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69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包括双刹式控制结构和轮架,双刹式控制结构包括连动组、旋转体和卡掣组,轮架的竖向安装孔通过旋转体上端与连动组中的安装轴相连,连动组中的安装轴下端通过旋转体下端与卡掣组中的上支座相连;卡掣组包括下支座和上支座,下支座和上支座固连后构成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与轮架固连,且该壳体结构与轮架上穿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滚轮相连;壳体结构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中间支座、方形传动座、第三弹性元件、竖向移动块、刹车片和第一弹性元件,方形传动座内设置有能与传动杆上的上齿盘相卡合的下齿盘,刹车片设有能与固设在滚轮上的锁止片相卡合的插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直刹以及双刹。

A kind of all brake ca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脚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
技术介绍
脚轮一般是适用于安装在医院病床上,由于医院里的病床功能需要非常齐全,有时需要通过病床推动病人到不同的科室进行检查,有时又需要将病人送到住院部的房间内疗养,因此脚轮必须既能够刹住,又能够转弯,还必须能够沿着走廊内部直线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双滚轮结构,承载能力强,另外双刹式控制结构结构紧凑,不仅能够实现直行刹车,而且能够实现双刹。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包括双刹式控制结构、轮架和设置于轮架两侧的滚轮,所述的双刹式控制结构包括连动组、旋转体和卡掣组,所述的轮架的竖向安装孔通过旋转体上端与连动组中的安装轴相连,连动组中的安装轴下端通过旋转体下端与卡掣组中的上支座相连;所述的卡掣组包括下支座和上支座,所述的下支座和上支座固连后构成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与轮架固连,且该壳体结构与轮架上穿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滚轮相连;所述的壳体结构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中间支座、方形传动座、竖向移动块、刹车片和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的中间支座的前后两侧板与上支座的前后两侧板固连,该中间支座的支板上开设有方形孔;所述的方形传动座的上端面内凹形成有第一放置槽,该第一放置槽的底壁上形成有下齿盘,第一放置槽的底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上述的连动组中的传动杆的驱动端设置于第一放置槽内,该传动杆的驱动端从上往下依次为能与方形孔相卡合的方形块、能与下齿盘相卡合的上齿盘和与通孔可滑动连接的圆柱段;所述的方形传动座的上端面与中间支座的支板相抵,方形传动座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竖向移动块上端面内凹形成的第二放置槽内,且方形传动座与第二放置槽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的竖向移动块的前后两侧面上均形成第一滑动块,该第一滑动块穿过避让槽后与形成于上支座侧板上的第一竖向滑槽滑动连接,其中避让槽开设于中间支座的侧板上;所述的第二放置槽的底壁中间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下端穿过刹车片的固定端;所述的刹车片的固定端与下支座的下支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的刹车片中部的枢接孔与壳体结构的前后两侧壁之间通过枢轴连接;所述的刹车片的自由端前后两侧面上均形成穿过活动槽后能与锁止片上的卡槽相卡的插舌,其中锁止片固定在滚轮的内侧面上,活动槽由轮架侧板上的活动窗口与上支座的侧板围构成。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滚轮包括轮子外皮、轮子内芯和轮盖,所述的轮子内芯通过轴承固设在转轴上;所述的轮子外皮套装在轮子内芯外,且轮子外皮上形成的内齿圈与轮子内芯上形成的外齿圈相啮合;所述的轮盖盖在轮子外皮的外侧面上后与轮子内芯固连;所述的外齿圈的内圆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齿槽,锁止片固定在外齿圈的内侧面上,且锁止片上的多个卡槽与上述的多个齿槽呈一一对应设置。更进一步地,每块所述的第一滑动块上均设置有穿过活动窗口后能与内齿圈外周面相抵的弧形限位板。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动组包括安装轴、衬套、凸轮、六方头和传动杆,所述的衬套的下端固连有用以盖在轮架竖向安装孔上的轴承盖,该轴承盖与固设在安装轴上的花板之间相卡合固定;所述的衬套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凸轮安装槽、六方头安装孔以及安装轴安装孔,所述的凸轮安装于凸轮安装槽内,凸轮上部的旋转限位槽与形成于凸轮安装槽顶部的限位块相配合;所述的凸轮下部的档位切换轮廓与滚动柱始终相抵,其中档位切换轮廓由空挡凹槽以及位于空挡凹槽两侧的直刹凹槽、双刹凸起构成;所述的滚动柱可旋转地安装在六方头的顶部,六方头可上下移动地设于六方头安装孔内;所述的安装轴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安装轴,该安装轴的顶端与六方头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的安装轴内可上下滑动且不可相对旋转地设置有传动杆,该传动杆的上端与六方头螺纹连接,传动杆中部的棱柱与安装轴内形成的棱柱孔相配合;所述的传动杆的下端为用以驱动卡掣组工作的驱动端。