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波导引发的基站间干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0957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03
本公开提出一种大气波导引发的基站间干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第一基站检测上行符号的干扰信息,并判断检测的干扰信息是否满足远端基站干扰特征;在满足远端基站干扰特征的情况下,第一基站进入远端干扰消除状态;第一基站在预设资源上发送全部或部分基站标识信息,将检测到的远端干扰的描述信息发送到核心网,以使得核心网确定与第一基站互为远端干扰基站的第二基站,并发送干扰消除指示信息给远端干扰基站;远端干扰基站根据干扰消除指示信息调整子帧配置。从而,解决远端基站干扰,基本消除或至少减少远端基站干扰。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aling with interference between base stations caused by atmospheric wavegu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气波导引发的基站间干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气波导引发的基站间干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电磁波在大气边界层尤其是在近地层传播时会受大气折射影响,传播轨迹弯向地面,当曲率超过地球表面曲率时,电磁波部分会被捕获在一定厚度的大气薄层内,就像电磁波在金属波导管中近似无损耗传播一样,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大气波导传播。根据实际的运维经验,大气波导现象对于移动通信系统会造成远距离同频干扰,主要是干扰基站的下行发送对于受干扰基站的上行接收的干扰,具有影响范围广、干扰随机性强、干扰强度大、干扰频段单一等特点,且受影响的主要是F频段,接通率、掉线率、切换成功率受到不同程度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大气波导引发的基站间干扰的解决方案。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大气波导引发的基站间干扰的处理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检测上行符号的干扰信息,并判断检测的干扰信息是否满足远端基站干扰特征;在满足远端基站干扰特征的情况下,第一基站进入远端干扰消除状态;第一基站根据基站标识信息确定用来发送基站标识信息的预设资源,在预设资源上发送全部或部分基站标识信息,并更新广播消息以通知终端所述预设资源的位置,以使得终端在基站标识信息发送时刻,下行测量和接收第一基站的数据时不考虑该位置处的数据;第一基站将检测到的远端干扰的描述信息发送到核心网,以使得核心网确定与第一基站互为远端干扰基站的第二基站,并发送干扰消除指示信息给远端干扰基站;远端干扰基站根据干扰消除指示信息调整子帧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检测到的间隔符号后的至少一个上行符号的干扰噪声高于预设门限值,判定满足远端基站干扰特征,预设门限值由网管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站进入远端干扰消除状态之后,开启定时器,在定时器的时间内,不允许回退到远端干扰消除状态之前的初始子帧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资源的频域位置根据基站标识的固定偏移后一比特位到第一偏移之间的比特信息确定,频域位置与带宽和子载波间隔相关,一个带宽上支持的不同图样位置以及映射的比特数为:其中PRBtotal表示物理资源块PRB总数,与带宽和子载波间隔相关,floor表示向下取整,每个图样位置不包含同步信号块SSB频域位置上的20个PRB。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预设资源的时域信息上,在每个包含上行、下行和间隔的时隙中,部分基站标识信息位于该时隙最后一个下行符号上被发送,且每1024帧被发送一次,且被发送的系统帧号根据基站标识的第二偏移后一比特位到第二偏移后十比特位之间的比特信息确定,将第二偏移后一比特位到第二偏移后十比特位之间的比特转成10进制后,模1024得到的结果作为系统帧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预设资源的码域信息上,部分基站标识信息采用Zadoff-Chu序列发送,采用的Zadoff-Chu序列信息根据基站标识的第一偏移到第二偏移之间的比特信息生成,Zadoff-Chu序列信息生成公式为其中,序列长度Nzc=139,u表示根序列。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基站标识信息是指基站标识别信息中除去高X比特位之外的其他信息,高X比特位通过广播消息通知终端,当高X比特位不通过广播消息发送时,表示发送全部基站标识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广播消息还包括:是否开启消除远端基站干扰,基站标识偏移值,其中,基站标识偏移值包括:固定偏移、第一偏移、第二偏移。