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双可调煤粉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454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卧式双可调煤粉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内布置有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1),在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1)的出口连接有由垂直变为水平形成稀相空间(5)的上段壳体(4),在上段壳体(4)内布置有由垂直变为水平的浓相煤粉输送管(6)形成浓相空间(11),在浓相空间(11)的水平段内布置有导流挡板(9),在稀相空间(5)的水平段内布置有稀相节流挡板(8),浓相空间(11)和稀相空间(5)与分配器的出口混合管(13)相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煤锅炉直吹式制粉系统专业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双可调煤粉分配器
技术介绍
国外直吹式煤粉锅炉上都采用了煤粉分配器技术,我国也在近几年内开始采用格栅型煤粉分配器。该型分配器的分配性能在现有的各种分配器中虽是最好的,理论上各支管之间的煤粉分配偏差可控制在±10%之内,但这要求煤粉分配器出口至燃烧器的并列输粉管道阻力得到均衡,这一点恰恰是在设计中很难保证的。原因是在管道及部件阻力设计计算中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这种煤粉分配器实际上达不到期望的要求,运行中实际的煤粉分配偏差在±20%以上,各支管煤粉粒度分布也存在很大的偏差,且其核心部件的磨损问题难以解决,和其它传统的分配器一样在运行中无法调节。为试图解决由于管道阻力不均而引起的煤粉分配偏差的问题,习惯上都采用节流元件,事实上这也是唯一可能的调整手段,但调整的正面效果甚微,还经常会引发不良的后果。比如煤粉偏多的输粉管道中的风量总是偏小,如果为控制煤粉流量就要进一步人为地增加管道的阻力,这必将使风量更小,造成该管道煤粉输送困难,引起煤粉沉积、堵管事故。在煤粉管道上作任何阻力调整,都将同时影响煤粉流量和空气流量,这在实践中是矛盾的。也就是说,实践中不可能发生同时需将煤粉和空气流量调大或调小的要求。因此,可以认为,装置格栅型煤粉分配器或现有其它型号的煤粉分配器的场合,发生煤粉分配不均的问题是无法通过节流元件进行有效地调整的。针对传统煤粉分配器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及现代大型燃煤锅炉优化燃烧、满足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本设计人曾专利技术了双可调煤粉分配器(专利号972181970)。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技术应用效果(性能指标)很好,但应用范围尚存在局限性,在有些场合(空间条件)下使用方便,但在很多现场空间条件下,必须明显改变其结构特征才能满足安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粉分配均匀、调节简单、适合狭小空间安装的卧式结构的双可调煤粉分配器。该卧式双可调煤粉分配器,在壳体2内布置有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1,在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1的出口连接有由垂直变为水平形成稀相空间5的上段壳体4,在上段壳体4内布置有由垂直变为水平的浓相煤粉输送管6形成浓相空间11,在浓相空间11的水平段内布置有导流挡板9,在稀相空间5的水平段内布置有稀相节流挡板8,浓相空间11和稀相空间5与分配器的出口混合管13相通。所述的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1布置在壳体2与磨煤机落煤管7之间,通过法兰3与形成稀相空间的上段壳体4连接,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1、稀相空间5和浓相空间11的垂直段均布置在磨煤机落煤管7的外面。浓相煤粉输送管6的入口为小于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1的出口的喇叭形状。在水平段的稀相空间通过隔板14分隔成与出口混合管13对应的水平稀相气流通道12。所述的出口混合管13为2-8个。布置在水平浓相空间10内的导流挡板9比混合管13的数量对应少1个,调节导流挡板9的倾斜度控制出口混合管13内浓相支流的大小。布置在水平稀相气流通道12内的稀相节流挡板8与混合管13的数量对应相等,调节节流挡板8的倾斜度控制出口混合管13内稀相支流的大小。