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旋转体包括轴承套,所述的轴承套的上端设于轮架的竖向安装孔内,所述的轴承套的上端形成有第一轴承安装孔,第一轴承安装孔内设置有套装在安装轴上的上轴承;所述的轴承套的下端穿过上支座的上支盖,轴承套的下端形成有第二轴承安装孔,第二轴承安装孔内设置有套装在安装轴上的下轴承,该下轴承被固设在安装轴上的挡圈挡住。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通过传动杆上的方形块与中间支座的上支板上的方形孔相卡的方式,完成直行刹车的目的,通过传动杆上的上齿盘与方形传动座内的下齿盘相卡合以及插舌与固设在滚轮上的锁止片相卡合的方式,完成双刹的目的;(2)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其第一滑动块上均设置有穿过活动窗口后能与滚轮中轮子外皮上形成的内齿圈外周面相抵的弧形限位板,其中活动窗口开设于轮架的侧板上,当双刹时弧形限位板作用在滚轮中轮子外皮上形成的内齿圈外周面上,使得滚轮刹车更为稳固;(3)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其连动组中的六方头的上端形成有滚动柱安装槽,该圆柱安装槽内可转动地安装有与凸轮的档位切换轮廓始终相抵的滚动柱,减少摩擦,降低阻力;(4)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其下支座和上支座固连后构成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与轮架固连,且该壳体结构与轮架上穿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滚轮相连,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双滚轮结构,承载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中卡掣组初始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中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中方形传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中竖向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中刹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中中间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中上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中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中六方头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1、安装轴;1-2、衬套;1-2-1、限位块;1-3、凸轮;1-3-1、旋转限位槽;1-3-2、空挡凹槽;1-3-3、直刹凹槽;1-3-4、双刹凸起;1-4、六方头;1-4-1、滚动柱安装槽;1-5、传动杆;1-5-1、方形块;1-5-2、上齿盘;1-5-3、圆柱段;1-6、滚动柱;1-7、第二弹性元件;1-8、轴承盖;1-9、花板;2、轮架;2-1、活动窗口;3-1、轴承套;3-2、上轴承;3-3、下轴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刹式控制结构、轮架(2)和设置于轮架(2)两侧的滚轮,所述的双刹式控制结构包括连动组、旋转体和卡掣组,所述的轮架(2)的竖向安装孔通过旋转体上端与连动组中的安装轴(1-1)相连,连动组中的安装轴(1-1)下端通过旋转体下端与卡掣组中的上支座(4-2)相连;所述的卡掣组包括下支座(4-1)和上支座(4-2),所述的下支座(4-1)和上支座(4-2)固连后构成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与轮架(2)固连,且该壳体结构与轮架(2)上穿设有转轴(6),转轴(6)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滚轮相连,其中滚轮包括轮子外皮(5-1)、轮子内芯(5-2)和轮盖(5-3),所述的轮子内芯(5-2)通过轴承固设在转轴(6)上;所述的轮子外皮(5-1)套装在轮子内芯(5-2)外,且轮子外皮(5-1)上形成的内齿圈(5-1-1)与轮子内芯(5-2)上形成的外齿圈(5-2-1)相啮合;所述的轮盖(5-3)盖在轮子外皮(5-1)的外侧面上后与轮子内芯(5-2)固连;所述的外齿圈(5-2-1)的内圆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齿槽,锁止片(4-10)固定在外齿圈(5-2-1)的内侧面上,且锁止片(4-10)上的多个卡槽与上述的多个齿槽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壳体结构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中间支座(4-3)、方形传动座(4-4)、竖向移动块(4-5)、刹车片(4-6)和第一弹性元件(4-7),所述的中间支座(4-3)的前后两侧板与上支座(4-2)的前后两侧板固连,该中间支座(4-3