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主动支撑型VSC自适应优化调控网络惯量水平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自适应优化调控网络惯量水平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主动支撑型VSC自适应优化调控网络惯量水平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机组占比越来越高,大量的双馈、永磁风机、光伏和储能装置通过电力电子设备并入电网,其中除了双馈风机具有小部分惯量外,其余新能源发电设备均通过逆变器与电网耦合,导致系统的整体惯量减少。同时伴随着传统同步发电机组的退出,进一步恶化了网络的惯量支撑能力,而新能源机组采用主动支撑控制策略,将具有同步发电机的有功频率支撑能力,能大大改善系统的频率响应。同时利用主动支撑型VSC的惯量柔性调控方法,结合网络惯量分布特性,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频率稳定。在钟庆昌教授提出Synchronverter概念后,主动支撑控制策略取得长足的发展。在虚拟惯量的定性定量分析、惯量调控和惯量分摊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惯量定量分析方面如:[1]黄林彬,辛焕海,黄伟,等.含虚拟惯量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定量分析力法[J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主动支撑型VSC自适应优化调控网络惯量水平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推导两区系统惯量中心点及频率分布特性;基于主动支撑型VSC的控制策略原理;利用主动支撑型VSC自适应优化调控系统的惯量水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主动支撑型VSC自适应优化调控网络惯量水平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推导两区系统惯量中心点及频率分布特性;基于主动支撑型VSC的控制策略原理;利用主动支撑型VSC自适应优化调控系统的惯量水平。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基于主动支撑型VSC自适应优化调控网络惯量水平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推导两区系统惯量中心点及频率分布特性,包括:推导两区系统惯量中心点位置、分析边界功率变化对内部频率的影响以及分析线路频率分布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基于主动支撑型VSC自适应优化调控网络惯量水平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推导两区系统惯量中心点位置,包括:对于两机系统,利用发电机的端电压和等效惯量,推出系统惯量中心点的位置为:
式中,α*为惯量中心点的位置,E′1为两机系统中1号同步发电机的的端电压,E′2为两机系统中2号同步发电机的端电压,H1为两机系统中1号同步发电机的惯性时间常数,H2为两机系统中2号同步发电机的惯性时间常数;
系统惯量中心点的频率为:
式中,ω*为惯量中心点角频率,ω1为两机系统中1号同步发电机的的角频率,ω2为两机系统中2号同步发电机的角频率;
对于一个多机两区系统,一侧为S区,一侧为A区各区包含n台同步发电机和(p-q)个负载,两区由一条传输线路传输,假设传输线路阻抗均匀分布,各区发电机的惯性时间常数为同一功率等级下;其中,E'iejδ为发电机i的内电势,Upejδ为节点p的端口电压,Hi为发电机i的惯量,Pi为节点i的输入(出)功率;则系统中各区惯量中心转子运动方程为:
其中PmS、PmA分别为S、A区的机械功率,PeS,PeA分别为S、A区的电磁功率,分别为S、A区的功角变化率,ω0表示额定角频率,ωS、ωA为S、A区的角频率,HS、HA别为S、A区的等效惯性时间常数,分别为S、A区的角频率变化率;
其中:
式中:ω0为额定角频率,P为联络线传输功率;HSi,HAi分别为S、A区域第i台发电机的惯性时间常数,PSi,PAi为S、A区域第i台发电机的电磁功率,PmSi,PmAi分别为S、A区域第i台发电机的机械功率,ωSi、ωAi为S、A区域第i台发电机的角频率,Uk、Uj分别为S、A区域的出口端电压,δk、δj分别为S、A区域的出口等效功角,X为S与A区域联络线的电抗;
假设:1、S和A区负荷为恒功率负荷,且负荷不波动,只考虑联络线功率波动,2、S和A区各台发电机的功角与各区惯量中心功角相同,即S区各发电机功角均为δS,A区各发电机功角均为δA,3、S和A区各台发电机的功角变化率与各区惯量中心功角变化率相同,即:
其中δSi,δAi分别表示S、A区域第i台发电机的功角,δSi0,δAi0分别表示S、A区域第i台发电机的功角的额定值,δS,δA分别表示S、A区域各发电机的功角,δS0,δA0分别表示S、A区域各发电机功角的额定值;
若S区总的功率波动为ΔP时,则各台发电机的分摊波动功率为同理A区各台发电机的分摊波动功率为
当联络线发生功率波动ΔP时,由基尔霍夫电流方程,可得:
式中,ΔP为联络线上功率波动,E′Si,E′Ai分别表示S、A区域第i台发电机的电动势;
假设惯量中心点在线路α点处,则有:
式中:V和θ为α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
两次求导得:
式中:为角频率的变化率;式中,为α点角频率的变化率,分别为S,A区域等效角频率的变化率;
其中:
将式(3)代入式(10)中可得:
惯量中心COI点的频率变化率为:
式中,分别为S、A区的角频率变化率,表示惯量中心点的角频率变化率;
令两区系统线路上任意一点频率变化率等于惯量中心COI点频率变化率,找到两区系统惯量中心位置的表达式,即令式(12)等于(13)即可得:
式(14)即为惯量中心点位置的表达式,两区系统惯量中心点的位置与各台发电机的端电压Ei与惯性时间常数Hi有关。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的基于主动支撑型VSC自适应优化调控网络惯量水平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分析边界功率变化对内部频率的影响,包括:
若两区系统α点处出现有功功率的缺失或新增,则该有功功率变化将冲击系统的频率分布,根据α点处有功功率平衡得:
式中,Pin/out表示α点注入和流出的功率;
将式(7)代入可得:
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若考虑规定输入/输出特性,即有功功率变化对系统频率的冲击响应,则可得传递函数:
式中,φ、ψ分别为左右特征向量,λi为特征值,Ri为留数,ψi、φi为第i个特征向量,Aα、Bα、Cα为状态方程参数矩阵的分块矩阵,Λ为Aα矩阵特征值组成的对角阵,I为单位矩阵,ΔP为输入功率变化量,Δω角频率的变化量;
留数Ri表征的是在特征值λi下有功功率对系统频率的影响程度,留数Ri越大,则有功功率对系统频率的影响越大;留数Ri越小,则有功功率对系统频率的影响越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所述的基于主动支撑型VSC自适应优化调控网络惯量水平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分析线路频率分布特性,包括:
由式(3)(8)可得:
同理,若δk,δj和θ之间的夹角足够小,则有:
式中,ωk、ωj为S、A区域端口角频率;
根据式(20)可得,线路中任意一点的频率主要与线路两端节点的角频率和端电压相关,当节点的角频率和端电压确定,便能够确定线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军,姜枫,陈晓东,刘淼,魏俊红,冯占稳,张建,李斌,杨滢璇,杨璐羽,刘闯,闫玉恒,蔡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