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0118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速移动装置缓冲防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该装置包括运载器车载缓冲防撞部分和地面墙体缓冲防撞部分,运载器车载缓冲防撞部分包括金属导电单元和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金属导电单元设置在运载器本体两侧,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设置在运载器本体头部,地面墙体缓冲防撞部分包括第一磁体墙、第二磁体墙和第三磁体墙,在运载器的缓冲制动区两侧分别相距第一预定距离设置第一磁体墙和第二磁体墙,在缓冲制动区前侧相距第二预定距离设置第三磁体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缓冲防撞装置在减速缓冲过程中与高速移动设备本身无接触,有效保证了高速移动设备和缓冲防撞装置的完整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Non contact buffer and anti-colli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速移动装置缓冲防撞
,尤其涉及一种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高速移动设备在民用社会生活和军用武器领域中的使用日益广泛。民用设备如游乐场中过山车、激流勇进等高速移动项目中的载人运载器,军用设备如舰载机电磁弹射运载器,美国空军Holloman试验基地火箭发射运载器等。在这些应用场景中,设备都需要经过从高速到低速的减速缓冲过程,设计减速缓冲装置,极限情况需在终端设立防撞保护,其目的为了保证设备承载物的安全及设备完整性。目前,主要的减速方法主要是通过物体机械摩擦式减速,水阻减速和阻拦索物理拦截减速等接触式减速方法,同时在终端设立海绵、钢板、水泥防撞墙等不同硬度的防撞设备防止减速失败。这样的减速缓冲方式因磨损、设备进水等原因需要定期更换减速设备,在终端防撞位置由于接触冲量过大引起的设备损坏,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运载器车载缓冲防撞部分和地面墙体缓冲防撞部分,其中,/n所述运载器车载缓冲防撞部分包括金属导电单元和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所述金属导电单元设置在运载器本体两侧,所述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设置在所述运载器本体头部;/n所述地面墙体缓冲防撞部分包括第一磁体墙、第二磁体墙和第三磁体墙,在所述运载器的缓冲制动区两侧分别相距第一预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墙和所述第二磁体墙,在所述缓冲制动区前侧相距第二预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三磁体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接触缓冲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运载器车载缓冲防撞部分和地面墙体缓冲防撞部分,其中,
所述运载器车载缓冲防撞部分包括金属导电单元和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所述金属导电单元设置在运载器本体两侧,所述车载第二代高温超导块材磁体设置在所述运载器本体头部;
所述地面墙体缓冲防撞部分包括第一磁体墙、第二磁体墙和第三磁体墙,在所述运载器的缓冲制动区两侧分别相距第一预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一磁体墙和所述第二磁体墙,在所述缓冲制动区前侧相距第二预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三磁体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体墙外表面设置有缓冲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层的材料为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单元为导电金属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珺毛凯张艳清韩树春翟茂春张志华谭浩周伟刘坤邹玲胡道宇吕民东陈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