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602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板材成型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针对现有的塑木复合板材在加工中需要人工加入胶粘剂,费时费力,且在添加胶粘剂时可能出现操作不当,使得塑木复合板的在挤压时出现不均匀情况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两两相互对称的支撑杆,四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上固定安装有上模具,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垫板,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顶杆,底座的上方设有模具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自动的对塑木复合板材料进行添加胶黏剂,利于人们使用。

A molding die for processing plastic wood composite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板材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塑木是国内近年来蓬勃兴起的一类新型复合材料,指利用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代替通常的树脂胶粘剂,与超过35%-70%以上的木粉、稻壳、秸秆等废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再经挤压、模压、注塑成型等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板材或型材。主要用于建材、家具、物流包装等行业。现有的塑木复合板材在加工中需要人工加入胶粘剂,费时费力,且在添加胶粘剂时可能出现操作不当,使得塑木复合板的在挤压时出现不均匀情况,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塑木复合板材在加工中需要人工加入胶粘剂,费时费力,且在添加胶粘剂时可能出现操作不当,使得塑木复合板的在挤压时出现不均匀情况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两两相互对称的支撑杆,四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上固定安装有上模具,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垫板,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顶杆,底座的上方设有模具台,模具台的顶部开设有模槽,模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储水孔,储水孔与对应的顶杆滑动连接,且储水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模具台上开设有连接孔,多个储水孔均与连接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模具台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进口管,进口管与两侧的储水孔相连通,胶黏剂通过进口管流向储水孔,并在储水孔内存积。优选的,所述模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与进口管相连通,进口管内的胶黏剂通过顶杆的挤压流向连接管,再由连接管流向通孔内,从而对塑木复合板进行添加胶黏剂。优选的,所述进口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软管,软管的一端与水箱固定连接,且进口管上固定安装有单向阀,水箱内的胶黏剂通过软管流向进口管内,同时单向阀能够阻止胶黏剂的回流。优选的,所述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弹簧,弹簧的顶端与模具台的底部相焊接,弹簧能够支撑和复位模具台。本技术中,所述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通过气缸和模槽的配合,能够对模槽内的塑木材料进行挤压,气缸挤压模槽的同时推动模具台,使模具台向下移动。由于模具台向下移动,从而使顶杆挤压储水孔内的胶黏剂,使胶黏剂流进模槽内,对塑木复合板材料进行粘黏。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自动的对塑木复合板材料进行添加胶黏剂,利于人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的A-A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杆、3顶板、4水箱、5气缸、6上模具、7垫板、8模具台、9顶杆、10储水孔、11连接孔、12通孔、13软管、14单向阀、15连接管、16进口管、17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两两相互对称的支撑杆2,四个支撑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3,顶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4,顶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5,气缸5的活塞上固定安装有上模具6,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垫板7,垫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顶杆9,底座1的上方设有模具台8,模具台8的顶部开设有模槽,模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储水孔10,储水孔10与对应的顶杆9滑动连接,且储水孔10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模具台8上开设有连接孔11,多个储水孔10均与连接孔11相连通。本技术中,模具台8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进口管16,进口管16与两侧的储水孔10相连通。本技术中,模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与进口管16相连通。本技术中,进口管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软管13,软管13的一端与水箱4固定连接,且进口管16上固定安装有单向阀14。本技术中,垫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弹簧17,弹簧17的顶端与模具台8的底部相焊接。实施例2参照图1-3,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焊接有四个两两相互对称的支撑杆2,四个支撑杆2的顶端焊接有同一个顶板3,顶板3的顶部焊接有水箱4,顶板3的底部焊接有气缸5,气缸5的活塞上焊接有上模具6,底座1的顶部焊接有垫板7,垫板7的顶部焊接有多个顶杆9,底座1的上方设有模具台8,模具台8的顶部开设有模槽,模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储水孔10,储水孔10与对应的顶杆9滑动连接,且储水孔10的内壁上焊接有密封圈,模具台8上开设有连接孔11,多个储水孔10均与连接孔11相连通。本技术中,模具台8的两侧均焊接有进口管16,进口管16与两侧的储水孔10相连通,胶黏剂通过进口管16流向储水孔10,并在储水孔10内存积。本技术中,模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一端焊接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与进口管16相连通,进口管16内的胶黏剂通过顶杆9的挤压流向连接管15,再由连接管15流向通孔12内,从而对塑木复合板进行添加胶黏剂。本技术中,进口管16的一端焊接有软管13,软管13的一端与水箱4固定连接,且进口管16上焊接有单向阀14,水箱4内的胶黏剂通过软管13流向进口管16内,同时单向阀14能够阻止胶黏剂的回流。本技术中,垫板7的顶部焊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弹簧17,弹簧17的顶端与模具台8的底部相焊接,弹簧17能够支撑和复位模具台8。本技术中,启动气缸5,气缸5推动活塞移动,活塞推动上模具6下移,上模具6挤压模槽内的塑木复合板材,并对模具台8进行推动,使模具台8向下移动,顶杆9推动储水孔10内的胶黏剂,并对胶黏剂形成空间挤压,使胶黏剂流向连接孔11和通孔12内,通过进口管16流向连接管15,进而流向通孔12内,通过通孔12与储水孔10对模槽内注入胶黏剂,同时进口管16上的单向阀14能够防止胶黏剂在顶杆9的挤压下回流,当对模槽内添加胶黏剂后,活塞恢复到气缸5内,模具台8在弹簧17的带动下上升,顶杆9相对的下降,同时水箱4内的胶黏剂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注入到通孔10内,使操作更加的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两两相互对称的支撑杆(2),四个支撑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3),顶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4),顶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5),气缸(5)的活塞上固定安装有上模具(6),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垫板(7),垫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顶杆(9),底座(1)的上方设有模具台(8),模具台(8)的顶部开设有模槽,模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储水孔(10),储水孔(10)与对应的顶杆(9)滑动连接,且储水孔(10)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模具台(8)上开设有连接孔(11),多个储水孔(10)均与连接孔(1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两两相互对称的支撑杆(2),四个支撑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3),顶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4),顶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5),气缸(5)的活塞上固定安装有上模具(6),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垫板(7),垫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顶杆(9),底座(1)的上方设有模具台(8),模具台(8)的顶部开设有模槽,模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储水孔(10),储水孔(10)与对应的顶杆(9)滑动连接,且储水孔(10)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模具台(8)上开设有连接孔(11),多个储水孔(10)均与连接孔(1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塑木复合板材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君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星和瑞塑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