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461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支撑平面板,其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上方;第一隔声屏障板,设置在支撑平面板的一侧;第二隔声屏障板,设置在支撑平面板的另一侧;其中,支撑平面板、第一隔声屏障板和第二隔声屏障板形成有用于动物穿越的穿越通道,支撑平面板的上方设置防水面层和海绵层,且防水面层和海绵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土壤层和用于收容水的凹槽,第一土壤层中种植有植物。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的隔音效果好,使得动物在穿越该通道时不容易受到汽车或火车的声响惊吓,从而不影响动物的迁徙或觅食行为。

A kind of animal passage built in th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
本技术涉及城市建设
,特别涉及一种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流动和经济增长的需求不断扩大,公路、铁路设施迅速发展同时带来了生态环境破碎,野生动物迁徙生存路径被截断等问题。道路的修建会对很多陆生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迁徙路径、觅食范围等产生一定的阻隔,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破碎化。国内外实践表明,在交通工程中,野生动物通道的建设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有效措施,能够维持栖息地的连续性和物种的迁移,保证野生动物的安全通行。国内外野生动物通道主要建造在城市的穿越林区、生态保护区等长距离高速公路、铁路的两侧。由于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可以建立多种类型的通道,以降低公路的阻隔效应。动物通道的类型可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两大类,下穿式适用于小型动物,如涵管通道,大型陆生动物适用于上跨式天桥。而上跨式天桥多设于道路的上方,即通道的下方是路,上方用于供动物穿越。然而,传统的上跨式通道的隔音效果差,使得动物在穿越该通道时容易受到汽车或火车的声响的惊吓,从而影响动物的迁徙或觅食行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其隔音效果好,使得动物在穿越该通道时不容易受到汽车或火车的声响惊吓,从而不影响动物的迁徙或觅食行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支撑平面板,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方;第一隔声屏障板,沿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平面板的一侧;第二隔声屏障板,沿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平面板的另一侧;其中,所述支撑平面板、所述第一隔声屏障板和所述第二隔声屏障板形成有用于动物穿越的穿越通道,所述支撑平面板的上方设置防水面层和海绵层,且所述防水面层和所述海绵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土壤层和用于收容水的凹槽,所述第一土壤层中种植有植物。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隔声屏障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声屏障板远离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顶端和所述第二隔声屏障板远离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顶端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平面板、所述第一隔声屏障板、所述第二隔声屏障板和所述第三隔声屏障板形成有用于动物穿越的穿越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面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块挡板,以通过所述多个块挡板将所述支撑平面板分成多个不同宽度的小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多块挡板中的至少一者中间隔设置有多个不同孔径的穿孔。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由吸音材料构成。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面层包括依次设置的钢板层、第四隔声屏障板、保温层、排水垫层和砾石层,其中所述防水面层和所述海绵层设置在所述砾石层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所公开的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支撑平面板,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方;第一隔声屏障板,沿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平面板的一侧;第二隔声屏障板,沿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平面板的另一侧;其中,所述支撑平面板、所述第一隔声屏障板和所述第二隔声屏障板形成有用于动物穿越的穿越通道,所述支撑平面板的上方设置防水面层和海绵层,且所述防水面层和所述海绵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土壤层和用于收容水的凹槽,所述第一土壤层中种植有植物。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所公开的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的隔音效果好,使得动物在穿越该通道时不容易受到汽车或火车的声响惊吓,从而不影响动物的迁徙或觅食行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的纵向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的横向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撑平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该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包括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支撑平面板13、第一隔声屏障板14和第二隔声屏障板15。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分别设置在道路10的两侧。应理解,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是分别设置在生长有比较多树木及草木的道路的两侧的,属于动物的活动范围。支撑平面板1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的上方。也就是说,支撑平面板13的两端分别与道路的两侧连接,方便动物穿越过该支撑平面板13,以通过支撑平面板13从道路的一侧穿越到道路的另一侧。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不影响道路上的火车或汽车通行,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的高度是比较高的,因此为了方便动物爬至支撑平面板13,优选地,支撑平面板13靠近第一支撑柱11的一端延伸设置有与地面连接的第一倾斜面,支撑平面板13靠近第二支撑柱12的另一端延伸设置有与地面连接的第二倾斜面,方便动物爬至支撑平面板13上。当然,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上均种植有草木。第一隔声屏障板14沿支撑平面板13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撑平面板13的一侧。应理解,第一隔声屏障板14是具有隔音效果的,即第一隔声屏障板14由消音材料构成,能起到消音隔音的作用。第二隔声屏障板15沿支撑平面板13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撑平面板13的另一侧。应理解,第二隔声屏障板15是具有隔音效果的,即第二隔声屏障板15由消音材料构成,能起到消音隔音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平面板13、第一隔声屏障板14和第二隔声屏障板15形成有用于动物穿越的穿越通道130。应理解,由于第一隔声屏障板14和第二隔声屏障板15具有消音隔音作用,因此道路10上的车的声响会被第一隔声屏障板14和第二隔声屏障板15挡住,使得穿越通道130内的动物不会被外面的声音干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平面板13的上方设置防水面层138和海绵层137,且防水面层138和海绵层137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土壤层和用于收容水的凹槽139,第一土壤层中种植有植物。进一步的,该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还包括第三隔声屏障板16,第三隔声屏障板16设置在第一隔声屏障板14远离支撑平面板13的顶端和第二隔声屏障板15远离支撑平面板13的顶端之间。应理解,第三隔声屏障板16是具有隔音效果的,即第三隔声屏障板16由消音材料构成,能起到消音隔音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平面板13、第一隔声屏障板14、第二隔声屏障板15和第三隔声屏障板16形成有用于动物穿越的穿越通道130。应理解,本实施例的支撑平面板13、第一隔声屏障板14、第二隔声屏障板15和第三隔声屏障板16能够形成两端中空且外侧密封的穿越通道130,使得动物能够在穿越通道130内爬行,即不会受到雨水淋,也不会受到太阳晒。进一步的,第一隔声屏障板14、第二隔声屏障板15和第三隔声屏障板16均具有消音隔音效果,因此穿越通道130内是与外隔音的,使得穿越通道130内的动物不容易受到汽车或火车的声响惊吓,从而不影响动物的迁徙或觅食行为。应理解,为了体现灵活性,也为了使得不同种类之间的动物互相影响,支撑平面板1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n支撑平面板,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方;/n第一隔声屏障板,沿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平面板的一侧;/n第二隔声屏障板,沿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平面板的另一侧;/n其中,所述支撑平面板、所述第一隔声屏障板和所述第二隔声屏障板形成有用于动物穿越的穿越通道,所述支撑平面板的上方设置防水面层和海绵层,且所述防水面层和所述海绵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土壤层和用于收容水的凹槽,所述第一土壤层中种植有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造在城市的动物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分别设置在道路的两侧;
支撑平面板,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方;
第一隔声屏障板,沿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平面板的一侧;
第二隔声屏障板,沿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平面板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支撑平面板、所述第一隔声屏障板和所述第二隔声屏障板形成有用于动物穿越的穿越通道,所述支撑平面板的上方设置防水面层和海绵层,且所述防水面层和所述海绵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土壤层和用于收容水的凹槽,所述第一土壤层中种植有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隔声屏障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声屏障板远离所述支撑平面板的顶端和所述第二隔声屏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里格莫凡邓海萍冯俊遥张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