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缓速器用离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306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力缓速器用离合机构,解决现有的液力缓速器起动时间长,在非缓速的状态下能量损耗较大且低车速缓速效果差等技术问题。该离合机构包括离合外壳体、输入轴、驱动单元和离合单元,输入轴一端连接外部传动设备,另一端与主转子通过轴承连接;驱动单元采用直流电机;离合单元包括丝杠、拨叉及离合滑套,当需要液力缓速器工作时,外部传动设备带动输入轴转动,同时,驱动单元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拨叉沿轴向移动,拨叉带动离合滑套同步移动,此时离合滑套在输入轴的带动下也同步转动;离合滑套上的同步环上设有第一斜面,主转子上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通过摩擦力带动第二斜面转动直至同步,从而完成动力的传递。从而完成动力的传递。从而完成动力的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力缓速器用离合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液力缓速器用离合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液力缓速器一般用于重型商用车的辅助制动,可以提供持续的、无磨损的制动力矩,其主要安装在变速器的输出轴端,以油液为工作介质,使转子叶轮和定子叶轮对油液形成搅动和挤压作用力,这一作用力消耗了车轮传递到转子叶轮上的能量,使得工作油液升温,从而将动能转化成热能。
[0003]目前,液力缓速器采用充液起动的连接方式进行工作,而采用该方式工作时,因液力缓速器需要使其内部充有一定的工作油液才能形成缓速制动作用,而从起动到充满一定的工作油液需要一定时间,且容易造成起动滞后;同时,因液力缓速器持续搅动缓速器内的液体,从而造成在非缓速的状态下能量的损耗。另外,由于缓速器内部结构类似液力耦合器或液力变矩器,该类产品持续功率大,但结构和加工工艺复杂,产品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低转速制动效果较差,尤其是车速<10km时,缓速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液力缓速器起动时间长,在非缓速的状态下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缓速器用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外壳体(1)、输入轴(2)、驱动单元(3)和离合单元(4);所述离合外壳体(1)包括堵板(11)和盖板(12),堵板(11)和盖板(12)同轴套设在输入轴(2)外侧,所述堵板(11)、盖板(12)及输入轴(2)之间围成第一内腔(5),所述离合单元(4)设于第一内腔(5)内;所述输入轴(2)一端连接外部传动设备,另一端伸入液力缓速器主转子(6)内且与主转子(6)连接;所述驱动单元(3)设置在第一内腔(5)内,通过驱动离合单元(4)来实现动力的传递或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力缓速器用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单元(4)包括丝杠(41)、拨叉(42)、离合滑套(43)、同步环(44)、弹簧卡圈(451)及卡圈座(45);所述丝杠(41)一端连接驱动单元(3),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盖板(12)连接;所述拨叉(42)包括轴套(421)和拨叉杆(422);所述轴套(421)套设在丝杠上(41)且与丝杠(41)螺纹连接;所述离合滑套(43)套设在输入轴(2)上,且与输入轴(2)花键或单键连接;所述离合滑套(43)外端周向设有第一环形槽(431),所述拨叉杆(422)一端与轴套(4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槽(431)卡接;所述同步环(44)和卡圈座(45)固连或配合连接后套设在离合滑套(43)上,且与离合滑套(43)花键或单键连接;所述离合滑套(43)上设有第二环形槽(432),所述卡圈座(45)与第二环形槽(432)之间围成第二内腔(7),所述弹簧卡圈(451)设置在第二内腔(7)内;所述同步环(44)靠近主转子(6)一端的端部设有第一斜面(441);所述主转子(6)对应位置设有与第一斜面(441)角度匹配的第二斜面(61),所述第二斜面(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亚敏张金生杨铜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