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5360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包括行车道和绿化带,行车道和绿化带之间通过路缘石隔离;所述的行车道靠近路缘石的位置设有暗排水沟,路缘石上间隔设置连通暗排水沟和绿化带的排水通道;所述的绿化带包括自下而上铺设的砂石土、种植土和覆盖土,绿化带内还设过滤井、蓄水池和溢流井,过滤井设置在对应排水通道的位置并埋于种植土内,蓄水池间隔布置于绿化带中并埋于种植土内,蓄水池中配有与绿化带顶部连通的进水管,进水管底部设有水泵,内部设有出水管,蓄水池用于灌溉,溢流井沿绿化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顶部设溢流井井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结构施工工艺简单,过滤井、益水井可随时清洗,具有较好的透、排、储水能力。

Sponge green belt system of municipal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
本技术涉及下沉式道路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海绵城市城镇道路下沉式道路绿化带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的施工。
技术介绍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概念,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的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这样能最有效地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具有一定调蓄容积,可以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吸收、渗透、净化和调蓄小流量的地面径流。下沉式道路绿化带内还应设置排放多余径流雨水的溢流口,为确保较大流量的地表径流顺利排放,溢流口的顶部标高一般应低于路面30~100mm。在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施工过程中发现,过滤井、溢流井井盖在使用过程中时间久了容易出现泥沙堆积现象,道路的储水、调蓄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道路现浇结构排水困难的问题现象,提出了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很好地解决现浇道路环境影响大及道路排水困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行车道(2)和绿化带,行车道(2)和绿化带之间通过路缘石(1)隔离;所述的行车道(2)靠近路缘石(1)的位置设有暗排水沟(15),路缘石(1)上间隔设置连通暗排水沟(15)和绿化带的排水通道(20);所述的绿化带包括自下而上铺设的砂石土(19)、种植土(16)和覆盖土(17),绿化带内还设过滤井(4)、蓄水池(6)和溢流井,过滤井(4)设置在对应排水通道(20)的位置并埋于种植土(16)内,蓄水池(6)间隔布置于绿化带中并埋于种植土(16)内,蓄水池(6)中配有与绿化带顶部连通的进水管(7),进水管(7)底部设有水泵(11),内部设有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行车道(2)和绿化带,行车道(2)和绿化带之间通过路缘石(1)隔离;所述的行车道(2)靠近路缘石(1)的位置设有暗排水沟(15),路缘石(1)上间隔设置连通暗排水沟(15)和绿化带的排水通道(20);所述的绿化带包括自下而上铺设的砂石土(19)、种植土(16)和覆盖土(17),绿化带内还设过滤井(4)、蓄水池(6)和溢流井,过滤井(4)设置在对应排水通道(20)的位置并埋于种植土(16)内,蓄水池(6)间隔布置于绿化带中并埋于种植土(16)内,蓄水池(6)中配有与绿化带顶部连通的进水管(7),进水管(7)底部设有水泵(11),内部设有出水管(10),溢流井沿绿化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顶部设溢流井井盖(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池(6)包括蓄水箱(601),蓄水箱(601)的外侧包裹隔水土工布(602),蓄水箱(601)的底部设有基层(603),顶部设有细沙上层(6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海绵型绿化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井(4)包括若干上下堆叠的钢丝网箱(402),钢丝网箱(402)的内部均填充有碎石过滤层(401),钢丝网箱(402)上还设有拉手(403)。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善舵陈魁邱强詹秀琼蔡平王少萍林焱君卓雯菁
申请(专利权)人:至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