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CM弹片双面压膜的张力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2637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VCM弹片双面压膜的张力控制系统,包括热压机构、载料台和供料单元,热压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热压辊和第二热压辊,供料单元包括用于给第一热压辊供料的第一供膜机构、和用于给第二热压辊供料的第二供膜机构,任意供膜机构的供料辊和收料辊之间相浮动贴合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针对VCM弹片的双面覆膜,满足对双面覆膜的张力控制需求。采用无自主动力的供料机构,通过辊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运行,易于张力控制。通过电子张力控制器与枢轴杆组的设计,使得张力控制较为精确,能有效防止覆膜层产生褶皱、开裂及倾斜现象,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A tension control system for VCM la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CM弹片双面压膜的张力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VCM弹片双面压膜的张力控制系统,属于VCM弹片双面覆膜设备的

技术介绍
VCM弹片是高镍含锡铜合金材料,其优异的弹性能力超过铍青铜,可将其作为复合带材的基带。VCM弹片加工工艺中需要对其进行双面覆膜,传统地覆膜设备仅能实现单面覆膜,通过两次覆膜工艺形成双面覆膜VCM弹片,一方面生产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在二次覆膜过程中,容易对已覆膜层产生不良影响,且两层膜存在热涨不均匀等情况。针对此情况,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双面覆膜设备,其在VCM载料台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了供料单元,对两个热压辊进行同步供料,从而实现双面覆膜。但是,传统地供料单元需要设计独立的收卷驱动结构,而收卷驱动与热压辊驱动之间存在同步性差的问题,导致覆膜张力偏差较为严重,需要频繁地人工调整,经常出现膜层褶皱、倾斜、开裂等现象,产品合格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统双面压膜张力控制繁琐的问题,提出一种VCM弹片双面压膜的张力控制系统。为了达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CM弹片双面压膜的张力控制系统,包括热压机构、载料台和供料单元,所述热压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热压辊和第二热压辊,所述载料台上的VCM弹片穿过所述第一热压辊与所述第二热压辊之间的夹缝,/n所述供料单元包括用于给所述第一热压辊供料的第一供膜机构、和用于给所述第二热压辊供料的第二供膜机构,/n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供膜机构包括第一供膜辊、第一收料辊和第一枢轴杆组,所述第一枢轴杆组上设有第一枢轴端、第一分膜杆、及第一导膜杆,所述第一分膜杆位于所述第一枢轴端与所述第一导膜杆之间,/n所述第一供膜辊上的覆膜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分膜杆、第一导膜杆后接入所述第一热压辊与所述VCM弹片之间,所述第一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CM弹片双面压膜的张力控制系统,包括热压机构、载料台和供料单元,所述热压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热压辊和第二热压辊,所述载料台上的VCM弹片穿过所述第一热压辊与所述第二热压辊之间的夹缝,
所述供料单元包括用于给所述第一热压辊供料的第一供膜机构、和用于给所述第二热压辊供料的第二供膜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膜机构包括第一供膜辊、第一收料辊和第一枢轴杆组,所述第一枢轴杆组上设有第一枢轴端、第一分膜杆、及第一导膜杆,所述第一分膜杆位于所述第一枢轴端与所述第一导膜杆之间,
所述第一供膜辊上的覆膜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分膜杆、第一导膜杆后接入所述第一热压辊与所述VCM弹片之间,所述第一供膜辊上的背膜经过所述第一分膜杆后接入所述第一收料辊,所述第一收料辊位于所述第一供膜辊上,并所述第一收料辊具备朝向所述第一供膜辊的浮动贴靠位移;
所述第二供膜机构包括第二供膜辊、第二收料辊和第二枢轴杆组,所述第二枢轴杆组上设有第二枢轴端、第二分膜杆、及第二导膜杆,所述第二分膜杆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武吴辉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弗莱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