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基站的广播消息确定基站标识信息的时频位置,若在相同的时频位置被调度,则解调数据时去除基站标识信息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基站标识信息的频域位置根据基站标识的固定偏移后一比特位到第一偏移之间的比特信息确定;基站标识信息的系统帧号根据基站标识的第二偏移后一比特位到第二偏移后十比特位之间的比特信息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发送到核心网的远端干扰的描述信息包括:第一基站的标识信息,第一基站检测出的干扰基站的标识信息;第一基站被干扰符号的个数;发送原因:干扰触发。在一些实施例中,核心网确定远端干扰基站的方法包括:核心网判断第一基站上报的干扰基站标识列表中包含的基站标识部分或全部与第二基站提供的本基站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互为远端干扰基站,如果没有匹配到相应的基站标识,向预先配置的多个覆盖相邻区域的其他核心网转发干扰基站标识列表和该核心网的标识信息,由其他核心网进行匹配;或者,核心网判断第二基站上报的干扰基站标识列表中包含的基站标识部分或全部与第一基站提供的本基站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互为远端干扰基站,如果没有匹配到相应的基站标识,向预先配置的多个覆盖相邻区域的其他核心网转发干扰基站标识列表和该核心网的标识信息,由其他核心网进行匹配。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属于一个核心网,则:核心网下发给第二基站的干扰消除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基站的标识信息;第二基站需要减少发射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或者,核心网下发给第一基站的干扰消除指示信息包括: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第一基站需要减少发射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基站属于第一核心网,第二基站属于第二核心网,则:第二核心网下发给第二基站的干扰消除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基站的标识信息;第二基站需要减少发射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或者,第二核心网通过第一核心网下发给第一基站的干扰消除指示信息包括: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第一基站需要减少发射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端干扰基站在调整子帧配置之后,通过核心网通知对方基站本基站的子帧配置已修改,其中,远端干扰基站为第一基站时,对方基站为第二基站;远端干扰基站为第二基站时,对方基站为第一基站。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端干扰基站通过核心网通知对方基站本基站的子帧配置已修改包括:远端干扰基站发送干扰消除确认信息给核心网,以使核心网发送干扰报告确认信息给对方基站,其中,干扰消除确认信息和干扰报告确认信息均包括:远端干扰基站的标识信息;对方基站的标识信息;修改原因。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达到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后,恢复远端干扰消除状态之前的初始子帧配置,其中,定时器通过网管预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站恢复初始子帧配置包括:第一基站通过核心网通知第二基站第一基站准备恢复初始子帧配置;第一基站通过核心网接收到第二基站返回的通知确认信息后,恢复初始子帧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属于一个核心网,则恢复初始子帧配置过程包括:第一基站向核心网发送干扰恢复请求,干扰恢复请求中包括第一基站的标识信息,被通知的第二基站的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气波导引发的基站间干扰的处理方法,包括:/n第一基站检测上行符号的干扰信息,并判断检测的干扰信息是否满足远端基站干扰特征;/n在满足远端基站干扰特征的情况下,第一基站进入远端干扰消除状态;/n第一基站根据基站标识信息确定用来发送基站标识信息的预设资源,在预设资源上发送全部或部分基站标识信息,并更新广播消息以通知终端所述预设资源的位置,以使得终端在基站标识信息发送时刻,下行测量和接收第一基站的数据时不考虑该位置处的数据;/n第一基站将检测到的远端干扰的描述信息发送到核心网,以使得核心网确定与第一基站互为远端干扰基站的第二基站,并发送干扰消除指示信息给远端干扰基站;/n远端干扰基站根据干扰消除指示信息调整子帧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波导引发的基站间干扰的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检测上行符号的干扰信息,并判断检测的干扰信息是否满足远端基站干扰特征;
在满足远端基站干扰特征的情况下,第一基站进入远端干扰消除状态;
第一基站根据基站标识信息确定用来发送基站标识信息的预设资源,在预设资源上发送全部或部分基站标识信息,并更新广播消息以通知终端所述预设资源的位置,以使得终端在基站标识信息发送时刻,下行测量和接收第一基站的数据时不考虑该位置处的数据;
第一基站将检测到的远端干扰的描述信息发送到核心网,以使得核心网确定与第一基站互为远端干扰基站的第二基站,并发送干扰消除指示信息给远端干扰基站;
