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168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包括一号输送机构,在一号输送机构一侧设有自动二次排模装置;所述一号输送机构的出料口通过一号吸膜机构与二号输送机构衔接,在二号输送机构的一侧依次设有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焊接设备和激光检测设备;所述二号输送机构的出料口通过二号吸膜机构与三号输送机构衔接;所述三号输送机构出料口与四号输送机构衔接,并且二者的衔接出设有自动退管设备;由PLC控制系统控制上述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整个生产线上可以完全做到人机隔离,大大提高了电子雷管生产的安全性,并且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较高,经济效益好。

A production line for welding and testing of ignition elements of electronic detona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属于雷管生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业数码电子雷管生产中,通常需要将药头与芯片用锡焊接起来,所述芯片与雷管脚线通过橡胶塞固连在一起的组合构成引线端,为了实现流水线生产,需要将引线端排布在相应的焊接模具上,同时将从药头钢带上剪下并检测合格的药头装载到所述的焊接模具上进行连续焊接操作;焊接完成后需要将其转移检测工序进行检测,最后再将生产完成的电子雷管从焊接模具上取下。其中,在排模及退模工序,需要人工进行焊接模具上的排模及退管,所述的焊接模具为一个矩形盒体,矩形盒体一端设有焊接前板,在焊接前板上依次设有药头夹具、电路板夹具和脚线夹具,其可以将多发电子雷管的药头、电路板和脚线在相应的夹具上排放整齐,实现一次性完成焊接和检测,为了保证后续操作持续稳定,人工将每发电子雷管逐一精确卡放或取出,操作费时费力,为了满足生产需要,一般需要3~4人;在药头钢带剪切、测试工序,为了保证工序的持续稳定,需要工人时常调试药头钢带进给速度;因此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依然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参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高。并且由于电子雷管是易燃、易爆的高危险性产品,现有的设备没有很好实现人机隔离,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雷管,人员危险性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包括输送机构和一个以上能在输送机构上移动的电子雷管焊接测试用模具,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一号输送机构,在一号输送机构一侧设有自动二次排模装置;所述一号输送机构的出料口通过一号吸膜机构与二号输送机构衔接,在二号输送机构的一侧依次设有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焊接设备和激光检测设备;所述二号输送机构的出料口通过二号吸膜机构与三号输送机构衔接;所述三号输送机构出料口与四号输送机构衔接,并且二者的衔接出设有自动退管设备;上述设备均与控制其相互协作的PLC控制系统连接。前述自动二次排模装置包括固连在一号输送机构一侧的安装架,在安装架上设有滑台,滑台上设有可以相对工作台面实现横向、纵向和竖直方向移动的滑移机构及与之连接的气动机械手;所述气动机械手包括气爪气缸和设置在气爪气缸底部的气爪;所述气爪的结构与雷管引线端的橡胶塞相适配,并且为至少两对并列设置。前述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包括固连在二号输送机构一侧的机架,在机架的台面上设有气爪进料机构,在气爪进料机构旁边、机架上开设有药头钢带穿槽,在药头钢带穿槽的下方、气爪进料机构左侧设有药头分离机构;在气爪进料机构右侧、机架的台面上依次设置有过渡导向机构、消磁机构、冲切测试机构和排模机构。在前述气爪进料机构一侧设有光电传感器。前述自动退管设备包括设置在三号输送机构与四号输送机构衔接部的模具放置台,在模具放置台与四号输送机构的进料端之间设有间隙,在间隙处设有升降式顶杆机构,在伸缩式顶杆机构的上方前段设有与之配合使用的挡板结构。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其包括输送机构和一个以上能在输送机构上移动的电子雷管焊接测试用模具,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一号输送机构,在一号输送机构一侧设有自动二次排模装置;所述一号输送机构的出料口通过一号吸膜机构与二号输送机构衔接,在二号输送机构的一侧依次设有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焊接设备和激光检测设备;所述二号输送机构的出料口通过二号吸膜机构与三号输送机构衔接;所述三号输送机构出料口与四号输送机构衔接,并且二者的衔接出设有自动退管设备;工作时,由PLC控制系统控制上述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