滑块上对称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之间活动啮合设置有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的中心处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前凹块和后凹块均活动设置在导向轨上,所述导向轨固定设置在电动车的车尾中。基于所述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的竖直的发射板,包括充电发射板板体,所述充电发射板板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测距传感器,所述充电发射板板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连通于供电线,所述导电柱通过传输线连通于充电发射线圈上,所述充电发射板板体的底部固定于气缸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底座支撑板的底部,所述底座支撑板中对称固定设置有滑轨,所述充电发射板板体活动设置在滑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中充电接收线圈位于电动车的车尾处,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只需将电动车倒车停靠在充电设备前方即可,充电便利;2、本装置中充电接收线圈的充电接收板板体在使用时可以向外移动,使得充电接收线圈和充电发射线圈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缩短,能量损失小,能量传输效率高,充电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充入大量电能;3、本装置中的充电接收板板体在充电结束之后可以回收复原,从而节省空间,不影响美观性;4、上述装置的充电接收板板体和充电发射板板体在接触时,还设置有缓冲弹簧进行缓冲,既可以使得内置的充电接收线圈和充电发射线圈尽可能接近,也避免了相互撞击造成损坏。本技术提供了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在使用时可以向外移动,在使用后可以收回,不占用空间,使得充电接收线圈和充电发射线圈尽可能接近,降低能量损失,充电较快,本技术还公开了基于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的竖直的发射板,高度可调,能够适应不同车型,非常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在车体上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充电接收板板体主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竖直的发射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动车的充电接收装置和竖直发射板的充电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的图5的局部细节图。图中:1充电接收板板体、2充电接收线圈、3充电传导电线、4集成电线、5防护板、6标记物、7前凹块、8缓冲弹簧、9后凹块、10导向轨、11推板、12转轴一、13连杆、14转轴二、15滑块、16固定杆、17齿条、18调节齿轮、19电机、20充电发射板板体、21测距传感器、22导电柱、23供电线、24传输线、25充电发射线圈、26气缸、27底座支撑板、28滑轨、100电动车、110车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包括充电接收板板体1,充电接收板板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充电接收线圈2,充电接收线圈2中连通设置有充电传导电线3,充电传导电线3连通设置于集成电线4上,集成电线4连接于电动车的电池上,电池对电量进行收集和储存,充电接收板板体1固定设置在防护板5中,防护板5上设置有标记物6,标记物6的主要作用是对测距传感器21的测距物体进行限定,从而便于调整充电发射线圈25的高度位置,防护板5远离充电接收板板体1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前凹块7,前凹块7的凹槽中连接设置有缓冲弹簧8,缓冲弹簧8远离前凹块7的一端固定于后凹块9的凹槽中,缓冲弹簧8具有缓冲减震的作用,后凹块9固定设置在推板11上,推板11远离后凹块9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转轴一12,转轴一12上活动设置有连杆13,连杆13远离转轴一12的一端活动设置在转轴二14上,连杆13可以围绕转轴一12和转轴二14转动,转轴二14固定设置在滑块15上,滑块15活动贯穿设置在固定杆16上,滑块15可沿着固定杆16移动,固定杆16固定设置在电动车100的车尾110中,滑块15上对称固定设置有齿条17,齿条17之间活动啮合设置有调节齿轮18,调节齿轮18的中心处固定连接于电机19的输出端,电机19可采用台州朗博电机有限公司提供的Y2-132M-4型号。作为一个优选,前凹块7和后凹块9均活动设置在导向轨10上,导向轨10固定设置在电动车100的车尾110中,导向轨10主要对前凹块7和后凹块9的移动方向和路线进行了限定,防止缓冲弹簧8在压缩或拉伸时发生偏移。基于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的竖直的发射板,包括充电发射板板体20,充电发射板板体20的外壁上设置有测距传感器21,测距传感器21可采用深圳市民亨电子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包括充电接收板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收板板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充电接收线圈(2),所述充电接收线圈(2)中连通设置有充电传导电线(3),所述充电传导电线(3)连通设置于集成电线(4)上,所述充电接收板板体(1)固定设置在防护板(5)中,所述防护板(5)上设置有标记物(6),所述防护板(5)远离充电接收板板体(1)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前凹块(7),所述前凹块(7)的凹槽中连接设置有缓冲弹簧(8),所述缓冲弹簧(8)远离前凹块(7)的一端固定于后凹块(9)的凹槽中,所述后凹块(9)固定设置在推板(11)上,所述推板(11)远离后凹块(9)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转轴一(12),所述转轴一(12)上活动设置有连杆(13),所述连杆(13)远离转轴一(12)的一端活动设置在转轴二(14)上,所述转轴二(14)固定设置在滑块(15)上,所述滑块(15)活动贯穿设置在固定杆(16)上,所述固定杆(16)固定设置在电动车(100)的车尾(110)中,所述滑块(15)上对称固定设置有齿条(17),所述齿条(17)之间活动啮合设置有调节齿轮(18),所述调节齿轮(18)的中心处固定连接于电机(19)的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位于车尾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板,包括充电接收板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收板板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充电接收线圈(2),所述充电接收线圈(2)中连通设置有充电传导电线(3),所述充电传导电线(3)连通设置于集成电线(4)上,所述充电接收板板体(1)固定设置在防护板(5)中,所述防护板(5)上设置有标记物(6),所述防护板(5)远离充电接收板板体(1)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前凹块(7),所述前凹块(7)的凹槽中连接设置有缓冲弹簧(8),所述缓冲弹簧(8)远离前凹块(7)的一端固定于后凹块(9)的凹槽中,所述后凹块(9)固定设置在推板(11)上,所述推板(11)远离后凹块(9)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转轴一(12),所述转轴一(12)上活动设置有连杆(13),所述连杆(13)远离转轴一(12)的一端活动设置在转轴二(14)上,所述转轴二(14)固定设置在滑块(15)上,所述滑块(15)活动贯穿设置在固定杆(16)上,所述固定杆(16)固定设置在电动车(100)的车尾(110)中,所述滑块(15)上对称固定设置有齿条(17),所述齿条(17)之间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通朱峰苏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隐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