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操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769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挡操作结构,包括第二操纵杆和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上端面为锯齿状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车架上,所述第一定位板中部翻折形成铰接板,所述第二操纵杆通过铰接板转动设置在第一定位板一侧,所述第二操纵杆上还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与第一定位板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车架上空档处设有缺口,第一弹簧使得第二操纵杆始终向第一定位板靠拢,并在空档处卡入缺口,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下部铰接有与整体式液压传动装置相连的第三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档位更加清晰,且在空档时设有限位结构。

A shift oper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挡操作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插秧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挡操作结构。
技术介绍
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水稻插秧机有不同的分类,按适应秧苗的状态分拔洗苗型、带土苗型和两用型;按动力分为人力插秧机和机动插秧机两类;按分秧和插秧机构的运动特征可分为纵分滚动直插式、纵分摆动直插式和横分摆动直插式;水稻插秧机可分为步行水稻插秧机、机动水稻插秧机、高速水稻插秧机。各种插秧机栽插部分的组成基本相同,人力插秧机由秧箱、分插秧机构、机架和浮体等组成,自走式机动插秧机还设有动力驱动、行走装置、送秧机构等部分。水稻插秧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秧苗以群体状态整齐放入秧箱,随秧箱作横向移动,使取秧器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按农艺要求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取秧器再按一定轨迹回至秧箱取秧。现有插秧机采用无级变速,且换档机构一般平滑移动,档位不太清晰明确,对操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换挡机构在空档时也没有任何限位装置,容易产生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挡操作结构,该结构档位更加清晰,且在空档时设有限位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换挡操作结构,包括第二操纵杆和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上端面为锯齿状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车架上,所述第一定位板中部翻折形成铰接板,所述第二操纵杆通过铰接板转动设置在第一定位板一侧,所述第二操纵杆上还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与第一定位板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车架上空档处设有缺口,第一弹簧使得第二操纵杆始终向第一定位板靠拢,并在空档处卡入缺口,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下部铰接有与整体式液压传动装置相连的第三连杆。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位于第二操纵杆一侧的第一操纵杆,所述第一操纵杆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并通过第一连杆转动设置在车架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过渡板铰接有与变速箱相连的第二连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操纵杆、第二操纵杆的顶部均固定有便于抓取的把手。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操纵杆上固定有上端面为锯齿状的第一定位板,定位板的锯齿面与车架形成限位,可以根据锯齿移动的格数对换挡进行量化,整体操作更加简便,另外第二操纵杆与定位板之间设有弹簧,使得第二操纵杆始终向第一定位板靠拢,当第二操纵杆位于空档时便能卡入缺口中,保持限位,防止误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换挡操作机构的一个角度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换挡操作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操作结构,包括第二操纵杆1305和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上端面为锯齿状的第一定位板1306,所述第一定位板1306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车架上,所述第一定位板1306中部翻折形成铰接板,所述第二操纵杆1305通过铰接板转动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306一侧,所述第二操纵杆1305上还固定有支板1302,所述支板1302与第一定位板1306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车架上空档处设有缺口,第一弹簧使得第二操纵杆1305始终向第一定位板1306靠拢,并在空档处卡入缺口,所述第一定位板1306的下部铰接有与整体式液压传动装置5相连的第三连杆1307。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位于第二操纵杆1305一侧的第一操纵杆1301,所述第一操纵杆1301与第一连杆1304的一端固定,并通过第一连杆1304转动设置在车架2上,所述第一连杆1304的另一端通过过渡板铰接有与变速箱6相连的第二连杆1308。所述第一操纵杆1301、第二操纵杆1305的顶部均固定有便于抓取的把手。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挡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操纵杆(1305)和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上端面为锯齿状的第一定位板(1306),所述第一定位板(1306)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车架上,所述第一定位板(1306)中部翻折形成铰接板,所述第二操纵杆(1305)通过铰接板转动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306)一侧,所述第二操纵杆(1305)上还固定有支板(1302),所述支板(1302)与第一定位板(1306)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车架上空档处设有缺口,第一弹簧使得第二操纵杆(1305)始终向第一定位板(1306)靠拢,并在空档处卡入缺口,所述第一定位板(1306)的下部铰接有与整体式液压传动装置(5)相连的第三连杆(13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操纵杆(1305)和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上端面为锯齿状的第一定位板(1306),所述第一定位板(1306)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车架上,所述第一定位板(1306)中部翻折形成铰接板,所述第二操纵杆(1305)通过铰接板转动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306)一侧,所述第二操纵杆(1305)上还固定有支板(1302),所述支板(1302)与第一定位板(1306)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车架上空档处设有缺口,第一弹簧使得第二操纵杆(1305)始终向第一定位板(1306)靠拢,并在空档处卡入缺口,所述第一定位板(13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济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