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渣去除装置和厌氧消化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26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渣去除装置和厌氧消化罐。浮渣去除装置包括:刮臂,设在反应容器内;回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刮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刮臂转动以刮聚所述反应容器中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浮渣抽吸部件,设在所述反应容器内,用于聚拢抽吸所述刮臂刮聚的浮渣;浮渣排出部件,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浮渣抽吸部件聚拢抽吸的浮渣排出所述反应容器。利用上述装置可以快速持续地去除浮渣,保证了反应容器内有足够的有效反应容积,整个厌氧消化工艺的可以持续稳定进行。将其安装在厌氧消化罐罐体的顶部后可有效避免浮渣在厌氧消化罐内的累积,保证了厌氧消化罐内有足够的有效反应容积。

Scum removal unit and anaerobic diges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渣去除装置和厌氧消化罐
本技术涉及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浮渣去除装置和厌氧消化罐。
技术介绍
自2010年我国开展第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以来,全国各地已有200多座餐厨废弃物处理工程开始了探索之路。经过近10年的发展,厌氧消化工艺已经成为餐厨废弃物处理的主流工艺。厌氧消化工艺是一种成熟的厌氧生化处理工艺,在很多行业中均有成功应用的案例。然而对于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而言,基质中夹杂着大量可浮性杂质,对厌氧消化工艺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困扰,这是由于一些项目在前端分选工艺完成不到位,导致大量浮渣进入厌氧消化罐内部累积,大大减小了有效反应容积,从而面临工程停产、清罐整改的命运。从近些年各地运行的实际案例来看,想要在厌氧消化罐前处理工艺中完全去除浮渣是很难的,浮渣在罐内的累积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必须开发一套具有浮渣去除功能的厌氧消化罐系统,有效保障厌氧消化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浮渣不易去除、容易累积问题,提供一种浮渣去除装置和厌氧消化罐。一种浮渣去除装置,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包括:刮臂,设在反应容器内;回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刮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刮臂转动以刮聚所述反应容器中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浮渣抽吸部件,设在所述反应容器内,用于聚拢抽吸所述刮臂刮聚的浮渣;浮渣排出部件,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浮渣抽吸部件聚拢抽吸的浮渣排出所述反应容器。操作时,回转驱动机构驱动刮臂将反应容器内部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聚集起来;浮渣抽吸部件抽吸时创造了一个聚拢浮渣的水力条件,使刮臂刮聚的浮渣沿着刮臂向抽吸中心流动,聚集到浮渣抽吸部件抽吸口的浮渣直接被抽吸进入浮渣抽吸部件后,经浮渣排出部件排出至反应容器外部,在外部进行后续的处理。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在反应中快速持续地去除浮渣,将浮渣排出反应容器后可有效避免浮渣在反应容器内累积,保证了反应容器内有足够的有效反应容积,整个厌氧消化工艺的可以持续稳定进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渣抽吸部件为内部设有排渣泵的泵箱,所述泵箱设在所述反应容器的内部中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渣排出部件为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一端与浮渣抽吸部件的输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反应容器外部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设在反应容器外部的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伸入反应容器内部并与刮臂垂直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设在反应容器外的电机,所述浮渣抽吸部件为内部设有排渣泵的泵箱,所述浮渣排出部件为中空传动轴,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中空传动轴旋转,所述中空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排渣泵的输出口连接,另一端通至所述反应容器的外部,所述刮臂的一端与所述泵箱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回转支承,套在所述中空传动轴上,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内圈和外齿圈,所述外齿圈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且所述外齿圈与所述中空传动轴连接,所述内圈固定在所述反应容器外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刮臂一端与所述回转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设有支撑滚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刮臂有多个,以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且各所述刮臂的端部皆与所述回转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刮臂具有弧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流口,所述回流口设在所述反应容器表面,以供脱水后的浮渣通过并回流至所述反应容器内。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厌氧消化罐,包括上述的浮渣去除装置,所述浮渣去除装置安装在所述厌氧消化罐靠近罐体顶部的位置。浮渣去除装置设在厌氧消化罐中后,回转驱动机构可驱动刮臂将厌氧消化罐内部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聚集起来;浮渣抽吸部件抽吸时创造了一个聚拢浮渣的水力条件,使刮臂刮聚的浮渣沿着刮臂向抽吸中心流动,聚集到浮渣抽吸部件抽吸口的浮渣直接被抽吸进入浮渣抽吸部件后,经浮渣排出部件排出至厌氧消化罐外部,在外部进行后续的处理。通过上述操作在反应时就可以快速持续地去除浮渣,将浮渣排出厌氧消化罐后可有效避免浮渣在厌氧消化罐内的累积,保证了厌氧消化罐内有足够的有效反应容积,不需要停罐整改,整个厌氧消化工艺的可以持续稳定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浮渣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浮渣去除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浮渣去除装置中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图中,100.反应容器,210.刮臂,211.支撑滚轮,220.回转驱动机构,221.电机,230.浮渣抽吸部件,231.泵箱,232.排渣泵,240.浮渣排出部件,241.中空传动轴,251.减速机,252.主动齿轮,253.内圈,254.外齿圈,255.连接板,256.滚珠轴承,260.回流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浮渣去除装置,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包括:刮臂210,设在反应容器100内;回转驱动机构220,与刮臂210连接,用于驱动刮臂210转动以刮聚反应容器100中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浮渣抽吸部件230,设在反应容器100内,用于聚拢抽吸浮渣;浮渣排出部件240,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230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浮渣抽吸部件230抽吸的浮渣排出反应容器100。回转驱动机构220驱动刮臂210后,刮臂210将反应容器100内部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聚集起来;浮渣抽吸部件230抽吸时创造了一个聚拢浮渣的水力条件,使刮臂210刮聚的浮渣沿着刮臂210向抽吸中心流动,聚集到浮渣抽吸部件230抽吸口的浮渣直接被抽吸进入浮渣抽吸部件230后,经浮渣排出部件240排出至反应容器100外部,在外部进行后续的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包括:/n刮臂,设在反应容器内;/n回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刮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刮臂转动以刮聚所述反应容器中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n浮渣抽吸部件,设在所述反应容器内,用于聚拢抽吸所述刮臂刮聚的浮渣;/n浮渣排出部件,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浮渣抽吸部件聚拢抽吸的浮渣排出所述反应容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包括:
刮臂,设在反应容器内;
回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刮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刮臂转动以刮聚所述反应容器中反应料液表面的浮渣;
浮渣抽吸部件,设在所述反应容器内,用于聚拢抽吸所述刮臂刮聚的浮渣;
浮渣排出部件,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的出口连接,用于将浮渣抽吸部件聚拢抽吸的浮渣排出所述反应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抽吸部件为内部设有排渣泵的泵箱,所述泵箱设在所述反应容器的内部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排出部件为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一端与浮渣抽吸部件的输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反应容器外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设在反应容器外部的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伸入反应容器内部并与刮臂垂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渣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设在反应容器外的电机,所述浮渣抽吸部件为内部设有排渣泵的泵箱,所述浮渣排出部件为中空传动轴,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中空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羽廷纪威吴兵兵顾成陈锡锋蒋正彦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