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轻烃燃气连续制供装置,包含压力空气供给装置、压力油供给装置、压力空气和压力油输入其中的燃气产生调节器,燃气产生调节器内设有由其上均布有孔、缝隙的隔板构成的燃气均化层。还增设有热交换器。该轻烃燃气制供装置,整机占地面积小,成本相对较低,使用性能、效果优良,轻烃油的气化率高,所用原料来源广,装置维持低压(0.01-0.04MPn)状态下运行,使用安全可靠;由于燃气经过了气化、雾化、均化及热化的过程,所产燃气质量高,可燃程度好,尾气排放符合国标的要求;所产燃气稳定性好,产生的残液少,且可对残液进行二次利用。该装置适用于各种燃煤、燃油、燃气或电加热锅炉等工业燃气领域,浴池、宾馆、饭店等民用燃气领域。(*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产生装置,具体为轻烃燃气制供装置。
技术介绍
轻烃油是石油开采和石化生产过程及天然气输送中产生的属于轻烃类的可燃废弃物品,近年被国家列为B类绿色清洁能源。将上述的轻烃类可燃废弃物转化成燃气,从而提供一种新型能源已被能源界关注。现有的利用上述轻烃类可燃废弃物产生轻烃燃气的装置通常包含压力油供给装置、压力空气供给装置、压力油和压力空气通入其中的燃气产生调节器、与调节器相联的燃气缓冲罐、与缓冲罐相通并位于其下方的残液油罐。由于受整个装置特别是装置内燃气产生调节器的结构限制,轻烃油进入燃气产生调节器后进行简单的气化并与空气简单混合后即作为燃气的成品输入了后续的缓冲罐,以备燃气设备使用。现有的产生轻烃燃气的装置产生的轻烃燃气质量差,其热效率较低,因而,其燃烧后产生的废气污染相对较严重;而且产生的轻烃燃气不稳定,在缓冲罐内及输送过程中极易被液化构成残液(油),因而,现有的装置会产生较多的残液(油),产生二次废物、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产生高质量、稳定性好的轻烃燃气的燃气制供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轻烃燃气连续制供装置,包含含有空气泵、空气罐的压力空气供给装置、含有轻烃油罐、高压空气泵、高压空气罐的压力油供给装置、压力空气和压力油输入其中的燃气产生调节器、与燃气产生调节器相联的缓冲罐、残液罐,本技术的燃气产生调节器包含带有出气口的罐体,罐体内设有与压力空气输送管相接的空气喷头、与压力油输送管相接的油气化器,在空气喷头及油气化器的上方设有由其上均布有孔、缝隙的隔板构成的燃气均化层。增设燃气均化层的目的为控制经气化器气化的油气和空气的流速、延长接触时间,防止油气和空气出现短路,即在两者未充分混合的情况下从出口排出。增设了燃气均化层一则有效控制气体的流速,使油气与空气充分的混合,形成一种呈雾状的油气、空气混合状态,细化了燃气的微观颗粒,即实现燃气的雾化;二则,燃气通过均化层可使燃气的浓度得到均化,防止调节器的出气浓度不均匀。因此,增设均化层后轻烃油在气化的基础上,又完成了雾化和均化的过程,使产生的燃气在质量、稳定性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均化层的隔板的厚度及其上孔、缝隙的密度由燃气产生调节器的罐内压力、出口燃气流量等综合因素确定。本技术燃气产生调节器内的均化层可由其间留有缝隙的两块隔板构成,这样,更有利于提高燃气的质量、稳定性。在燃气产生调节器的罐体内可设有多个均化层。本技术为加强油气、空气微观颗粒的运动活性,从而进一步促使其混合、雾化的程度,在燃气产生调节器的罐体内自下而上均布有热交换体,而且热交换体可使排出的燃气本身带有一定的温度,有利于燃气的燃烧。本技术的残液罐上联接有与压力油供给装置中的高压空气罐相通的压力空气输送管和与装置的燃气输出管相通的残液排出管。本装置由于产生的燃气稳定性好,在残液罐内的残液本身就较少,在残液罐内加入相应的助剂,使残液气化,在压力空气输送管所送压力的作用下,由残液排出管直接排入燃气输出管,与所产生的燃气一同至燃气设备或装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废物的产生。本技术所述的轻烃燃气制供装置,整机占地面积小,成本相对较低,以该装置为核心建造轻烃燃气供气系统较现有的煤气、液化气的供气系统相对投资小、容易,可将该装置作为一种轻烃燃气的产生装置或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该装置使用性能、效果优良,轻烃油的气化率高,可达95%以上;所用原料来源广,0.62----0.72克/立方厘米的轻烃油都可作为本装置的原料;产气规格有50立方米/小时、100立方米/小时、200立方米/小时、300立方米/小时;装置维持低压(0.01----0.04MPa)状态下运行,使用安全可靠;由于燃气经过了气化、雾化、均化及热化的过程,所产燃气质量高,可燃程度好,燃气火力猛,不冒黑烟、不黑锅底,无异味,尾气排放符合国标的要求;所产燃气稳定性好,产生的残液少,且可对残液进行二次利用。