)的支板上开设有方形孔(4-3-1);所述的方形传动座(4-4)的上端面内凹形成有第一放置槽(4-4-1),该第一放置槽(4-4-1)的底壁上形成有下齿盘(4-4-2),第一放置槽(4-4-1)的底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上述的连动组中的传动杆(1-5)的驱动端设置于第一放置槽(4-4-1)内,该传动杆(1-5)的驱动端从上往下依次为能与方形孔(4-3-1)相卡合的方形块(1-5-1)、能与下齿盘(4-4-2)相卡合的上齿盘(1-5-2)和与通孔可滑动连接的圆柱段(1-5-3);所述的方形传动座(4-4)的上端面与中间支座(4-3)的支板相抵,方形传动座(4-4)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竖向移动块(4-5)上端面内凹形成的第二放置槽(4-5-1)内,且方形传动座(4-4)与第二放置槽(4-5-1)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4-8);所述的竖向移动块(4-5)的前后两侧面上均形成第一滑动块(4-5-3),该第一滑动块(4-5-3)穿过避让槽(4-3-2)后与形成于上支座(4-2)侧板上的第一竖向滑槽(4-2-1)滑动连接,其中避让槽(4-3-2)开设于中间支座(4-3)的侧板上;所述的第二放置槽(4-5-1)的底壁中间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杆(4-9),螺杆(4-9)的下端穿过刹车片(4-6)的固定端;所述的刹车片(4-6)的固定端与下支座(4-1)的下支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4-7);所述的刹车片(4-6)中部的枢接孔(4-6-1)与壳体结构的前后两侧壁之间通过枢轴连接;所述的刹车片(4-6)的自由端前后两侧面上均形成穿过活动槽后能与锁止片(4-10)上的卡槽相卡的插舌(4-6-2),其中锁止片(4-10)固定在滚轮的内侧面上,活动槽由轮架(2)侧板上的活动窗口(2-1)与上支座(4-2)的侧板围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制动中控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刹式控制结构、轮架(2)和设置于轮架(2)两侧的滚轮,所述的双刹式控制结构包括连动组、旋转体和卡掣组,所述的轮架(2)的竖向安装孔通过旋转体上端与连动组中的安装轴(1-1)相连,连动组中的安装轴(1-1)下端通过旋转体下端与卡掣组中的上支座(4-2)相连;所述的卡掣组包括下支座(4-1)和上支座(4-2),所述的下支座(4-1)和上支座(4-2)固连后构成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与轮架(2)固连,且该壳体结构与轮架(2)上穿设有转轴(6),转轴(6)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滚轮相连,其中滚轮包括轮子外皮(5-1)、轮子内芯(5-2)和轮盖(5-3),所述的轮子内芯(5-2)通过轴承固设在转轴(6)上;所述的轮子外皮(5-1)套装在轮子内芯(5-2)外,且轮子外皮(5-1)上形成的内齿圈(5-1-1)与轮子内芯(5-2)上形成的外齿圈(5-2-1)相啮合;所述的轮盖(5-3)盖在轮子外皮(5-1)的外侧面上后与轮子内芯(5-2)固连;所述的外齿圈(5-2-1)的内圆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齿槽,锁止片(4-10)固定在外齿圈(5-2-1)的内侧面上,且锁止片(4-10)上的多个卡槽与上述的多个齿槽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壳体结构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中间支座(4-3)、方形传动座(4-4)、竖向移动块(4-5)、刹车片(4-6)和第一弹性元件(4-7),所述的中间支座(4-3)的前后两侧板与上支座(4-2)的前后两侧板固连,该中间支座(4-3)的支板上开设有方形孔(4-3-1);所述的方形传动座(4-4)的上端面内凹形成有第一放置槽(4-4-1),该第一放置槽(4-4-1)的底壁上形成有下齿盘(4-4-2),第一放置槽(4-4-1)的底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上述的连动组中的传动杆(1-5)的驱动端设置于第一放置槽(4-4-1)内,该传动杆(1-5)的驱动端从上往下依次为能与方形孔(4-3-1)相卡合的方形块(1-5-1)、能与下齿盘(4-4-2)相卡合的上齿盘(1-5-2)和与通孔可滑动连接的圆柱段(1-5-3);所述的方形传动座(4-4)的上端面与中间支座(4-3)的支板相抵,方形传动座(4-4)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竖向移动块(4-5)上端面内凹形成的第二放置槽(4-5-1)内,且方形传动座(4-4)与第二放置槽(4-5-1)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4-8);所述的竖向移动块(4-5)的前后两侧面上均形成第一滑动块(4-5-3),该第一滑动块(4-5-3)穿过避让槽(4-3-2)后与形成于上支座(4-2)侧板上的第一竖向滑槽(4-2-1)滑动连接,其中避让槽(4-3-2)开设于中间支座(4-3)的侧板上;所述的第二放置槽(4-5-1)的底壁中间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杆(4-9),螺杆(4-9)的下端穿过刹车片(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申牌万向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