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阳阳专利>正文

一种高空智能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863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智能救援装置,包括阻燃耐压气囊,阻燃耐压气囊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中部固定设有单向进气阀,进气管的一端与充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充气管的另一端与液氦瓶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液氦瓶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阀,阻燃耐压气囊的顶端固定设有速度传感器,阻燃耐压气囊内部的底端固定设有压力传感器,阻燃耐压气囊底端内的中部固定设有控制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氦气单位质量较空气低的事实,利用氦气产生的浮力与人重力平衡,加上自动控制系统,使被困人员安全降落获救,将传统的人员遇险后待救的情况变为被困人员主动自救,大大增强了被困人员的求生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A high altitude intelligent rescu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智能救援装置
本技术属于高空救援
,涉及一种救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空智能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据统计,2003~2012年,我国年均发生火灾18万起、火灾死亡1698人、受伤1426人,直接财产损失16.26亿元。虽然目前国内高空救援的主要装备有救援机器人、绳索救援技术、电动升降装备、消防云梯及平台、直升机、救生缓降器,或者消防员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救援等等,它们或者举高受限,或者要求施救空间开阔,或者降落速度慢等,或者身陷险境,都有各自的局限性,而且现在的应急救援强调快速、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救援装备也越来越大型化,不适用于当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时,对受困于高层住宅或高处的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智能救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救援设备大型化,不适用于高层住宅或高处的人员,且不能够实现自救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空智能救援装置,包括阻燃耐压气囊,所述阻燃耐压气囊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中部固定设有单向进气阀,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空智能救援装置,包括阻燃耐压气囊(1),其特征在于,/n所述阻燃耐压气囊(1)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管(2);/n所述进气管(2)的中部固定设有单向进气阀(3),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与充气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4)的另一端与液氦瓶(6)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液氦瓶(6)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阀(7);/n所述阻燃耐压气囊(1)的顶端固定设有速度传感器(8),所述阻燃耐压气囊(1)内部的底端固定设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阻燃耐压气囊(1)底端内的中部固定设有控制箱(14),所述控制箱(14)的内部分别固定设有蓄电池(15)和PLC控制器(16),所述阻燃耐压气囊(1)底端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智能救援装置,包括阻燃耐压气囊(1),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燃耐压气囊(1)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管(2);
所述进气管(2)的中部固定设有单向进气阀(3),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与充气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4)的另一端与液氦瓶(6)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液氦瓶(6)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阀(7);
所述阻燃耐压气囊(1)的顶端固定设有速度传感器(8),所述阻燃耐压气囊(1)内部的底端固定设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阻燃耐压气囊(1)底端内的中部固定设有控制箱(14),所述控制箱(14)的内部分别固定设有蓄电池(15)和PLC控制器(16),所述阻燃耐压气囊(1)底端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排气管(10),所述第一排气管(10)的中部固定设有电磁阀(11);
所述控制箱(14)的底端固定设有挂环(18),所述挂环(18)与吊绳(1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吊绳(1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吊带(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阳李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李阳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