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磨损部件少,并且易对磨损部件采取防磨措施;2)结构简单、紧凑、占地小;3)浓相和稀相气流可分别调节控制,互相基本不干扰,可实现非常高的煤粉分配均匀性要求;4)对阻力起主要作用的稀相节流挡板的调节只需平衡下游煤粉管道原有的阻力差,可将其本身的阻力值控制到最低值。附图说明图1为安装于中速磨煤机顶盖上的新型卧式双可调煤粉分配器的主视方向的透视图,显示了该煤粉分配器的基本特征;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显示了稀相空间内的结构特征;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显示了浓相空间内的结构特征。图中1.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2.外壳,3.法兰,4.上段壳体,5.稀相空间,6.浓相煤粉输送管,7.落煤管,8.稀相节流挡板,9.浓相导流挡板,10.水平浓相空间,11.浓相空间,12.水平稀相气流通道,13.出口混合管,14.隔板。具体实施例在图中,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1截面为圆形,且有一个的圆筒形外壳2,起到中速磨煤机自带的粗粉分离器内筒体的作用。部件3为圆形法兰,与中速磨煤机的顶盖大法兰(图中未显示)连结。上段壳体4通过法兰3连接,上段壳体4垂直段由圆形截面过渡到矩形截面,其中包容了稀相空间5和由部件6形成的套在稀相空间5内的浓相煤粉输送管。落煤管7不是本技术的必要部件,但它是中速磨煤机进煤管。为了节省空间,本实施例所有部件均布置在落煤管7的外面。水平稀相空间通过隔板14隔成4个通道形成水平稀相气流通道12,通过在水平稀相气流通道12内装稀相节流挡板8形成4个可调的煤粉稀相支流,分别进入4个出口混合管13,水平稀相气流通道12和水平浓相空间10均为矩形截面,其中水平稀相通道12在水平浓相空间10的下方。浓相导流挡板9数量为3块,将水平浓相气流分割为4个支气流,通过在水平浓相空间10内装浓相导流挡板9形成4个可调的煤粉浓相支流,分别进入4个出口混合管13。每个出口混合管将对应的一股浓相支气流和一股稀相支气流相混合,通向下游的煤粉管道(非本技术范围)。稀相节流挡板8和浓相导流挡板9的调整可分别干预出口混合管13内的煤粉和空气流量形成双可调煤粉分配器。出口混合管13为由矩形截面过渡为圆形截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煤粉浓淡分离装置将待分配的煤粉气流分裂为两股气流,一股为高浓度小流量的气流,另一股为大流量低浓度的气流,分别引入浓相和稀相空间,然后分别对这两股气流进行分配,分配过程可调,再将分配后的浓、淡两相一对一汇合。这样就可实现对每根通往燃烧器的煤粉管道的煤粉及空气流量分别进行调整和控制。无论这些通常情况下长度和弯头数量不同的煤粉管道的阻力是否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节流元件得到均衡,在需要实现风、粉均匀分配的场合,通过对该煤粉分配器的调节,均可实现煤粉和空气的均匀分配,并且每根煤粉管道的煤粉流量和空气流量可以分别调节,相互基本不干扰,也就是说,对某一煤粉管道的煤粉流量调大(调小)的同时,对该煤粉管道的空气流量可调小(调大)(两者反向调节)。当然必要时两者也可作同向调节。这是该双可调煤粉分配器的最大优点,是任何其它煤粉分配器所无法实现的。该卧式结构的双可调煤粉分配器,应用于中速磨煤机出口,与中速磨煤机顶盖连接。该双可调煤粉分配器的基本特征是首先利用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将煤粉分离成中间浓周边稀,然后通过浓相煤粉输送管6输送浓相支流,而上段壳体4形成的管道输送稀相支流,浓相空间水平段内布置有n-1块浓相导流挡板,调节挡板的倾斜角度就可以调节进入相应的出口混合管内的煤粉量(n为所需的出口混合管的数量,通常为2-8个),稀相空间通过隔板14分割为n个通道,每个通道内布置有稀相节流挡板以调节稀相气流的流量,主要控制相应的出口混合管内的空气量。该双可调煤粉分配器中段壳体为矩形,入口段为圆形截面,内部布置文丘里形惯性浓淡分离装置。出口混合管为矩形截面过渡为圆形截面,与下游的煤粉管道相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双可调煤粉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内布置有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1),在文丘里浓淡分离装置(1)的出口连接有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电站锅炉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