具体地,将携带引线端组件的焊接测试用模具通过一号输送机构运转至自动二次排模装置下方,通过自动二次排模装置抓取引线端橡胶塞并自动排放在焊接测试用模具上对应的卡槽内;之后通过一号吸膜机构将焊接测试用模具吸放到二号输送机构,由二号输送机构将其运转至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下方实现药头钢带的自动送药头、冲切及测试操作,并将合格药头逐一排放在焊接测试用模具上;再依次运转至焊接设备、激光检测设备,完成焊接及测试;之后通过二号吸膜机构将焊接测试用模具吸放到三号输送机构,由其运转至自动退管设备完成自动退管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整个生产线上可以完全做到人机隔离,大大提高了电子雷管生产的安全性,实用性好。(2)整个生产线连续性和稳定性好,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较高,经济效益好。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自动二次排模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自动退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它用于电子雷管的药头与引线端的芯片焊接及检测生产,包括输送机构和一个以上能在输送机构上移动的电子雷管焊接测试用模具12,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一号输送机构1,在一号输送机构1一侧设有自动二次排模装置2;所述一号输送机构1的出料口通过一号吸膜机构3与二号输送机构4衔接,在二号输送机构4的一侧依次设有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5,焊接设备6和激光检测设备7;所述二号输送机构4的出料口通过二号吸膜机构8与三号输送机构9衔接;所述三号输送机构9出料口与四号输送机构11衔接,并且二者的衔接出设有自动退管设备10;上述设备均与控制其相互协作的PLC控制系统连接。具体工作流程为,将携带引线端组件的焊接测试用模具12通过一号输送机构1运转至自动二次排模装置2下方,通过自动二次排模装置2抓取引线端橡胶塞并自动排放在焊接测试用模具12上对应的卡槽内;完成排模后再运转至一号输送机构1排料口,通过一号吸膜机构3的伸缩式电吸盘将焊接测试用模具12吸放到二号输送机构4,由二号输送机构4将其运转至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5下方,所述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5完成药头钢带的自动送药头、冲切及测试操作,并将合格药头逐一排放在焊接测试用模具12上;再由二号输送机构4将其依次运转至焊接设备6、激光检测设备7,完成焊接及测试;再将其运转至二号输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包括输送机构和一个以上能在输送机构上移动的电子雷管焊接测试用模具(1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一号输送机构(1),在一号输送机构(1)一侧设有自动二次排模装置(2);所述一号输送机构(1)的出料口通过一号吸膜机构(3)与二号输送机构(4)衔接,在二号输送机构(4)的一侧依次设有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5),焊接设备(6)和激光检测设备(7);所述二号输送机构(4)的出料口通过二号吸膜机构(8)与三号输送机构(9)衔接;所述三号输送机构(9)出料口与四号输送机构(11)衔接,并且二者的衔接出设有自动退管设备(10);上述设备均与控制其相互协作的PLC控制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包括输送机构和一个以上能在输送机构上移动的电子雷管焊接测试用模具(1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一号输送机构(1),在一号输送机构(1)一侧设有自动二次排模装置(2);所述一号输送机构(1)的出料口通过一号吸膜机构(3)与二号输送机构(4)衔接,在二号输送机构(4)的一侧依次设有自动送药头、冲切测试及排模一体化设备(5),焊接设备(6)和激光检测设备(7);所述二号输送机构(4)的出料口通过二号吸膜机构(8)与三号输送机构(9)衔接;所述三号输送机构(9)出料口与四号输送机构(11)衔接,并且二者的衔接出设有自动退管设备(10);上述设备均与控制其相互协作的PLC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二次排模装置(2)包括固连在一号输送机构(1)一侧的安装架(201),在安装架(201)上设有滑台(202),滑台(202)上设有可以相对工作台面实现横向、纵向和竖直方向移动的滑移机构及与之连接的气动机械手;所述气动机械手包括气爪气缸(213)和设置在气爪气缸(213)底部的气爪(212);所述气爪(212)的结构与雷管引线端的橡胶塞相适配,并且为至少两对并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嵩王永光王文斌王福祥裴彦杰龙荣珍徐宏飞章骏午刘东朱斌崔浩东王宝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