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电子雷管模组用测试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152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2:20
本新型是一种数码电子雷管模组用测试工装,用于对数码雷管模组进行检测,其结构包括:浮板,通过弹性件支撑于载板上;所述载板固定于底座;浮板底部有开孔;所述浮板上方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压板;压板上的压杆通过转动副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通过转动副与肘夹连接;所述肘夹通过两个转动副分别连接连杆与支架;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探针,尖端向上设置在浮板下方,当浮板下沉时探针尖端从浮板镂空处伸出。本申请压板压住测试件后自锁,方便后续操作,还可避免模组损坏,使测试工装快速上下待测件,增加测试效率;提高测试精度。

Test fixture for digital electronic detonato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码电子雷管模组用测试工装
:本申请属于民爆/火工品设备的检测工装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快速、精确地检测数码雷管模组的装置。
技术介绍
:数码雷管模组的生产环节中,涂锡、贴片、焊接及注塑等工艺流程广泛实现自动化。然而模组的测试环节仍然制约着生产效率的提升,这是因为现有技术中,模组在测试环节存在测试速度慢,上下工装不便,测试效率低,准确性差,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已知现有技术中还未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高模组测试效率,提高测试准确性。技术方案:数码电子雷管模组用测试工装,用于对数码雷管模组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浮板,通过弹性件支撑于载板上;所述载板固定于底座;浮板底部有开孔;所述浮板上方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压板;压板上的压杆通过转动副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通过转动副与肘夹连接;所述肘夹通过两个转动副分别连接连杆与支架;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探针,尖端向上设置在浮板下方,当浮板下沉时探针尖端从浮板镂空处伸出。优选地:所述压杆安装在套筒内并可上下运动;所述套筒与支架连接。优选地:所述肘夹带有弯折;肘夹与连杆连接的转轴位于弯折处。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为两个弯折片状组合构成的中间有楼空的连接件。所述肘夹的弯折为直角弯折。优选地:所述支架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压板通过两侧的滑块与导向柱连接。优选地:所述浮板与载板之间通过四角的导向杆和弹簧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设置在浮板上的定位槽内并可拆卸。进一步地: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多个互相平行的模组放置槽。所述模组放置槽中间为下沉或镂空,两侧各有一排探针孔;托盘上带有把手。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有:压板压住测试件后自锁,方便后续操作;弹性浮板避免模组损坏;使测试工装快速上下待测件,增加测试效率;使待测模组在测试工装上精确定位,增加测试精度;一次可检测多个待测模组,通常可达30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避免“手滑”,方便取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压杆部分结构图;图3为包括托盘的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托盘示意图。图中标注:1浮板;2载板;3底座;4支架;5压板;6压杆;7连杆;8肘夹;9导向柱;11托盘;111探针孔;112把手;41套筒。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技术思想在于,设置可下沉浮板,浮板下方为探针;上方设置有压下后可自锁的压板;使用时操作压板压下,把待测模组压在浮板上,同时浮板受力下沉,相对地使探针接触待测件的触点;压板自锁,操作者可腾出双手进行测试操作;同时,抬起压板也可自锁使压板在上方悬停,方便操作者更换待测件。更进一步,包括快速上下料的托盘,配合托盘上的槽位,同时摆放和测试多个模组。以图1中示出的方案作为实施例1对本申请进行说明:浮板1,通过弹性件支撑于载板2上;所述载板2固定于底座3;浮板1底部有开孔;开孔作用是使探针可以伸出;所述浮板1上方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压板5;压板5上的压杆6通过转动副与连杆7连接,所述连杆7通过转动副与肘夹8连接;所述肘夹8通过两个转动副分别连接连杆7与支架4;支架4固定在底座上;这一部分具体结构可详见图2,连杆肘夹和压杆三者共同构成一套曲柄连杆机构,肘夹下压时将压杆往下推动。