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442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包括两组限位机构,其中,每组限位机构分别包括滑动部、用于约束滑动部只能沿横向移动的限位部、若干弹簧以及用于固定弹簧一端的固定部,所述弹簧分别横向设置,且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滑动部相连;所述两组限位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输送方向的两侧,且所述两个滑动部分别沿纵向平行布置,两个滑动部分别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夹紧放置在两个滑动部之间的板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送料装置,结构紧凑,既可以用于输送板材,又可以使板材在输送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对中输送的状态,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还可以在输送的过程中,测量被输送板材的宽度,以便对不合格板材进行剔除。

A feeding device capable of automatic cent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
技术介绍
送料装置是常见的输送设备,通常用于将物料或产品或板材等输送到下一道工序,在工业系统中,尤其是在自动化的工业系统中,应用广泛。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送料装置,通常只能单纯的将物料向前输送,而不能确保板材的在输送的过程中保持对中状态,尤其是对于具有规整外形的物料,如板材、包装箱等,在实际工业过程中,通常需要将这种物料以对中的状态进入下一道工序,以便后续加工,如对板材的高精度切割、裁剪、折弯等,现有技术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人工对物料的位置进行矫正,以实现对中,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板材的对中精度低,严重影响后续地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送料装置不能实现物料的对中,采用人工对中时,成本高、精度低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包括两组限位机构,其中,每组限位机构分别包括滑动部、用于约束滑动部只能沿横向移动的限位部、若干弹簧以及用于固定弹簧一端的固定部,所述弹簧分别横向设置,且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滑动部相连;所述两组限位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输送方向的两侧,且所述两个滑动部分别沿纵向平行布置,两个滑动部分别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夹紧放置在两个滑动部之间的板材。在实际安装时,两组限位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输送方向的两侧,即两组限位机构中弹簧的数目及布置位置相同,且两个滑动部之间的中心线正好位于输送方向(纵向)的正中间,正好实现对中;在输送板材时,板材放置在两个滑动部之间,并沿纵向输送,由于两个滑动部均可以沿横向移动,从而使得两组限位机构中的弹簧的压缩量或拉伸量相同,使得设置在两个滑动部之间的板材在输送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对中输送的状态,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为减小对中输送过程中,板材的摩擦阻力,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滑动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排相互平行的滚动体,且所述滚动体至少可以沿纵向转动,相邻两排滚动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板材一端的间隙;两个滑动部上的滚动体相互对立。在输送板材的过程中,板材的两端分别卡在滑动部上的两排滚动体之间的间隙内,不仅可以保持板材水平、且对中输送,而且板材通过四个棱边与所述滚动体接触(线与弧面的接触),采用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从而有效降低输送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从而可以降低输送的动力,进而降低输送成本。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滑动部包括长条形滑块,所述长条形滑块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用于约束所述滚动体的槽口,且所述滚动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槽口内。设置在槽口内的滚动体,不仅可以沿长条形滑块的长度方向(即纵向)转动,而且可沿任意方向转动,更有利于输送板材。优选的,所述滚动体为钢球。钢球耐磨,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一种方案中,所述限位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动部前后两端的限位板,两个限位板横向设置,并相互平行。两个限位板之间构成横向滑动的通道,所述滑动部被限制在两个限位板之间,使得滑动部只能沿所述通道横向移动,从而防止滑动部在板材的带动下沿纵向移动。又一种方案中,所述限位部包括一个滑槽,所述滑槽为矩形结构,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并通过滑槽上两个相互对立的侧壁限制滑动部纵向移动。另一种方案中,所述限位部包括至少一根横向设置的滑轨,所述滑动部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适配的滑槽。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使得滑动部可以在滑轨的导向作用下横向移动,并且可以通过滑槽与滑轨的配合,防止滑动部在板材的带动下沿纵向移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固定部为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的外侧,且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或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的内侧,且所述弹簧为拉伸弹簧。当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的外侧时,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固定板与滑动部之间,且弹簧需要采用压缩弹簧,滑动部在板材的作用下横向移动时,挤压弹簧,使得弹簧在压缩的状态下产生弹力,从而夹紧板材,同理,当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的内侧时,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固定板与滑动部之间,且弹簧需要采用拉伸弹簧,滑动部在板材的作用下横向移动时,使得弹簧拉伸弹簧,从而使得弹簧在拉伸的状态下产生弹力并夹紧板材。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所述限位机构中的限位部或固定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或与所述底座为一体结构。为便于检测所输送的板材的宽度,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测力传感器和处理器,所述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弹簧的一端,用于检测弹簧的弹力并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弹力计算板材的宽度。当板材在输送的过程中,板材被夹在两个滑动部之间,弹簧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根据测力传感器上所检测到的弹力(压力或拉力),处理器可以结合弹簧的参数,计算出当前弹簧的压缩量或伸长量(根据胡克定律进行计算),此时,板材的宽度等于两个滑动部之间的初始距离加上2倍所述压缩量或伸长量,从而实现对板材宽度的计算,便于后续加工工艺中对板材宽度不符合要求的板材筛选出来,并进行剔除。优选的,所述测力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拉力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处理器可以是PC机、单片机或ARM芯片等。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引导部,所述两个引导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的一端,并构成喇叭状结构,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板材进入两个滑动部之间。由于初始时,两个滑动部之间的距离较小(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引导部的设置,使得本送料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板材。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送料装置,结构紧凑,既可以输送板材,又可以使板材在输送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对中输送的状态,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2、本送料装置,适用于输送不同宽度的板材,并确保其对中。3、本送料装置,可以在输送的过程中,测量被输送板材的宽度,以便对不合格板材进行剔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送料对中装置的前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送料对中装置中,滑动部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送料对中装置中,滑轨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另一种送料对中装置的前视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送料对中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又一种送料对中装置的前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又一种送料对中装置中,限位机构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限位机构101,滑动部102,长条形滑块103,槽口104,滚动体105,固定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限位机构,其中,每组限位机构分别包括滑动部、用于约束滑动部只能沿横向移动的限位部、若干弹簧以及用于固定弹簧一端的固定部,所述弹簧分别横向设置,且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滑动部相连;所述两组限位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输送方向的两侧,且所述两个滑动部分别沿纵向平行布置,两个滑动部分别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夹紧放置在两个滑动部之间的板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限位机构,其中,每组限位机构分别包括滑动部、用于约束滑动部只能沿横向移动的限位部、若干弹簧以及用于固定弹簧一端的固定部,所述弹簧分别横向设置,且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滑动部相连;所述两组限位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输送方向的两侧,且所述两个滑动部分别沿纵向平行布置,两个滑动部分别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夹紧放置在两个滑动部之间的板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排相互平行的滚动体,且所述滚动体至少可以沿纵向转动,相邻两排滚动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板材一端的间隙;两个滑动部上的滚动体相互对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长条形滑块,所述长条形滑块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用于约束所述滚动体的槽口,且所述滚动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槽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动部前后两端的限位板,两个限位板横向设置,并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对中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一个滑槽,所述滑槽为矩形结构,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巍巍潘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