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卓婵玉专利>正文

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01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机,所述除尘机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主机壳,所述主机壳的底部焊接有吸尘帽,所述主机壳的内部设置有主管,所述主机壳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主机壳的外壁嵌设有插电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一个抽风机连通主管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抽风机通过叶轮将强大的吸力一方面通过主管的吸气口,另一方面通过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吸气口吸附煤燃烧灰尘,主管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通过连接管与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连通,从而灰尘由吸尘帽内侧的集中吸尘盖进入主管和两侧的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通过充分利用抽风机的风力降低了除尘机的除尘成本,提高了除尘机的实用性。

A low energy coal combustion dedu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
,尤其涉及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冶金炼钢电炉和以原煤为燃料的锅炉增加很多,这些炉窑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所以从含尘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越来越重要了,从含尘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措施。然而现有的煤燃烧的除尘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大型大面积的煤燃烧,大多采用大功率多个抽风机和叶轮同时工作,增加了除尘装置的耗能,提高了除尘成本;其次,现有的煤燃烧的除尘装置,大多采用吸附除尘,无法给灰尘降温,严重时会导致灰尘爆炸;最后,现有的煤燃烧的除尘装置,不具有便携性和便于安装,使得无法适用于任何场合的携带式除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机,所述除尘机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主机壳,所述主机壳的底部焊接有吸尘帽,所述主机壳的内部设置有主管,所述主机壳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主机壳的外壁嵌设有插电孔,所述主机壳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所述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和主管的侧剖截面均为U形结构,所述抽风机的吸气口安装有叶轮,所述抽风机的吸气口通过叶轮与主管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连通,所述主管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两侧对称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延伸端贯穿主机壳外壁至壳外,所述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均与连接管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和主管的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均旋合连接有水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吸尘帽的内侧顶部安装有多个竖直截面呈梯形结构的集中吸尘盖,所述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和主管的靠近进气口的竖直端均与对应的集中吸尘盖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管与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连接口处均安装有导向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和主管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内侧均开设有透气孔,且贴覆有湿海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吸尘帽的顶表壁前后两端对称焊接有呈倒U形结构的吊架,两个所述吊架的水平端均等距开设有多个连接孔。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一个抽风机连通主管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抽风机通过叶轮将强大的吸力一方面通过主管的吸气口,另一方面通过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吸气口吸附煤燃烧灰尘,主管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通过连接管与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连通,从而灰尘由吸尘帽内侧的集中吸尘盖进入主管和两侧的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通过充分利用抽风机的风力降低了除尘机的除尘成本,提高了除尘机的实用性。2、本技术中,通过主管、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吸附的灰尘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吸附到主管、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在导向扇的作用下,落在出气口的水帽内,多余的气体通过湿海绵从多个透气孔散出,保证了对煤燃烧灰尘吸附的同时进行降温处理,提高了除尘机的使用性。3、本技术中,通过吸尘帽顶表壁两侧对称焊接有呈倒U形结构的吊架,吊架的水平端等距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当除尘机需要移动或者便携除尘时,可以直接通过吊架或者多个连接孔吊起除尘机,提高除尘机的便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除尘机的横剖图;图3为本技术中除尘机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除尘机的侧视图。图例说明:1、除尘机;2、主机壳;3、吸尘帽;4、吊架;5、连接孔;6、第一侧管;7、第二侧管;8、主管;9、连接管;10、抽风机;11、插电孔;12、水帽;13、集中吸尘盖;14、导向扇;15、湿海绵;16、叶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4,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机1,除尘机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主机壳2,主机壳2的底部焊接有吸尘帽3,主机壳2的内部设置有主管8,主机壳2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10,主机壳2的外壁嵌设有插电孔11,主机壳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侧管6和第二侧管7,第一侧管6、第二侧管7和主管8的侧剖截面均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设置,便于对灰尘进行回收处理,抽风机10的吸气口安装有叶轮16,抽风机10的吸气口通过叶轮16与主管8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连通,主管8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两侧对称连通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设置,提高了抽风机10风力流通的便捷性,连接管9的延伸端贯穿主机壳2外壁至壳外,第一侧管6和第二侧管7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均与连接管9连通。进一步的,第一侧管6、第二侧管7和主管8的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均旋合连接有水帽12,通过水帽12内的水对煤燃烧的灰尘进行降温和吸附,提高了煤燃烧灰尘处理的多效性。进一步的,吸尘帽3的内侧顶部安装有多个竖直截面呈梯形结构的集中吸尘盖13,第一侧管6、第二侧管7和主管8的靠近进气口的竖直端均与对应的集中吸尘盖13连通,集中吸尘盖13的设置,缩小空间,增大空气流速,提高了第一侧管6、第二侧管7和主管8对灰尘的吸附力。进一步的,连接管9与第一侧管6和第二侧管7连接口处均安装有导向扇14,导向扇14的设置,保证了灰尘落入出气口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侧管6、第二侧管7和主管8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内侧均开设有透气孔,且贴覆有湿海绵15,湿海绵15的设置,对灰尘进行二次吸附,提高了除尘机1吸附灰尘的高效性。进一步的,吸尘帽3的顶表壁前后两端对称焊接有呈倒U形结构的吊架4,两个吊架4的水平端均等距开设有多个连接孔5,提高了除尘机1的便携性和便于安装。工作原理:使用时,接通电源,抽风机10开始工作,通过叶轮16将抽风机10的吸力传送给主管8,主管8再通过两侧连接管9分散到第一侧管6和第二侧管7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吸尘帽3下方的灰尘通过集中吸尘盖13分别从第一侧管6、第二侧管7和主管8吸气口进入,然后在吸力的作用下,流送到第一侧管6、第二侧管7和主管8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然后通过竖直端内壁的湿海绵15对灰尘进行一次吸附,在导向扇14的作用下,灰尘落入到出气口的水帽12内,被水帽12内的水吸附和降温,同时,多余的气体由竖直端的多个透气孔排出,当除尘机1需要便携吊起时,可以通过连接吊架4或者连接孔5进行安装,便携除尘,提高了除尘机1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主机壳(2),所述主机壳(2)的底部焊接有吸尘帽(3),所述主机壳(2)的内部设置有主管(8),所述主机壳(2)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10),所述主机壳(2)的外壁嵌设有插电孔(11),所述主机壳(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侧管(6)和第二侧管(7),所述第一侧管(6)、第二侧管(7)和主管(8)的侧剖截面均为U形结构,所述抽风机(10)的吸气口安装有叶轮(16),所述抽风机(10)的吸气口通过叶轮(16)与主管(8)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连通,所述主管(8)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两侧对称连通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延伸端贯穿主机壳(2)外壁至壳外,所述第一侧管(6)和第二侧管(7)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均与连接管(9)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主机壳(2),所述主机壳(2)的底部焊接有吸尘帽(3),所述主机壳(2)的内部设置有主管(8),所述主机壳(2)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10),所述主机壳(2)的外壁嵌设有插电孔(11),所述主机壳(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侧管(6)和第二侧管(7),所述第一侧管(6)、第二侧管(7)和主管(8)的侧剖截面均为U形结构,所述抽风机(10)的吸气口安装有叶轮(16),所述抽风机(10)的吸气口通过叶轮(16)与主管(8)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连通,所述主管(8)靠近吸气口的竖直端两侧对称连通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延伸端贯穿主机壳(2)外壁至壳外,所述第一侧管(6)和第二侧管(7)靠近出气口的竖直端均与连接管(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耗能煤燃烧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管(6)、第二侧管(7)和主管(8)的靠近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婵玉
申请(专利权)人:卓婵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