该装置适用于各种燃煤、燃油、燃气或电加热锅炉、熔解炉、焙烧炉、烧制炉、干燥房等工业燃气领域,浴池、宾馆、饭店及居民管道供燃气等民用燃气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燃气产生调节器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轻烃燃气连续制供装置,包含含有空气泵1、空气罐2的压力空气供给装置、含有轻烃油罐6、高压空气泵17、高压空气罐8的压力油供给装置、压力空气和压力油输入其中的燃气产生调节器4、与燃气产生调节器相联的缓冲罐5、残液罐7,本技术的燃气产生调节器包含带有出气口的罐体20,罐体内设有与压力空气输送管相接的空气喷头21、与压力油输送管相接的油气化器22,在空气喷头及油气化器的上方设有由其上均布有孔、缝隙的隔板构成的燃气均化层23。本实施方式的燃气产生调节器内的均化层由其间留有缝隙的两块隔板构成,并在燃气产生调节器的罐体内设有两组均化层。在燃气产生调节器的罐体内自下而上均布有热交换体24。本技术的残液罐上联接有与压力油供给装置中的高压空气罐8相通的压力空气输送管25和与装置的燃气输出管相通的残液排出管26。该装置在空气泵与空气罐之间的传输管路上、压力空气和压力油供给装置与燃气产生调节器之间的传输管路上都设有逆止阀,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回火、回气现象,确保使用的安全。燃气产生调节器内的热交换器通过传输管路通入循环的热水或热气。该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制供燃气量50立方米----5000立方米/小时工作压力0.01---0.04MPa燃气热值范围18----26MJ/M3燃气产生调节器的工作温度20---80℃燃气输送距离~2000米排放烟尘 90mg/M3排放SO2 100mg/M权利要求1.一种轻烃燃气连续制供装置,包含含有空气泵(1)、空气罐(2)的压力空气供给装置、含有轻烃油罐(6)、高压空气泵(17)、高压空气罐(8)的压力油供给装置、压力空气和压力油输入其中的燃气产生调节器(4)、与燃气产生调节器相联的缓冲罐(5)、残液罐(7),其特征为燃气产生调节器包含带有出气口的罐体(20),罐体内设有与压力空气输送管相接的空气喷头(21)、与压力油输送管相接的油气化器(22),在空气喷头及油气化器的上方设有由其上均布有孔、缝隙的隔板构成的燃气均化层(2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燃气连续制供装置,其特征为均化层可由其间留有缝隙的两块隔板构成。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轻烃燃气连续制供装置,其特征为在燃气产生调节器的罐体内自下而上均布有热交换体(24)。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轻烃燃气连续制供装置,其特征为残液罐上联接有与压力油供给装置中的高压空气罐(8)相通的压力空气输送管(25)和与装置的燃气输出管相通的残液排出管(26)。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烃燃气连续制供装置,其特征为残液罐上联接有与压力油供给装置中的高压空气罐(8)相通的压力空气输送管(25)和与装置的燃气输出管相通的残液排出管(26)。专利摘要本技术为轻烃燃气连续制供装置,包含压力空气供给装置、压力油供给装置、压力空气和压力油输入其中的燃气产生调节器,燃气产生调节器内设有由其上均布有孔、缝隙的隔板构成的燃气均化层。还增设有热交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烃燃气连续制供装置,包含含有空气泵(1)、空气罐(2)的压力空气供给装置、含有轻烃油罐(6)、高压空气泵(17)、高压空气罐(8)的压力油供给装置、压力空气和压力油输入其中的燃气产生调节器(4)、与燃气产生调节器相联的缓冲罐(5)、残液罐(7),其特征为:燃气产生调节器包含带有出气口的罐体(20),罐体内设有与压力空气输送管相接的空气喷头(21)、与压力油输送管相接的油气化器(22),在空气喷头及油气化器的上方设有由其上均布有孔、缝隙的隔板构成的燃气均化层(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琨源,郑印麟,刘晓江,
申请(专利权)人:陈琨源,郑印麟,刘晓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