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灰烬消化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285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灰烬消化室,它包括灰烬消化室本体、出灰斗、助燃空气入口装置、空气循环管、引风机、进气入风口,在出灰斗的下方开有循环空气出口,在消化室本体的壁面上开有进气入风口,在循环空气出口和进气入风口之间处连接有空气循环管,在靠近循环空气出口端的空气循环管路上设有引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产生水煤气效应(C+H↓[2]O→CO+H↓[2]),彻底达到降低灰烬的灼烧减量并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环境卫生。助燃空气入口装置环绕在灰烬消化室的四周,达到最佳的助燃效应,搭配改良后之铸铁炉床与此灰烬消化室更可以确保灰烬的灼烧减量能够达到国家标准。(*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灰烬消化室
技术介绍
废弃物在炉床中的停滞时间越长则燃烧越完全,使得灰烬中可燃成份减少;反之,停滞时间越短燃烧不够完全,灰烬中可燃成份大增,进而影响灼烧减量。延长灰烬在焚化炉的停滞时间,可得到高品质的燃烧灰烬。即灰烬中的可燃份能降到最低,所剩下的物质都是灰份,灼烧减量少。但对于24小时连续操作的中小型焚化炉的操作,延长时间废弃物在炉床中的停滞时间就会降低焚化炉的处理容量,这是由于灰烬的热释放量会占去焚化炉一部分的燃烧热负荷。以往的设计是将预热空气引流至灰烬消化室外侧所配置的一截风管,再吹入灰烬消化室内,藉此对余灰中的未燃固定碳产生助燃的效果再进行长时间之滞留锻烧,并经由热灼烧来减低可燃灰份,但这一种设计的缺点为①仅有一侧入风口,助燃的效果有限。②在出灰时会造成出灰口四周烟雾迷漫的情形,严重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环境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助燃效果好、出灰时环境污染小的新型灰烬消化室。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包括灰烬消化室本体、出灰斗、助燃空气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空气循环管、引风机、进气入风口,在出灰斗的下方开有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灰烬消化室,包括灰烬消化室本体、出灰斗、助燃空气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空气循环管、引风机、进气入风口,在出灰斗的下方开有循环空气出口,在消化室本体的壁面上开有进气入风口,在循环空气出口和进气入风口之间处连接有空气循环管,在靠近循环空气出口端的空气循环管路上设有引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蜀涛
申请(专利权)人:志品福州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