远端干扰基站根据干扰消除指示信息调整子帧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基站检测到的间隔符号后的至少一个上行符号的干扰噪声高于预设门限值,判定满足远端基站干扰特征,预设门限值由网管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第一基站进入远端干扰消除状态之后,开启定时器,在定时器的时间内,不允许回退到远端干扰消除状态之前的初始子帧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预设资源的频域位置根据基站标识的固定偏移后一比特位到第一偏移之间的比特信息确定,频域位置与带宽和子载波间隔相关,一个带宽上支持的不同图样位置以及映射的比特数为:其中PRBtotal表示物理资源块PRB总数,与带宽和子载波间隔相关,floor表示向下取整,每个图样位置不包含同步信号块SSB频域位置上的20个PRB。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预设资源的时域信息上,在每个包含上行、下行和间隔的时隙中,部分基站标识信息位于该时隙最后一个下行符号上被发送,且每1024帧被发送一次,且被发送的系统帧号根据基站标识的第二偏移后一比特位到第二偏移后十比特位之间的比特信息确定,将第二偏移后一比特位到第二偏移后十比特位之间的比特转成10进制后,模1024得到的结果作为系统帧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预设资源的码域信息上,部分基站标识信息采用Zadoff-Chu序列发送,采用的Zadoff-Chu序列信息根据基站标识的第一偏移到第二偏移之间的比特信息生成,Zadoff-Chu序列信息生成公式为其中,序列长度Nzc=139,u表示根序列。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部分基站标识信息是指基站标识别信息中除去高X比特位之外的其他信息,高X比特位通过广播消息通知终端,当高X比特位不通过广播消息发送时,表示发送全部基站标识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广播消息还包括:是否开启消除远端基站干扰,基站标识偏移值,
其中,基站标识偏移值包括:固定偏移、第一偏移、第二偏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终端根据基站的广播消息确定基站标识信息的时频位置,若在相同的时频位置被调度,则解调数据时去除基站标识信息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其中,
基站标识信息的频域位置根据基站标识的固定偏移后一比特位到第一偏移之间的比特信息确定;
基站标识信息的系统帧号根据基站标识的第二偏移后一比特位到第二偏移后十比特位之间的比特信息确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基站发送到核心网的远端干扰的描述信息包括:
第一基站的标识信息,
第一基站检测出的干扰基站的标识信息;
第一基站被干扰符号的个数;
发送原因:干扰触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核心网确定远端干扰基站的方法包括:
核心网判断第一基站上报的干扰基站标识列表中包含的基站标识部分或全部与第二基站提供的本基站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互为远端干扰基站,如果没有匹配到相应的基站标识,向预先配置的多个覆盖相邻区域的其他核心网转发干扰基站标识列表和该核心网的标识信息,由其他核心网进行匹配;
或者,
核心网判断第二基站上报的干扰基站标识列表中包含的基站标识部分或全部与第一基站提供的本基站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互为远端干扰基站,如果没有匹配到相应的基站标识,向预先配置的多个覆盖相邻区域的其他核心网转发干扰基站标识列表和该核心网的标识信息,由其他核心网进行匹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属于一个核心网,则:
核心网下发给第二基站的干扰消除指示信息包括:
第一基站的标识信息;
第二基站需要减少发射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
或者,核心网下发给第一基站的干扰消除指示信息包括:
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
第一基站需要减少发射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第一基站属于第一核心网,第二基站属于第二核心网,则:
第二核心网下发给第二基站的干扰消除指示信息包括:
第一基站的标识信息;
第二基站需要减少发射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
或者,
第二核心网通过第一核心网下发给第一基站的干扰消除指示信息包括:
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
第一基站需要减少发射的下行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远端干扰基站在调整子帧配置之后,通过核心网通知对方基站本基站的子帧配置已修改,
其中,远端干扰基站为第一基站时,对方基站为第二基站;远端干扰基站为第二基站时,对方基站为第一基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远端干扰基站通过核心网通知对方基站本基站的子帧配置已修改包括:
远端干扰基站发送干扰消除确认信息给核心网,以使核心网发送干扰报告确认信息给对方基站,
其中,干扰消除确认信息和干扰报告确认信息均包括:
远端干扰基站的标识信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森李俊杰张乐李凯孙震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