探针,尖端向上设置在浮板下方,当浮板下沉时探针尖端从浮板镂空处伸出。用于接触模组触点。如图2所示,所述压杆6安装在套筒41内并可上下运动;所述套筒41与支架4连接。该结构作用是限定压板竖直运动;所述肘夹8带有弯折;肘夹8与连杆7连接的转轴位于弯折处。肘夹两转轴之间的部分、连杆及压杆共同构成一套曲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7为两个弯折片状组合构成的中间有楼空的连接件。图中可见,本实施例选用两个对称的“几”字形板状件作为连杆,俩板状件之间的空隙的作用是自锁状态(肘夹两转轴之间的部分与连杆、压杆共线)时,提供空间容纳支架上的转轴座。所述肘夹8的弯折为直角弯折。如果为钝角,下压状态下把手会朝下伸,影响待测件的安装;若为锐角,则升起状态下不便于操作;选用直角则复合人体工程学,方便操作,同时生产工艺性较佳。所述支架4与底座3之间设置有导向柱9;所述压板5通过两侧的滑块与导向柱9连接。导向柱的作用是限定夹板的运动方向,增加整体结构的可靠性。所述浮板1与载板2之间通过四角的导向杆和弹簧连接。导向杆和弹簧共同构成了浮板的悬浮机构;保证了浮板在压板作用下能够平衡下沉。以图3示出的结构作为实施例2阐述本申请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图,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待测件快速更换装置,具体表现为在浮板上设置开槽,用作托盘定位槽;以及用于安装待测件的托盘11。所述托盘上设置有模组放置槽,其形状和尺寸与模组相符,用来对模组进行定位。通常情况下一个模组放置槽内摆放多个模组,以本实施例来说为10pin模组。将实施例1中的浮板定位槽底部的镂空改进为长槽形通孔。本实施例中,每个模组放置槽内放有10pin模组,每个模组两端各需要两个探针,则10pin模组需要两排,每排20个探针进行测试。长槽形通孔的作用是使一排探针从中穿出。本实施例中,托盘上设置了3个模组放置槽,与之对应的开有6个长槽形通孔。所述定位槽为前端开口的下沉状槽;定位槽的前端开口两侧有倒角,使开口端呈喇叭状。托盘通过定位槽的侧壁定位水平方向的位置,便于探针准确地与触点接触,喇叭状开口为安装托盘起导向作用,因上方有压板,所以托盘一般从前方插入测试工装内。所述托盘前端设置有把手避免手滑,方便取放。所述托盘上的模组放置槽中间为下沉或镂空,用于给模组上的注塑部分让出空间,两侧各有一排探针孔,本实施例中为每排20孔。探针孔位置与模组桥丝端/脚线端的触点相对应。当托盘置于定位槽内时,探针孔与定位槽底的长槽形通孔相对应。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多组模组放置槽。本实施例中每个托盘上设置有3组模组放置槽,可放置并同时测试3个10pin模组。放置槽横向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数码电子雷管模组用测试工装,用于对数码雷管模组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n浮板(1),通过弹性件支撑于载板(2)上;所述载板(2)固定于底座(3);浮板(1)底部有开孔;/n所述浮板(1)上方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压板(5);压板(5)上的压杆(6)通过转动副与连杆(7)连接,所述连杆(7)通过转动副与肘夹(8)连接;/n所述肘夹(8)通过两个转动副分别连接连杆(7)与支架(4);支架(4)固定在底座上;/n探针,尖端向上设置在浮板下方,当浮板下沉时探针尖端从浮板镂空处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数码电子雷管模组用测试工装,用于对数码雷管模组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
浮板(1),通过弹性件支撑于载板(2)上;所述载板(2)固定于底座(3);浮板(1)底部有开孔;
所述浮板(1)上方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压板(5);压板(5)上的压杆(6)通过转动副与连杆(7)连接,所述连杆(7)通过转动副与肘夹(8)连接;
所述肘夹(8)通过两个转动副分别连接连杆(7)与支架(4);支架(4)固定在底座上;
探针,尖端向上设置在浮板下方,当浮板下沉时探针尖端从浮板镂空处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电子雷管模组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6)安装在套筒(41)内并可上下运动;所述套筒(41)与支架(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码电子雷管模组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肘夹(8)带有弯折;肘夹(8)与连杆(7)连接的转轴位于所述弯折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码电子雷管模组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7)为两个弯折片状组合构成的中间有空隙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友哲迟勇徐向国董礼
申请(专利权)人:融硅思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