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旋钮及摇杆操控的换挡手柄总成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旋钮及摇杆操控的换挡手柄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内部空间的美观性、科技性以及操作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换挡杆式换挡机构占用空间大,增加了总布置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驾驶室内的整体美观性,在操作上,换挡杆式换挡机构操作繁琐,且大多不能复位。市面上现有的旋钮式换挡机构,大多只具有旋钮的功能,手自切换以及手动模式下的加减档操作均需另外设计相应的操作按钮,手柄功能较为单一,远远不能够满足功能越来越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换挡杆式换挡机构占用空间大、操作繁琐,以及旋钮式换挡机构手自切换以及手动模式下的加减档操作均需另外设计相应的操作按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旋钮及摇杆操控的换挡手柄总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实现旋钮及摇杆操控的换挡手柄总成,包括中间壳体、主控电路板和手柄球头单元;主控电路板内置有与每个档位位置相对应的霍尔元件;其特征在于:主控电路 ...
【技术保护点】
1.可实现旋钮及摇杆操控的换挡手柄总成,包括中间壳体(19)、主控电路板(13)和手柄球头单元;主控电路板(13)内置有与每个档位位置相对应的霍尔元件;/n其特征在于:/n主控电路板(13)设置在中间壳体(19)的底部;/n还包括设置在中间壳体(19)内、与手柄球头单元相连接的旋转导向及复位单元、横向导向及复位单元和纵向导向及复位单元;/n旋转导向及复位单元包括旋转导轨(30)、两组由旋转复位弹簧(6)和旋转复位导向杆(7)构成的旋转复位组件,以及从外至内依次套设的旋转轴套(28)、手柄转轴(26)和手柄杆(29);旋转导轨(30)与所述手柄球头单元固定连接,旋转导轨(30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实现旋钮及摇杆操控的换挡手柄总成,包括中间壳体(19)、主控电路板(13)和手柄球头单元;主控电路板(13)内置有与每个档位位置相对应的霍尔元件;
其特征在于:
主控电路板(13)设置在中间壳体(19)的底部;
还包括设置在中间壳体(19)内、与手柄球头单元相连接的旋转导向及复位单元、横向导向及复位单元和纵向导向及复位单元;
旋转导向及复位单元包括旋转导轨(30)、两组由旋转复位弹簧(6)和旋转复位导向杆(7)构成的旋转复位组件,以及从外至内依次套设的旋转轴套(28)、手柄转轴(26)和手柄杆(29);旋转导轨(30)与所述手柄球头单元固定连接,旋转导轨(30)具有对称设置、参数一致的两个导轨面;两组旋转复位组件的上部分别与旋转导轨(30)的两个导轨面接触,且两组旋转复位组件可分别沿所述两个导轨面运动;旋转轴套(28)通过设置在其侧壁上的轴套固定接头(27)固定安装在中间壳体(19)内,且旋转轴套(28)相对于轴套固定接头(27)可旋转;旋转轴套(28)的壳体中部设置有中心内孔(39),中心内孔(3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所述旋转复位组件的第一导向杆卡槽(36);旋转轴套(28)的侧壁与中心内孔(39)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杆卡槽(37),并且第二导向杆卡槽(37)位于两个第一导向杆卡槽(36)之间;手柄转轴(26)的上部圆柱嵌套在旋转轴套(28)的中心内孔(39)中,手柄转轴(26)下部两侧设置有沿径向贯通的卡位槽(34),手柄转轴(26)的侧壁上设置有磁铁固定臂(33),磁铁固定臂(33)下端设置有第二磁铁(22);手柄杆(29)的上端穿过手柄转轴(26)后与所述手柄球头单元相连接,手柄杆(29)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磁铁(20);
横向导向及复位单元包括横向复位导向杆(9)、横向复位弹簧(8)、横向导向滑块(10);横向复位弹簧(8)套设在横向复位导向杆(9)上,横向复位导向杆(9)的上部插入旋转轴套(28)的第二导向杆卡槽(37)中,横向导向滑块(10)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19)内;横向导向滑块(10)的上端面为中间低两边高的曲面,横向复位导向杆(9)的下部端面与横向导向滑块(10)的上端面接触;
纵向导向及复位单元包括手柄杆头(24)、纵向转轴(23)、纵向复位弹簧(25);手柄杆头(24)为中空圆柱结构,固定套设在所述手柄杆(29)的下部;手柄杆头(24)通过纵向转轴(23)与所述手柄转轴(26)连接;纵向转轴(23)穿过手柄杆(29)的腰型孔(43)后两端分别架设在手柄转轴(26)的卡位槽(34)上;纵向复位弹簧(25)套设在手柄杆头(24)上,纵向复位弹簧(25)的上端面由手柄杆(29)上的凸台限位,下端面由手柄杆头(24)的上端面限位;
横向复位弹簧(8)与纵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亚敏,韩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